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生部的一项调查显示:0~6岁的儿童烧烫伤比例占烧烫伤患者的23%。我国每年至少14万儿童被烧烫伤,意外的烫烧伤留下的疤痕不仅影响儿童的心理健康,还有可能造成伤残甚至死亡,成为无数家庭的悲剧。
随着科技的进步,家用电器增多,能够导致烧烫伤的热源也变多,使得家庭烧烫伤的儿童人数逐年增加。
尤其到了冬季,更是烧烫伤的高发期,各种取暖设备隐患重重,同时孩子户外运动减少,接触家中危险热源的机会变多。
一组组可怕的数据提醒我们:关于孩子冬季烧烫伤的防范和急救措施,有必要提前学习起来!
定时炸弹——高温烧烫伤
以下几个危险场景,经常被忽视,一定要多留心!
一、热锅热汤
热锅热汤最常见于厨房、餐厅、客厅,这三个地方一定要特别留意,清除危险,看好孩子。
厨房中电磁炉、电饭锅等设备,用完后拔掉插座;
地上铺好防滑垫,避免端饭时滑倒烫伤;
油、面粉等易燃物要远离灶台,以防被引燃。
还有餐厅客厅,热水杯、暖水瓶放在孩子碰不到的高处;
餐桌上饭菜遵循“凉外热内”的放置顺序,端热汤的时候叫孩子躲开;
饮水机最好有儿童锁;
桌上不要铺垂挂下来的桌布,避免孩子拉扯使桌上的东西坠落。
二、洗澡水
寒冷的冬天洗个暖暖的热水澡,真是再舒服不过了,但同样也隐患重重。
2018年11月,广东博罗一名3岁女童不慎跌进洗澡桶,全身40%面积被沸水烫伤。
孩子奶奶说,她把开水提到客厅准备给孙女洗澡,刚回到厨房就听见孙女的哭声,出来一看,孙女仰面倒在桶内,身上的皮几乎都被开水烫掉了。
家长安全意识太差,是很多悲剧的根源。不要等出了事故再自责,防范才是最重要的。
这几个关于卫生间/浴室的要点,家长一定要牢记:
不要把孩子单独放在卫生间;
孩子在的时候,尽量保持地面干燥,避免滑倒摔到热水盆中;
卫生间的淋浴喷头不用时调到冷水档;
给孩子准备洗澡水时,先接凉水再接热水!
三、取暖设备
网上有个段子说,北方取暖靠暖气,南方只能靠一身正气了。
的确,没有暖气的南方宝宝们,只能多多发掘“取暖神器”了,比如热水袋、电热毯、电暖器。
殊不知,这些“神器”,每一个背后都危机四伏!所以,用电暖器取暖时,一定注意看好孩子,不让孩子靠近。同时还要注意,不要烘烤、覆盖任何可燃物,更不要距离沙发、床太近。
除了电暖器,我们身边还有一个“定时炸弹”,就是充电式热水袋。
更可怕的是,市面上出售的很多电热水袋,都是这种无比危险的电极式热水袋。因此,我们购买电热水袋时,要选择正规厂家生产,有国家3c认证的电热丝式热水袋。
舒服归舒服,电热毯对于孩子而言,是万万使不得。
隐形杀手——低温烫伤
前面说了这么多烧烫伤,虽然危险但是稍微注意些,也能避免,而且稍大一点的孩子也懂得闪躲高温。
那么接下来要说的,是一种很难被发现,却危害更大的烫伤——低温烫伤。
2019年1月8日,杭州市江干区一个7岁女孩,睡觉时把一个热水袋放到腿部。
第二天发现小腿外侧有一硬币大的水泡,但是不疼,她就没有当回事。
两周后,伤口结痂了,却依然红肿,并且疼得厉害,才去了医院。
医生诊断:属于深二度烫伤,是典型的低温烫伤。要么不能下地行走,换药一个月,防止感染;要么做手术把坏死的皮肤切掉,再缝合。
这就是低温烫伤——50℃左右的温度,在人体局部作用时间过长,热量慢慢渗透皮下组织引起的烫伤。
相比于高温烫伤,它不易闪躲,还会让人觉得舒服,类似于“文火烤红薯”,时间长了红薯里面已经熟了,但是外面看起来就有一丁点糊,我们的皮肤也会在这样比较舒服的温度下,被“烤熟”。
而且低温烫伤的患处也许只有几个水泡,损伤却可能已经发展到皮下组织,甚至肌肉、神经、血管。
我们日常用到的取暖设备,达到50℃时,对人体持续作用15分钟就会让人觉得不舒服,作用2个小时,就能使部分皮肤深层受伤。
在使用各种取暖设备的时候,要注意,温度不要过高,使用时间也不要太长。
电热毯加热到被窝暖和就及时关掉,暖宝宝建议贴在内衣外面,热水袋外面最好有棉套包裹。
到了冬季,儿童被取暖设备低温烫伤的事件层出不穷。我们一定要防患于未然,谨防低温烫伤。
急救“五字诀”要牢记
烧烫伤我们需要提前防范,但万一发生,第一时间正确处理很重要,如果处理不当,就极有可能对孩子造成更大伤害。
也不要觉得受伤不重就私自处理,更深的伤害也许在我们看不到的皮肤深层。
患处敷猫毛的确滑稽少见,但生活中更多人会在孩子烫伤时抹牙膏或酱油,这都会造成二次伤害。
因为酱油里面有很多盐分,会使创面高渗,大量水分渗出,加重血液浓缩,酱油里如果有细菌则还会造成感染;
而牙膏的覆盖,会使伤口的热气散发不出来,只能继续向皮下深组织扩散,加重病情。
总之不要私自在伤口涂抹任何物品,这些物品都有可能造成二次伤害,还会让医生难以判断烧烫伤的严重程度,加大伤口清洗难度。
关于家庭烧烫伤的处理方式,请牢记“五字真诀”——冲、脱、泡、盖、送。
冲——降温。烫伤后应立即冷水冲洗或者冷敷(可以冰块加水,勿直接冰块冰敷以免冻伤),可以减少热量的扩散,避免损伤进一步加重。
脱——清创。冲洗浸泡后,脱去患处衣物。如果伤口与衣物粘连,用剪刀小心剪开患处周围的衣物即可,切勿强撕。
泡——止痛。用流动的凉水冷却创面直至疼痛消除,但时间不宜过长,以免伤口浸渍。
盖——覆盖。如果家中有无菌纱布,可用纱布盖住患处,避免丝絮、扬尘沾落。
如果没有纱布,干净干燥的毛巾也可替代,但是千万不要用毛状物、絮状物覆盖,避免粘连。
送——就医。做好以上紧急处理措施后,马上送到医院。
做好“五字真诀”后,把孩子交给专业的医生,可以很大程度减轻对孩子的伤害。
春节很快就要到来,孩子们也已经陆续放寒假在家,又到了儿童烧烫伤、鞭炮炸伤的高发期。
对于危险,孩子往往是无力的,孩子的世界太需要守护。
我们做家长的,一定不要有侥幸心理,帮孩子排除危险源,同时多学点必要的急救常识,便是我们对孩子最大的负责。
育儿之家 原文地址: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