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性格最佳塑造时间就是3-6岁这段时间,而爸爸妈妈们则要把握好这三年时间,培养优良的性格、改善坏习惯。下面这5个习惯就需要家长们尽快纠正,否则等到孩子超过6岁及基本定型了,此后想要再改正那么将是困难重重。那么都是哪5个习惯呢?
5大坏习惯,快帮孩子纠正过来!
1.过于依赖
孩子缺乏必要的独立能力,就连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都不具备,比如吃饭、穿衣服等都需要父母帮忙。注意这种依赖会让孩子变得心理脆弱,只要别人不给予帮助,他们就会非常难过受伤;遇到一点困难都不愿自己先想办法,而是找人帮忙。这类情况,建议家长要“懒”一些,不要总是万事包办。
2.爱耍脾气
如果自己的要求得不到满足,比如父母不给看电视、吃零食,那么就会生气、冲着家长发脾气,甚至还可能躺在地上撒泼打诨。孩子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大多是因为孩子被过度溺爱所致;建议在遇到此类情况时,千万不要妥协,而是等他孩子冷静后好好跟他讲道理。
3.喜欢打人
不少孩子喜欢通过推搡、打人等方式,来彰显自己的地位。如果遇到这种孩子,那么家长们最好能自我反省一下,看看自己是否经常打骂孩子;另外对于孩子的情绪,要多加引导和沟通,逐渐改善他们的暴力行为。
4.打断别人说话
随意打断别人说话是非常不礼貌的行为,但是有些孩子就是喜欢这么干。其实孩子这种行为只是急于表现自己,遇到这类情况,妈妈们可不要随便说教孩子,而是多家反思自己的教育,是不是平常不给孩子表现自己的机会,然后做些改正。
5.喜欢撒谎
一些孩子会通过说谎的方式,来达到一些目的,比如取悦大人、隐瞒考试成绩、犯错害怕被教育等等。不管是什么原因,都是因为孩子对父母不信任,所以如果孩子喜欢撒谎,那么家长就要多和孩子沟通,一起寻找改善的方法。
教育孩子,别用这些方法!
想要改善孩子的坏习惯,那么难免要进行一些教育。这里我要提醒各位,教育孩子时,一定要选择正确的方法,否则教育不成还影响他的前途。为此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们一定要避免下面这4种不当的方法。
1.威胁
“你再……我就……”估计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都说过类似的话。这类话其实就是一种威胁,虽然在家长眼中,这应该很有效,但事实上,对孩子却没有什么效果。这是因为这类威胁的话语其实就是对孩子自主权的挑战,只要孩子有点自尊,那么铁定会对着干,以此显示自己不是胆小鬼。
2.收买
“你只要……我就给你买……”这类话就是在告诉孩子,我现在要收买你,只要你听话那么就能得到奖赏。注意,这种方法虽然可以让孩子听话,但是只是暂时的,并不能刺激他坚持不断的努力。另外如果养成了习惯,那么孩子还会以“不给奖赏就不听话”来要挟成人,并没有达到实际的教育意义。
3.保证
“我保证……”不少家长在教育的孩子的时候,喜欢自己做些保证。如果家长必须要依靠保证,来强调自己说话的可信度,那么就是告诉孩子,没有保证的话都是扯淡。另外家长们也不要强迫孩子做一些保证,因为这种非自愿的保证大多是强迫孩子撒谎,最后也只是一张空头支票。
4.讽刺
看到孩子犯错,家长气急就开始挖苦、讽刺孩子,然而这种行为不仅会招来孩子的反抗,还会使亲子关系越来越差。所以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多一些鼓励和支持,不要降低孩子在同伴心目中的地位,说白了就是给孩子留点脸面。
教育孩子,掌握这“三多三少”!
1.多商议,少要求
希望孩子顺家长意的时候,不要直接命令,而是多一些商量。比如提醒孩子去睡觉,不要直接命令:“把电视关了,马上去睡觉!”而是委婉一些:“已经9点多了,你是不是该洗澡睡觉了呢?”这样孩子会觉得你很尊重他,而他也更愿意听话。
2.多引导,少责骂
家长越是尊重孩子,孩子也就越会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从而获得别人的尊重。当然这也不是说什么事情都尊重,对于孩子的坏习惯、不良性格,也要平等而严肃地指出危害,并且帮助他们改正,必要的时候可以进行一些惩罚。
3.多交友,少窥私
不少家长为了解孩子的情感、学习或者生活状态,会偷偷翻看他们的书包甚至是日记。然而这种行为就是窥探孩子的隐私,是极不尊重的表现。正确的做法是和孩子做朋友,平常多和他聊聊天,让孩子主动说出他的生活、学习和情感状态。长此以往,孩子也会慢慢把父母当成倾诉对象,而不再是保密对象。
育儿之家 该篇文章地址: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