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网友的留言,说每次打了孩子之后会很自责,觉得自己很失败,不配当好妈妈。
那天因为孩子的学习问题,她实在没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又打了孩子,其实孩子也不是什么大问题,不过是注意力不集中。
她也知道打孩子不对,但是仍然控制不住,情绪上来的时候,胸口很闷,就像被堵塞了一样,就是忍不住想打孩子。
打了孩子之后,总觉得自己不是好妈妈,又自责又后悔,又很害怕还会这样。
该怎么办?
有时候,该怎么做,可能不是最重要的,想怎么样,才是最重要的。
该怎么办之前,我们需要先理解一下这位妈妈内心的动力。
她说,明知道打孩子不对,但还是打了。打了孩子之后,觉得自己教育方式不对,不是好妈妈,如果不打管教不了,又显得自己不称职,也不是好妈妈。
这位妈妈似乎陷入了一种两难的境地,这像是表达她的一种模式,就是怎么做都是不对的。
教育孩子似乎只有打与不打两个选项,作为母亲好像只有好妈妈和坏妈妈的区别。没有了其它的选项,没有了其它的空间。
她的重点,不是说打了孩子之后她需要去反思,也没有去思考,下次自己该用什么方式和孩子沟通,自己该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之类。
这位妈妈的第一反应,就是去责怪自己,这也许是她非常熟悉的一种模式。
既然我怎么做都是不对的,所以我怎么做都有可能是会被批评被惩罚。所以,在打完孩子之后的自责与后悔,这似乎是在对外界表达,我要是当时怎么怎么做就完美了,我要是提前知道做得更好就好了,我要是能够掌控一切就好了。
这像是在表达一种全能感。而这种全能感的背后,是为了防御无能的自己、不完美的自己。
当她看到孩子做的不够好的时候,就仿佛看到了自己不好、自己也不能接受的那一面。
而且打孩子的行为,本身就是把觉得不够完美的自己、不够全能的自己投射到了孩子的身上。
与此同时,她可能也会觉得,外部世界也是这样子对待她的。
比如这位妈妈说到,没有把我的心理课学好,就好像她在想象中觉得,如果没有学好课,我也会对她不高兴一样。
她把无助的、被要求完美的自己,投射给了孩子,又把强大的、要求的那部分投射到了别人的身上。
追求完美的父母常常会有这样的想法,如果自己的孩子也能完美,那么自己的家庭就会很完美了,自己在追求完美的路上就圆满了。
他们不是真的在为孩子考虑,而是为了填补自己内心那个完美的空缺。
他们把自己的追求,放到了孩子的身上,这样就可以避免自己无能的的现实,而如果孩子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孩子就成了问题的责任人了。
有位朋友,是机场值机柜台的工作人员,机场的工作环境有很多要求,比如服务语,衣着,举止等等,都有一系列的培训和标准。
一般情况下,她都能遵守做到这些服务标准,但是每次她的上级主管来巡视的时候,她就会出纰漏,她觉得上司总是盯着她,不放过她。于是她和上级的关系变得越来越不好。
这也是她去做心理咨询的一个目的,来机场工作之前她已经换了好几家公司,总是频繁的跳槽,虽然她总能找到工作,但是她自己也觉得自己有问题。
当她谈到和妈妈的关系的时候,她说小时候总是被妈妈盯着,房间不能有一点不整齐,连吃饭、走路、说话有什么做得不好的细节,妈妈都要纠正她。
她很讨厌这样的感觉,但是她好像走到哪里都会遇到这样的感觉,被别人盯着,不能出错。然后在工作中总是陷入和上级对立的状态,最后又会走到跳槽这一步。
她说小时候还会为达不到妈妈的标准而觉得难过,但是后来她就干脆就放弃了,因为她从来就没有达到过妈妈的标准,她也逐渐的有了拖延的习惯。
妈妈追求完美的态度根植在她内心深处,而她用了相反的态度去面对。
拖延,就是为了防御内心的恐惧,因为总会害怕事情做不好,达不到妈妈的标准。
由于她的拖延,工作的事情会越积越多,甚至很多时候的工作,是不能拖延的,所以她在工作中常常有种无力感,她也觉得自己总是做不好事情。
如果这时上级再催促她,或是指出她工作的问题的话,她就会把注意力转移到和上司的关系中,认为上司总是盯着她不放。
她把对妈妈的情绪转移到了其他人际关系。
当我们做了这些梳理之后,她才看到自己和上级的矛盾,源于自己内心的冲突。
如果父母过于追求完美,并把追求完美的责任让子女承担的话。
子女成年之后可能就会像父母一样,为了达到父母的标准而苛求自己。他们在自己成了父母之后,也可能会用同样的方式去苛求自己的孩子,以期达到完美。
但是他们的内心可能很难体验到快乐,他们的亲子关系可能也会变得很糟糕。
因为他们总是困扰于事情没有做好,事情可以做得更好,事情做得不够就会觉得对不起谁。
就像文章开头提到的那位妈妈一样,她觉得孩子学习有点问题,就对不起学过的心理课。
还有的成年子女,可能就会像那位朋友一样选择放弃,朝着父母期望的反面走去,他们可能会在人际关系上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也可能会让自己的工作事业变得一塌糊涂。
因为他们的内心可能会产生另外一种动力,如果我做好了,我成功了,那就意味着自己满足了父母的要求,达到了父母的标准,那样自己就不是自己了,而是满足父母的工具而已。
如果你不能去意识到这一部分的话,你可能仍然会延续着这一行为模式,不断地苛求自己,苛求你的伴侣或孩子,你也可能会自暴自弃,让自己放弃很多的机会和成长。
如果你发现自己对孩子也有这样的要求时候,不妨问问自己,是为了孩子,还是为了让自己内心更舒服。
很多人的内心,都有一个内在的苛刻的批评者,这是源自对现实生活中一个重要他人的内化,他一直都在盯着你,你就好像他的一部分一样,你必须绝对的按照他的要求来做,你没有任何选择的空间。
同样的,我们需要自我觉察,是不是将孩子也视为了自己绝对控制的部分,绝对化地要求孩子必须听自己的,否则就会很愤怒,就会指责攻击孩子。
当你可以觉察到自己这部分的时候,就可以有意识的去提醒自己,给对方一些空间,也给你们的关系一些空间。
有时候,可以允许孩子犯错,也允许自己有做不到的时候,犯错并不意味着结束,犯错恰好做出新的尝试的开始。
每一次成长,都是从错误中来,每一次尝试,都是从内心发出。
也许,你真正在追求的不是完美,而是希望自己也有从来的一次机会,一次发自内心的动力,而不是别人给的要求和标准。
以上就是由(育儿之家)本站为大家整理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