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父母们要学会与孩子相处,要会学跟孩子对话。那么与孩子对话时误区有哪些?带着疑问,一起来看看吧。
宝宝聪明是每个妈妈的心愿,为此每个妈妈都是煞费苦心:坚持母乳喂养、吃各种有助大脑发育的辅食、报各种兴趣班、早教班……
但西雅图太平洋大学脑科学专家john medina说:提高孩子智商很简单,和他对话就好了。
科学研究表明:
亲子对话做得好,孩子成绩会更好
1995年,美国堪萨斯大学做了一项研究,追踪了堪萨斯城的42户有孩子的家庭。
他们从这些孩子9个月大开始,跟踪观察了他们2年半。结果发现:每个小时内,父母和孩子的对话次数最低的只有50次,最高的有250次,是前者的5倍。
等到这些孩子3岁了,测量智商发现:亲子对话多的孩子的智商比对话少的孩子的智商高出1.5倍。
亲子对话通过影响大脑白质束,影响智商
麻省理工大学认知科学家remeo通过脑成像技术发现: 亲子对话越多,大脑中的白质束就越活跃,信息传递越高效,思维也就越活跃,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孩子聪明。
(每小时亲子对话95次和210次相比,前者孩子的大脑白质束活跃度明显低于后者)
看到这里,有妈妈就说了,我跟孩子多说说话不就好了。很欣慰妈妈们意识到亲子对话的价值了!但你真的知道怎么跟孩子对话吗?
误区一:指令性语言太多
想想看,你昨天和孩子的对话(注意哦,是对话)有几次?又都说了些什么呢?你会发现几乎没有!
我猜,你经常说的应该是:“该吃饭了”、“要去睡觉了”、“去刷牙”、“不要……”、“要……”等,这其实并不是对话。
误区二:不会发起对话
举个很常见的例子,接孩子下幼儿园的时候,妈妈往往会问“今天在幼儿园过得怎么样?”孩子只能回复一句“挺好的”或者就是不接话,因为他根本不知道从哪里说起啊。
这就好像两个好久不见的大人,见面第一句问“最近怎么样啊”,对方只能回一句“挺好的!”
误区三:常常觉得无话可说
调研中,有妈妈说,每天就那些事儿,有什么好说的呢!但其实只要你知道点对话的方法,生活中处处都能跟孩子发生对话。
亲子对话做的不好,时间长了,就会出现:孩子长久停留在蹦字阶段,不会说句子;一说长句子就结巴,就更别提讲故事读绘本了。
这都是因为对话少,大脑中的白质束并不活跃,导致孩子大脑处理信息的速度跟不上他的嘴巴。
亲子对话少,除了影响脑部发育,还会出现,孩子遇到问题只会哭闹发脾气,不能理性表达,社交力差的情况,因为孩子连和自己的父母如何对话都不知道,又如何跟别人对话呢?
亲子对话做的好与不好,到了幼儿园就能看到差距了:
◎有的孩子能思路清晰,表达顺畅,会讲绘本故事、能交到很多朋友,能和妈妈说幼儿园的一天……
◎有的孩子就连话都说不利索,遇到事情只会哭闹,也不知道如何去交朋友……
那么多孩子,老师时间精力有限,不会说、说不清楚的孩子,就容易被忽视。
本文内容由育儿之家(原文链接:)本站为各位整理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