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分年龄不同阶段不同早教方式

育儿之家 https://yuerso.com 2014-07-29 07:14 出处:YEZJ.NET 作者:xmb编辑:@小目标
许多家长都有疑惑,为什么宝宝不愿意把得到的玩具放回原处,不愿意和同伴分享喜欢的东西,喜欢一遍又一遍地重复同一件事,喜欢喃...

许多家长都有疑惑,为什么宝宝不愿意把得到的玩具放回原处,不愿意和同伴分享喜欢的东西,喜欢一遍又一遍地重复同一件事,喜欢喃喃自语,其实这些现象都是由宝宝的年龄所决定的。所以家长需要充分了解宝宝在各个年龄阶段的特点,然后有针对性地教育,就像我们不可能规定只有几个月的宝宝必须端正地坐好,认真听讲。

早教是指对0~6岁的儿童,在心理上以及生理上针对性的进行培养。那么对于0~6岁的孩子的早教理念也应随年龄的增大而改变,毕竟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在生理上以及心理上都有很大的变化,所以要带有针对性的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采取不同的早教方法。在此,小编把0~6岁的孩子划分为婴儿和幼儿两个时期,每个时期又细分为不同的阶段。

婴儿时期:

一、0~6个月,家长可以教孩子建立对父母的依恋,让他充满安全感。孩子在初生的这几个月里已经开始学习适应外部环境,正在逐步调节用餐时间、睡眠周期等。在这一阶段,最重要的是让他们感到舒适、安全与受到保护,这样才能使孩子更好地学习,并与喜欢的人建立较好的联系。

二、7~9个月,孩子的好奇心开始萌发。这个阶段,孩子开始明白因果关系,了解如何能促使希望的结果发生,他们会运用逐渐增强的技能来感受周围世界。孩子喜欢在屋子里爬来爬去并抓取喜欢的东西,尝试着站起来,或者扶着东西走几步;开始能解决简单的问题,比如把掉在地上的玩具捡起来;常常会咿咿呀呀和使用多种手势来表达自己,进一步地和喜欢的人交流。

但是当孩子尝试一次全新的体验时,需要父母的陪伴,这对认知世界规律、发展沟通交流能力、培养竞争意识和自信心都非常重要。

三、10~12个月,进一步激发孩子的探索精神。这个阶段,孩子已经成为老练的交流者了,他们善于用动作和手势来表达想要什么。当孩子在和父母交流时,父母需要做出回应,让孩子知道他们说的话很重要,因为双向交流不仅能开发孩子的智力,还能进一步激发孩子的探索精神。虽然孩子还不能用语言来表达,但是已经能听懂父母的意思。

假如,你问他小狗在哪里,他会指出来。孩子还会通过声音、动作和手势把想法传递给父母。如果他们拿着故事书来到父母面前,那就表示他们想要听故事;如果他们指着新鲜事物看着父母,那就好像在问这是什么。

幼儿时期:

一、1~2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好动且精力充沛,情绪波动大,典型行为就是在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时就大发脾气,哭闹不止。父母这时候应该合理地调整自己对孩子的期望和要求,可以给孩子做示范,告诉他哪些行为是正确的,但是不要坚决要求孩子一定做到;当孩子大发脾气或者哭闹时,可以采取冷处理,不理睬他,更不能妥协。

这时候,父母一定要呆在孩子的附近,直到孩子不再哭闹为止,然后再给他讲道理。不主张处罚孩子,也不能让孩子独自呆在房间里悔过,但是可以把哭闹的孩子带到一个安静的地方使他慢慢平静下来。

二、2~3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也许会比较任性,例如,父母要求孩子睡觉前先洗漱。但是,父母别指望孩子能够始终合作,因为他们在进行过几次这样的行为后就能理解原因和结果这个概念了,再往后,他们就会因为懒惰而不听父母的话,有时会生气或者哭哭啼啼地抱怨。这时候父母不要因为孩子没有坚持到底而惩罚他,而是要对他的每个努力都表现出非常赞赏。如果实在不行的话,可以对孩子实施小小的惩罚,如面壁思过3分钟,让他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三、3~4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社交能力会不断发展,也许会变得更加任性。当他们玩得正起劲的时候,让他们放下玩具或者停止游戏就变得格外地困难,因为他们更加了解自己缺什么和想要什么,所以他们会用更加强烈的方式来抱怨。这时候父母要给予孩子充足的时间去结束游戏然后再做另一件事情,不要采取武力强行使孩子结束游戏,这样只会雪上加霜,使事情变得更糟。

四、4~5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已经能够领会父母具体的要求了,他们开始学习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已经能够懂得遵守规则,也能做一些简单的家务事。虽然距离理想的目标还很远,但是与以前比较,孩子到了5岁就能够更好地控制住自己的冲动。如果他们的欲望不能够得到满足,他们也很少摔门、打人或者大哭一场了。这时候父母也不能掉以轻心,要抓住机会教育孩子,可以尝试着拓宽孩子的视角。

例如,问孩子:你喜欢别人这样对你吗?然后告诉孩子他这种行为会给别人造成什么后果,向孩子解释清楚为什么要遵守行为准则。然后设一些限制使孩子明白自我控制的重要性。比如告诉他:给你3分钟的时间停止大哭小叫,否则你就得自己呆在房间里不允许玩玩具了。这些都能更好地规范孩子,让他从小养成好习惯。

五、5~6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基本都在接受学校教育,不管是学前教育还是小学教育,他们和同龄人相处的时间多了,和父母相处的时间反而少了。所以,父母要多注意孩子的行为动作,在他与别的小朋友交往中,是否处于一个正常的状态。为什么要说这些呢?

那是因为有些孩子在上幼儿园时表现得很害怕,不敢与别的小朋友接触,这样长此以往,就会影响孩子的交际能力。父母要在这个阶段注重培养孩子的性格,培养孩子与他人的交往能力。

总之,父母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孩子。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父母应该把握各个年龄段孩子的教育重点,采取不同的方法来教育他们。性格决定命运,这样从小分年龄段的培养方法能更好的塑造孩子的性格,让孩子将来拥有更加美好的人生。

(责任编辑:zxwq)

本文内容由育儿之家(原文链接:)本站为各位整理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育儿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
0

精彩评论

暂无评论...
验证码 换一张
取 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