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你们结婚证上怎么没我呢?”

育儿之家 https://yuerso.com 2015-07-29 10:43 出处:YEZJ.NET 作者:xmb编辑:@小目标
原标题:“妈妈,你们结婚证上怎么没我呢?”小叶子2岁半的一天,翻到了我和她爸的结婚证,问我:“这是什...

原标题:“妈妈,你们结婚证上怎么没我呢?”

小叶子2岁半的一天,翻到了我和她爸的结婚证,问我:

“这是什么呀?”

我说,“这是爸爸和妈妈的结婚证。”

她一脸懵,好奇地嘟囔:“怎么没有我呢?”

瞬间逗乐了我。

本能的,很想随口一句把她打发了,“宝贝儿,那时候哪有你啊?”可忽然脑子一转,这么回了她:“对哦,好有意思,怎么没有带你呢?你觉得呢?”

小家伙怔住了,顿了一秒,然后咧嘴笑了,“不知道……”

“你很想知道吗?”

“想!”

“好呀,从前呀……”我即兴讲了个简单版我和她爸认识、恋爱、结婚、有她的小故事,小家伙听得津津有味。

后来老公知道,说,“你真行,说了那么多,不过,她能听懂怎么回事吗?”我无语了,“嘿!木头!你以为我真是要科普呢?!”

其实我只是很想,保护孩子的好奇心。

说起好奇心,想起前两天和朋友聊天,说刚自驾带孩子去了珠海长隆,开车还挺远的。

她无比地认同,“是啊,咱们深圳过去得3个多小时,你别提了,我儿子路上一直问我这问我那,而且问的都什么啊,他说妈妈,我不想坐车去了,我要坐高铁!

“哦?有意思哦!”我说,“你们怎么和孩子说的?”

“他都8岁了,之前又不是没让他看过广东省的地图,我就说,没法坐高铁,没有。
然后他就没完了,问我,‘为什么呢’,我说‘没有为什么,中间有海’,
他又问,‘有海为什么就不能有高铁呢?’
啊啊啊啊啊,我真的是好——烦——啊——就吼了两句: ‘别问了!怎么那么多问题,老实坐车!’

微信这端的我,脑海中浮现出了一张小男孩失望的脸:如果一次又一次的好奇,在父母、老师那里换来的都是类似这样的回应:

“怎么这么烦?”
“不是告诉你答案了吗?”
“就你问题多?能不能安静会?”

下一次,他会继续发问,还是默默地埋葬了好奇心呢?

好多家长会抱怨学龄期的孩子不认真学习,遇到不会的问题,总是被动的等着老师给答案,自己一点探索求知的欲望都没有。

其实不用奇怪啊,孩子是真的没有好奇心,还是我们在不知不觉中,错过了太多次保护孩子好奇心的机会……

爱因斯坦说过,“谁要是不再有好奇心、也不再有惊讶的感觉,谁就无异于行尸走肉,其眼睛是迷糊不清的。”

好奇心会让孩子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是学习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更是会让孩子受用一生的品质。

那到底要如何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呢?

我老公就觉得,是不是要等到小叶子频繁问“为什么”的时候耐心点就好了,其实并不是,好奇心,可以从孩子出生起,就开始培养:

0岁起:

创造宽松的物理环境

“宽松的环境”,是说站在孩子的角度,为他们创造有利于探索的环境。

比如当宝宝眼睛张望个不停;会翻身后,那么努力想要扩展自己活动的区域;当他会坐、会爬……都是在发出信号:这个世界好好玩,让我再多了解一些吧……

孩子是天生的好奇家,我们可以让孩子的五感范围内,多些好玩和探索的空间,在安全的前提下,让他们去自己的眼睛、小手、甚至小嘴巴,去丈量这个世界,回应他们的咿咿呀呀和探索需求,就是保护好奇心的开始。

1岁起:

大人要勤发问,用“什么”引导孩子的好奇心。

当孩子学会走路,探索的能力大大增强,日常的生活环境还有大自然里,可供探索的资源太多了,一片树叶、一滩啥子、一个小物件,都是孩子好奇心的培育“场所”。

我们要做的,除了提供环境,就是在不打扰孩子专注的情况下,识别孩子的好奇心,多去问一些能激发孩子好奇的问题:

比如,当孩子去超市看到车厘子两眼放光,别光顾着买,可以夸张好奇的语气问孩子,“哇,这个深红色的、甜甜的、光滑的水果是什么呀?”“哦,是车厘子!”还可以逐渐加大难度,“是番茄吗?是草莓吗?哦~~~原来是车厘子……”

2岁起:

抓住语言敏感期,帮孩子形成发问和好奇的习惯

2岁的孩子语言开始大爆发,可以和咱有来有往了,这个时候,除了“什么”,可以适当加入一些“a还是b”、“为什么”、“怎么”的问题。

比如我家小叶子特别爱收快递,因为之前每次门铃响,我都会问她,“是快递叔叔吗?是给妈妈的东西还是给你的呢?”她就很好奇,想要打开每一个包裹。

陪娃玩的时候,从我们手把手去教,也可以慢慢过渡到启发孩子,“你想看书还是玩磁力片”“哦,为什么这个拼图接不上呢?”“你想拼出什么形状呢?”“怎么做才能搭出说明书上的造型呢?”

还可以给孩子多提供一些既有趣味、又有知识的读物,讲绘本的过程,“什么”“怎么”“为什么”,也能抓住孩子的心,时间长了,小叶子现在自己看绘本、玩玩具都津津有味,有时还会叨叨叨过家家似的讲给她的玩偶小伙伴们!

3岁起:

面对孩子的“n个为什么”,千万别应付!

3到4岁的孩子,进入了科学启蒙(逻辑思维)敏感期,典型的特征是会连续发问“为什么”,而且很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意思!

这个时候,孩子已经不止开始好奇事物的表面现象,而是很想探究后面的规律和原理了,我们可以多去引导孩子观察事物的发展变化、用浅显的语言解释逻辑关系。

面对这样的连珠炮,有时确实很挑战家长的耐心,但千万记住,不要“三言两语”就打发了孩子,因为大人的作用并不在于回答的有多正确,而是要以一种好奇的态度回应,保护孩子的求知欲。

对于一些无厘头的问题,我们可以回应,“嗯,很有意思(或很有想法),我很好奇,关于这个问题,你是怎么想的呢?”对于一些我们也答不了的问题,可以坦白的承认自己不知道,同时启发孩子思考:还可以在哪里找到解答呢?

最近,小叶子就经常拿着她爸网上买来的海洋生物模型,一个一个问我是什么,有的生物很冷门,我真的答不出,就说,“呀,妈妈也不知道,没关系,我们来找找看”、“你觉得还有谁可能知道么?”

其实做一个不知道、却乐于探索的家长,相比一部行走的知识百科词典,更是孩子的榜样呀:知识一定是无穷尽且不断更新的,没有人绝对权威,重要的是,保持好奇和独立的思考!

白岩松曾经分享过一个深深影响他的童年故事:

他的舅舅陪他玩,每天给一个几何图形,画上第一条辅助线、然后让白岩松画第二条。一般情况下,一道题只要画出一条辅助线,就算解答完了,可以得满分了,但实际上,有好几条辅助线都可以解开这道题。舅舅总是启发他,想出更多的方法。

“直到很多年后,当我被人夸赞有很多不一样的想法时,我才意识到是舅舅的游戏改变了我的思维,不要给孩子一个标准答案。”白岩松说。

学母鸡孵蛋的爱迪生、对苹果坠落好奇才发现了万有引力的牛顿、从烧水壶获得蒸汽机灵感的瓦特……这世上很多伟大的科学家、发明家,无一不是被好奇心所驱动,也都没有囿于“标准答案”。

我倒不是一定要让孩子成为多么厉害的人,而是特别想送给她一份珍贵的礼物。

我曾经觉得30岁是道坎儿,那一年也换了城市辞了职当了妈,完全不知道未来会怎样(关注“慢成长”,回复“吉吉”,可以看到我的故事)。

但因为好奇,我愿意空杯心态去上课、看书、学习、结识新朋友……慢慢走出了一条路,也不怕变老了:好奇让我有盼望啊,等到了以后,我会是个又老又智慧的人吧?

但愿我们今天的小小努力,能让孩子在未来,无论快乐还是迷茫,无论人生处在哪个阶段,都能因好奇生出希望与勇敢,相信自己,相信人生。

让好奇多飞一会儿吧:)

这篇内容就是由育儿之家 小编为各位整理 原文链接: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育儿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
0

精彩评论

暂无评论...
验证码 换一张
取 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