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你太强势,我连说“不”都不敢!

育儿之家 https://yuerso.com 2014-06-08 10:52 出处:YEZJ.NET 作者:xmb编辑:@小目标
家里有一个强势的妈妈,相信孩子并不会很放肆,因为妈妈太强势,孩子说“不”也是没用的。小a是一个大一女生,进来...

家里有一个强势的妈妈,相信孩子并不会很放肆,因为妈妈太强势,孩子说“不”也是没用的。

小a是一个大一女生,进来时略有些腼腆。

“老师,我好像什么也做不好,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进来时,她这样说。

谈起她的家庭,她说她家的经济情况比较好,从来没有缺少什么。想要什么,父母基本都能满足她。

“你家里的关系怎样”我问。

“不能说好,但也不坏。我妈妈比较强势,爸爸还好,但是好像没什么存在感。”她说。

比如,小时候报兴趣班,妈妈让她学小提琴,她就学小提琴;妈妈让她学书法,她就只能学书法。其实有时候她根本一点兴趣也没有,但为了满足妈妈的要求,就只能将就地学着。

“你有尝试过表达自己不同的想法吗”我问。

“有是有,但是都没用。”她试图抗争,但从来没有成功。

“你是怎么做的呢”我问。

“怎么说呢我妈是那种不硬性的强制你做什么,但是实际上什么都是她决定的人。“小a怯怯地说。

“你可以选择小提琴或者跳舞,不过我觉得你最好是选择小提琴……”这是她妈妈的通常句式。假如她有不同的意见,妈妈每次都能说服她放弃自己真正想要的,而朝着妈妈想要的方向发展。

久而久之,她就知道,说“不"没有意义,她只能按妈妈的想法去做。

一切俱足背后的“空心病”

“要说妈妈对我不好,绝对不是的。”小a说,“她对我很好,给我提供一切的物质条件,我根本离不开她。”

高考的时候,妈妈对她说:”没关系,即使你考不上,我也有能力送你出国。”

她和寝室室友没法很好相处,妈妈说:“没关系,我给你在外面租房子。”

她说她不用太用功,因为未来的工作妈妈都已经为她铺好了,她不用为未来找不到工作而担心。

“那你现在感到快乐吗”我问。

她沉默了。

“……我觉得没有自我。”

“你有想过自己真正想要什么,或对什么感兴趣吗”我问。

她摇摇头,“我到现在还没有真正为自己去全心全意地努力过。说实在,我很羡慕那些家庭环境差却能自己努力地做很多事情的人。可是我对自己没信心,我不敢逃脱出妈妈给我搭的圈圈。”

正因如此,这个年龄看上去已经成年的大学生,不太能与人交往,不能接受失败,不敢离开父母。她说她无法想象,如果有一天父母不在了,她怎么办

——这分明还不是一个独立的年轻人,而是一个未长大的宝宝

她一切俱足。父母给了她完全的物质上的满足,她想要什么,妈妈都能满足她。她不需要为学业犯愁,不需要为工作担忧,不需要为未来烦恼。

可是她没有自我,没有自主独立的意识,没有接受挑战的勇气,也没有精神上的满足。

没有力量感的孩子,连叛逆都做不到

现在的父母,随着物质文化的发展和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已经少有以前那样“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极端方式了。受到现代教育观念的影响,父母开始更多关注孩子的心理感受,给孩子选择权,并开始考虑有效的教育方法。

但是,小a的故事,让我不禁想,我们如果只和父母讨论关于家庭教育的方法,而没有底层“儿童观”的概念支撑的话,我们无疑是让父母有了更多地手段和方法来控制孩子。没有好的亲子关系就不会有好的亲子沟通,而好的亲子关系根植于你有怎么样的对待孩子的观念。

事实上,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总是不乏有各种控制的念头。

扪心自问,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

有多少次,我们是想要孩子按照我们想要的方向发展

有多少次,我们给孩子选择权,但心里老早预设好了那个唯一的答案

有多少次,在和孩子的交流中,我们能真正尊重他的感受和想法

当然,我们内心也有冲突:一方面,我们想让孩子学会选择,想让他更独立,更自主;另一方面,我们又总是担心孩子失败、走歪路,做错事,而想去控制他们的走向,去帮他们做决定,去做我们父母认为对的选择。

人的内心都有一种控制欲,希望事情能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发展。当事情不在自己掌控的范围时,就会感到焦虑、恐惧和自我挫败,无法容忍这种状况的存在。

教育孩子的内心矛盾挣扎的过程,何尝不是我们对自己的矛盾挣扎我们想要做自己,却又害怕被抛弃;我们不敢面对自己内心敌人的威胁,而把这种担心投射于外在。

这种心理套用到父母的角色上时,父母就会透过想方设法地用各种方式让子女服从自己的权威,让孩子向自己想要的方向发展。

孩子在产生出自己独立的意识和想法后,必不可免会反抗父母的权威,想要能主宰自己的行为,这个时候往往是对父母很大的考验。

有些父母能在与孩子的沟通中不断调整和孩子交流的方式,尊重孩子的选择权,同时也真实地表达自己,在冲突和沟通中最终平稳地度过这个时期。

有些父母在与孩子的冲突中不断走向极端,父母想控制孩子,孩子反控制父母,最后两败俱伤,变成无法沟通、相互隔绝的局面。

也有些父母貌似尊重孩子的选择权,实际却用各种方式控制孩子走向他们认为最完美的道路,最终孩子满足了他们的要求,却丢失了自己。

友人曾说过一句话,我深以为然。

她说,孩子会叛逆,是件好事,因为那代表:

一、你的孩子拥有力量感,

二、你的孩子拥有安全感。

没有这两感的孩子,连叛逆都做不到。

所以,如果你的孩子敢于对说“不”,你值得庆幸。因为他有强大的自我,且不害怕因为他的不同而被抛弃。

而对我们父母而言,尝试去自我反思并加深自我认识才最重要。 当你不害怕认识你自己,那么你就不容易被自己的恐惧挟持。为人父母的前提,是敢于面对自己的问题,并学习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成为更好的自己。

育儿之家 该篇文章地址: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育儿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
0

精彩评论

暂无评论...
验证码 换一张
取 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