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是一项大工程,并非短时间内就能见效的,而且很多父母有时候过于关注孩子的某一个他们认为“不好”的行为,然后就跟这件事情较劲儿,非要把这个行为给扳过来。不马上扳过来,他们就有很多“雪崩”式的恐惧:现在就这样,那以后就怎么怎么样?
我就一直在想,孩子的发展是一个整体,我们养孩子也是从整体入手,需要“整体地平衡地”去养孩子。看待一件事情,有很多个点,而且各个点都是互相关联的,不是可以割裂的,你老想着用尽全力去修剪一根枝桠怎么行啊?
今天我讲一个小故事。从这个小故事,我可以联系到很多育儿的点,这些点都可以联系起来。当你自己能够联系到这些点,灵活、诚恳地去面对自己的孩子,我想,你开始找到育儿内功的门道了。只学个一招半式,才会经常拆东墙补西墙,在育儿这件事情上不断碰壁。
故事很简单。大宝5年级的时候,音乐老师搞活动,邀请学乐器的孩子,带上乐谱,音乐课的时候给大家演奏。这个活动每9个星期来一次。我随口跟大宝说,你别忘了把谱子装书包里。结果他那天不知道为什么,他说,我不想参加这个活动。那天我也有些焦躁,爸爸出差去了,楼下一堆碗,楼上一堆衣服,所以我语气也很不好地说,这有什么好不参加的啊,这些曲子你都弹得滚瓜烂熟了,你带着谱子就得了。大宝挑战地看着我说:可是我不愿意。我也火上来了,大声说:快去!这又不是一件难事,也不会让你多练习,明天带去,随便挑个曲子弹一下就行了。他说:可是我不想啊。我一看,杠上了。我一般不会和孩子僵持。所以我说:那好,我不管你了,你爱带不带。我就下楼去收拾碗筷了。一边收拾一边也就冷静下来了,自己也觉得很可笑,跟他这么较劲儿干什么呢?为这种小事多不值当啊。我马上上楼跟他道歉。我搂着他说,很抱歉,妈妈刚才这么不耐烦,不应该。因为爸爸不在家,家里的事情太多了,我一下子就急了。他也搂着我说,我也很抱歉,我已经把谱子放在书包里了。你今天确实态度不象平常那么好。我刚才就在想啊,可能妈妈今天过得不太好,是不是学生不交作业让妈妈生气了?还是别的什么事情,让妈妈今天情绪不好。他这番话真的是我始料未及的。我当时非常感动地抱着他,说,哇,谢谢你能体谅妈妈的心情。今天确实妈妈因为心情急躁,所以刚才没有好好跟你说话。
事情就是这么个事情。从这件事情里,我想到可以讲的很多个育儿的点。
第一个点,足够的爱和良好的亲子关系
我想到的第一个点,就是,哎,很多育儿文章都告诉父母,如果父母对孩子生气,他会很害怕,怕爸爸妈妈不再爱自己了,或者是,认为都是自己的错。
我就想:显然大宝根本没有跟着育儿文章的思路走啊。哈哈哈哈哈。
我又想:什么样的孩子,才会在妈妈语气不好的时候,认为妈妈不爱自己了;或者是,在父母语气不好的时候,认为这都是自己的错?
大家可以好好去想一想。没有安全感的孩子,亲子关系不好的孩子,得到爱不够的孩子,经常被父母语言攻击或者威胁的孩子,等等。。。。你还可以想一想,有什么样的孩子才会这样?
我当时感到特别欣慰的是,大宝肯定是特别信任我对他的爱,他从来没有怀疑过我对他的爱。并且,他对自己的价值也是笃定的,根本不会觉得,哎,妈妈生气了,是我的错,妈妈不爱我了。孩子对自我价值的肯定从哪里来?也是从父母的爱里来的。
第二个点,怎么培养孩子的安全感?
你怎么让孩子知道,你是爱他的。大宝曾经送我一首打油诗,用我的口气写的“我崇拜我儿子,儿子我崇拜,我每天给儿子,无条件的爱”。他这一两年挺喜欢中文的,喜欢三句半,打油诗。他说写这首诗送给我。这里的崇拜,是英语里面adore,翻译出来的。跟你想象的崇拜可能不太一样啊。
他怎么知道我无条件爱他?爱,要通过嘴巴说出来,但是很多时候,是你的神情,你的身体语言,传递的信息。父母和孩子在一起生活,就在生活的点点滴滴里面,有时候,你的眼神,你的表情,你的身体语言,比你说一句“我爱你”更有力量。
培养孩子的安全感,小时候要怎么做,我很多文章里都提到过。这里就不具体说了。
怎么让孩子知道你爱他?我反复讲,养孩子的时候要将心比心。就是对孩子要有同理心。他有时候感觉不爽的时候,你一个拥抱,可以让他感觉好多了。他有时候做什么事情做不好,很烦躁的时候,不要去说教:啊,你再耐心一点啊。不需要说教,用同情的眼神表示你很理解他,或者摸一摸他的背,表示理解他就行了。孩子做错事的时候,你不要去对他赶尽杀绝,一定要认错,而且认错的态度一定要好。没必要,看到他面有愧意就行了。
让孩子感到,你跟他是一条战线的,你理解他。大宝小宝对我的评价就是,我的妈妈和别的妈妈不一样,我妈妈能理解我们。
就这两天,我和孩子一起在车上听一本书,叫happiness advantage,书里说,50年前,抑郁症的发病平均年龄是29岁,现在刚刚好是一半,14.5岁。听到这里,我和俩娃互相看了看,都觉得,哦,天哪,这个年龄可是够早的。又想到他俩马上也要进入teenager了。这时大宝说,妈妈,所以你会保护我们。我心里顿时化了,我说,一定,宝贝!
有句话,叫生活即教育。不要老想着去教育孩子,我们是和孩子在一起生活,要自然地去享受和孩子的生活。在生活中,有很多这样很小的moments,有很多这样的小片段,体现了孩子们对我无限的信任。他们信任我,一个是基于“爱”。另一个, 是基于“信任我能够帮助他们”。
第三个点,怎么让孩子信任你?
从上面的点,从前面的事情,我又引发出一个点,就是,你怎么样让孩子信任你,认为你可以帮助他们?这个必须要通过对他们的具体帮助得来的。他们必须要有很多次这样的经历,爸爸妈妈曾经在具体的事情上帮到过他们,他们才会相信,哦,爸爸妈妈在我需要帮助的时候能够帮助我。
很多妈妈跟我提问,说孩子老是丢三落四,该带的作业不带。怎么办?有的妈妈很焦躁,唠叨孩子的有,惩罚孩子的也有。我老说,咱们养孩子得将心比心啊。咱们自己有时候也会忘记嘛。关键咱们得提醒他们,帮助他们嘛。
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孩子,我提几个小办法。
1,通常书包里要装什么,给孩子写个清单。每天晚上让孩子自己对着清单,把书包整理好。这样就不会忘记了。而且孩子经常这么做,他过了一阵子,不用看清单,也就记住了。
2,有一些重要的事情,我自己也怕忘记啊。我会写一张post-it,贴在门上。这样出门的时候就会看见,就不会忘记了。
3,作业乱放怎么办?我买了跟孩子教室里一模一样的筐,放在桌上,标上标签,大宝一个,小宝一个。做完作业,就让他们把纸放在属于自己的框里。这些都是养习惯。慢慢养成习惯,他们也就不乱放作业纸了。
4,最后,父母要有耐心,用一些具体的办法帮助他们,提醒他们,同时等着他们慢慢养成习惯。我家两个孩子到3,4年级就大大好转了。
经常通过具体的办法,帮助他们。这样,他们信任父母,不仅仅是有帮助他们的心,也有帮助他们的能力,而且很多次,也确实帮到他们了。这样,他们才慢慢建立起对父母的这种信任。
这里我又可以回到前面讲到的一个点,你必须要有同理心啊。有了同理心,你就不会在孩子做得不好的时候,你很烦,或者去骂他。这种都不是叫具体的帮助好吗?将心比心,你把自己代进去,想一想。
所以你看,养孩子,很多点都是可以联系起来的。
第四个点,怎么培养孩子的情商?
我再讲一个点。现在很多人都说要培养孩子情商,要让孩子去上个什么情商课啊之类的。情商是什么啊?用发展心理学的定义就是,孩子理解自己的情绪,调整自己的情绪,他还能辨认到别人的情绪,并且根据别人的情绪,知道怎么得体地和别人交往等等。
如果在家里,父母对孩子百依百顺,从来不展现负面情绪,第一,这是不可能的。往往是你压抑你的负面情绪,积到某个时刻,就爆发了。这种事情很常见。第二,孩子是先从父母那里去学会辨认别人的情绪,然后才能去辨认其他人的情绪。他在跟别人交往的时候,需要知道辨别别人的情绪,并且知道别人为什么有这样的情绪,并对这样的情绪做出合适的反应,从而维持自己和他人的关系,或者选择不维护自己和他人的关系,他必须知道情绪是会影响自己和他人的关系。
所以,父母可以恰当地让孩子知道你的负面情绪,关键是,你要讲清楚,你为什么不开心。就象,我跟大宝解释,我刚才不耐心,其实是因为家里还有好多活要干,所以影响妈妈的情绪。那他就知道,别人有情绪,有很多可能性。他通过他的观察,去推断这些可能性。这个是和孩子的认知发展,情绪发展也是有联系的。
当大宝对我的情绪做出推断的时候,我真的很欣慰,他知道去合理推断别人的情绪,是怎么来的,有什么可能导致这样的情绪。并且,因为他知道我的无条件的爱,所以,他不会去攻击自己,相反,他来体谅我。
我觉得,情商就是这样慢慢培养起来的。情商不是什么腹黑啊,什么厚黑学。
第五个点,同理心,父母和孩子互相理解
我觉得家里最好是互相理解的氛围。父母对孩子有同理心,耳濡目染,孩子同样也会对父母有同理心。他会学着来体谅父母。这样,孩子们慢慢也具备对父母的同理心,对他人的同理心。
比方说道歉,父母有错马上道歉,就像我,我马上到楼上给他道歉。我们家对道歉没什么负担。又不是什么敌我矛盾,而且大家也都不是圣人,并不完美。哪里做得不对,赶紧道歉。你做了什么事情让孩子不高兴,这个时候你去道歉,去理解,你现在的心情是我造成的,很抱歉。让孩子知道你理解这种心情。其实孩子比父母大度多了,你诚恳去道歉,孩子一般都会原谅你。
孩子怎么学会体谅父母?是因为父母可以坦诚地对待孩子,流露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我常常说,做有血有肉的父母,你根本就不是完人,你也不必表现出我是完人的样子。我是普通人,我也会累,我的耐心也是有极限的,有时候我也需要一点我自己的空间和时间。这些父母的真实感受和需要可以坦诚地告诉孩子。我以前写过一篇文章,叫父母可以告诉孩子自己真实的感受,这里就不详细讲了,我得好好修改一下再发到这里。
所以,父母体谅孩子,孩子体谅父母。这样家里的气氛就是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如果能够互相理解,不管是大人去道歉,还是孩子道歉,都很快能互相谅解,这样不会造成很大的困扰或者伤害。
以上就是由(育儿之家)本站为大家整理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