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往常一样,坐公交去上班,因为公交路线上经过两所学校,所以车上孩子和家长特别多。在我前边坐着一个小男孩,孩子看起来不多大,4、5岁的样子,背着书包、带着口罩。妈妈给他包裹的暖暖和和的。我听到妈妈说,妈妈要急着上班,没时间陪你买东西,下班买好不好,不让等妈妈中午休息时就来找你好吗可是孩子不依,突然站起来蹦着要打妈妈的脸。妈妈可能觉得不好意思,一直试图给孩子讲道理,可是孩子就是不听,撕拉妈妈的衣服、包,纠缠不休。最后妈妈实在没有办法,还没到站就把孩子拽下车...此时车上还有其他孩子,等他们下车了,车上的家长正好借助刚才的事情开始教育自己的孩子。
在幼儿成长过程中,4-5岁的孩子会有人生的第一次“反抗期”,孩子经常表现出不服管教的特性。当大人说出某种要求时,他们往往会说“我不”或“不要你管”,如果大人加以干涉,孩子就容易变得非常暴躁。孩子的行为我全程都看在眼里,真的能感受到孩子的任性让妈妈多么的无助。但是在公共场所,为了避免更多的尴尬妈妈能怎么做呢
如果妈妈面对公众的不满及压力时,先诱导性地安慰一下小孩。比如答应给他买玩具,摆脱这种尴尬的社会场面,尽量让孩子停止愤怒。相信许多为人父母的,一旦屈服了都会采取上面的做法。然而,长期屈服的结果可能是灾难性的,因为孩子会因此养成用威胁的方式去获取他们未得到的东西。
正确的做法是“隔离反省”。记得看过一个类似的故事,一个小女孩在大街上吵着让爸爸买玩具,爸爸不买,就在大街上哭闹、喊叫,搞的满大街的人都过来看。而那位爸爸不但没有去给安慰女儿,而是从容地离开愤怒的女儿,与女儿保持一定距离并将背随意斜倚在一旁的建筑物上,明显摆出一副轻松、耐心、不带威胁成分的架势。接下来是继续跟女儿谈话,解释无论是什么让她生气都可以商量,尽快让她平静下来。而且还告诉女儿会给以她时间去实现。
其实这个妈妈把孩子带下车后也可以这样做,孩子的生气时也听不进去任何话,不如让他自己好好想想,在慢慢告诉孩子。
育儿之家 该篇文章地址: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