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饮食可帮助调整自己的情绪

育儿之家 https://yuerso.com 2014-03-14 05:17 出处:YEZJ.NET 作者:xmb编辑:@小目标
我们对饮食总是有特定的口味和习惯。有人爱吃甜,有人爱吃酸,还有人爱吃苦味的东西。但是很多人在食物的面前,往往抛却了理智,...
我们对饮食总是有特定的口味和习惯。有人爱吃甜,有人爱吃酸,还有人爱吃苦味的东西。但是很多人在食物的面前,往往抛却了理智,因为爱吃,所以多吃,从而对自己的身体造成了不良影响。有的人的脚下,有大堆的肉类,大堆的可乐,大堆的饼干巧克力,但是蔬菜却少得可怜。有点人的脚下,有大量的粮食,但是几乎看不到豆类和蔬菜。有的人的食物中大部分新鲜而天然,有的人呢,却堆满了各种花花绿绿塑料袋包装的加工食品......暴饮暴食暴饮暴食是指在短时间内进食大量食物,超过胃肠功能的负荷。暴饮暴食可引起急性胃扩张,诱发急性胃肠炎、急性胃溃疡穿孔,甚至诱发心脏病等,它还是诱发急性胰腺炎的元凶之一。可以说,暴饮暴食是饮食的第一大忌。口重近代医学和营养学已经证明,大量盐分摄入对健康不利,特别是增加了高血压的发病风险。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健康人每日吃盐总量不宜超过6克,糖尿病非高血压患者不超过5克,高血压患者不超过3克,糖尿病高血压患者不超过2克。人们应该做到:(1)每人每餐放盐不超过2克,避免摄入过多高盐食物,如酱油、榨菜、咸菜、黄酱等。(2)利用蔬菜本身的风味来调味,例如将青椒、番茄、洋葱、香菇等和味道清淡的食物一起烹煮,像番茄炒蛋,可起到相互协调的功效。(3)利用葱、姜、蒜等经油爆香后所产生的油香味,增加食物的可口性,譬如葱油鸡等。(4)在烹调时,利用白醋、柠檬、苹果、菠萝、柳丁汁等各种酸味调味汁,来添增食物的味道,如煎烤食物上挤点柠檬汁。另外,醋有减低对盐需求的作用,因此,吃水饺时,酱油碟里只加白醋,同样美味。(5)烹调时使用糖醋调味,可增添食物甜酸的风味,相对减少对咸味需求。(6)采用高钾低钠盐代替普通食盐。大量饮酒或饮烈性酒酒的主要成分是酒精,这是一种纯热量物质,每克酒精可提供大约7千卡的热量,远远超过主食的产热量。这也是为什么长期饮酒易导致摄入热量过剩而产生肥胖的缘故。酒可谓有利有弊,两者的差别关键在酒的质与量:如果少量饮用果酒、低度酒,可增加胃液分泌,增加食欲,促进消化。有些朋友有长期少量饮酒的习惯,春节期间自然没必要刻意改变这一习惯。但如果饮酒过量,或用烈性酒,则会增加高血压、中风等发生的危险,损害肝、肺和神经系统的能力,还可刺激胃黏膜,降低食欲,引起消化不良等各种胃肠疾病。猪肉比例较高,鱼类等摄入偏少目前,猪肉仍是我国居民的主要动物性食品,有统计表明,猪肉占总肉量的40%以上。应该指出的是,猪肉所含的饱和脂肪、总脂肪量和胆固醇较高,并有较高的能量,长期大量食用(特别是进食大量肥猪肉)对健康不利。相比之下,鸡、鱼、兔、牛肉等动物性食物不仅含蛋白质较高,而且饱和脂肪、总脂肪量和胆固醇含量较低,产生的能量也远低于猪肉,故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明确提出应大力提倡吃这些动物性食物,适当减少猪肉的消费比例。应特别提出的是,现代营养学证明了鱼类的营养价值:它含有高生物价值且极易消化吸收的优质蛋白质,有益于心血管健康的脂肪酸,较低的胆固醇和较丰富的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等,这些都使得鱼类在维护人体健康,特别是心脏健康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众多的研究表明,常吃鱼类有助于减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美国心脏病学会和糖尿病学会都将每周食用2mdash;3次鱼(特别是海鱼)作为膳食的推荐原则。奶类制品摄入较少奶类有较高的营养价值:(1)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2)含有丰富的维生素;(3)含钙量较高,且利用率也很高,是天然钙质的极好来源。大量的研究表明,给儿童、青少年补钙可以提高其骨密度,从而延缓其发生骨质疏松的年龄;给老年人补钙也可能减缓其骨质丢失的速度。因此,应大力发展奶类的生产和消费。每个成年人每日服用1mdash;2袋牛奶(250mdash;500毫升)是必需的。若干年前,有关机构就提出为全民健康加袋牛奶的口号,但实际情况不尽如人意。中国传统饮食中奶类制品的比例较低。有统计表明,中国人均牛奶摄入量仅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25,是美国人的1/70。我国居民从膳食中摄取的钙质普遍偏低,从青少年到中老年,从一般成人到孕产妇,各个年龄段和各个生理时期,膳食钙的摄入量仅仅达到推荐供给量的50%左右,这主要因为日常膳食中奶类摄入量过低。我国婴幼儿佝偻病的患者也较多,这和膳食钙不足可能有一定联系。大量进食腌制食物目前,一些人大量进食腌制食品,如咸菜、咸鱼、火腿、香肠等。这些食物均含有较高的硝酸盐,硝酸盐可还原成亚硝酸盐,对人体产生较大的危害。以腌制的泡菜为例,新鲜蔬菜都含有少量的硝酸盐,对人体并无大碍。但在使用较多盐分腌制的过程中,它会还原形成大量的对人体有害的亚硝酸盐。食用腌制食物后,亚硝酸盐在胃内胃酸及硝酸还原菌的作用下,与膳食蛋白质分解物二级胺反应生成致癌物质亚硝胺,会增加食管癌、胃癌、肝癌和大肠癌等病风险。因此,从预防癌症、维护健康的角度看,减少腌制食物的摄入是极为重要的。大量吃糖一些人喜食甜食,每日与糖为伴。殊不知,吃糖过多对健康不利。人们应该恪守科学吃糖五个不:一是餐前不要吃糖果。甜食有一种特性,可以延缓胃肠道的蠕动和排空,抑制食欲。有些人因某种情况在餐前半小时饮用了一杯高糖的饮料,结果导致正餐食量大减,营养摄入失衡。因此,餐前1小时禁用任何甜食、糖果。二是餐后不宜马上进食甜品。一些人有正餐后进食甜品的习惯,这样做即便是很少量的甜品也是不合适的。我们知道,进餐后血糖升高,人体胰腺分泌胰岛素来降低血糖。如果餐后即刻进食糖果,会使血糖负荷过大,胰腺就要加倍工作以分泌更多的胰岛素,长此以往,胰腺因疲倦而怠工,导致病变。因此,每餐后不宜即刻进食糖果。享用甜品的时间可放在两餐之间,如上午9mdash;10点,下午3mdash;4点等。三是空腹不吃甜品、糖果。空腹状态下进食甜品,会导致胃肠胀气、胃酸分泌过多,出现恶心、反酸和烧心感。还有人以一杯甜饮料替代正常早餐,认为这样方便快捷。其实空腹饮用甜饮料会造成糖分迅速吸收,血糖瞬间升高,使胰岛素大量分泌来降低血糖,结果可能导致血糖过度下降,出现低血糖反应,不仅严重影响上午的工作和学习,还可能对身体造成伤害。四是不要一次性大量吃糖。一次性大量吃糖,不仅会使血糖骤升,胰腺负担过重,还会引发胃肠不适,食欲减退,胃胀嗳气,并严重影响其他营养素,如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的摄取、消化和吸收。五是部分人士不宜吃糖。不可否认,确有部分人士不能或不宜吃糖果,或者必须在营养师的指导之下才能适量吃糖,其中包括肥胖、糖尿病、糖耐量低减、胃肠功能弱、胃炎和消化道溃疡、胃食管反流症、功能性消化不良、高甘油三酯血症、高胆固醇血症和冠心病患者等。可见,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将给我们带来多大的弊端,将给我们的身体带来多大的负面影响。所以,虽然在饮食口味上,我们不反对各有喜好,但是,什么东西都要适当,过分不益的饮食习惯,很有可能会给我们带来负担。所以,必须在平时的生活中养成正确、健康的饮食习惯。

(责任编辑:zxwq)

育儿之家 原文地址: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育儿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
0

精彩评论

暂无评论...
验证码 换一张
取 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