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先来看看所谓的“奶水不足”
一、一部分的“奶水不足”,来自于妈妈的身体感觉(比如涨奶或奶阵的感觉不明显,乳房软塌塌、吸奶器吸不出多少奶等情况)。
1、涨奶的感觉和奶阵的感觉是因人而异的,也与妈妈哺乳的频率、宝宝的月龄有一定的关系。喂奶越久,涨奶感会不那么明显。
2、乳房软塌塌是没有奶么?不是的!首先,奶不是攒出来的,宝宝吸吮的时候更多吃到的是现产的奶。随着按需哺乳的持续,妈妈的乳房越来越呈现放松的状态。
3、吸奶器为什么也不能做为判断有没有奶的标准?考虑到乳头对吸奶器的适应性、吸奶器使用时机、使用方法、使用频率等综合因素,再加上吸奶器再怎么也比不上宝宝小嘴的刺激,所以用吸出的奶量作为衡量标准也是不靠谱的。
二、另一部分的“奶水不足”,来自于宝宝的表现:
宝宝排斥妈妈的乳房!
宝宝总是闹着吃、吃奶吃很久!
吃着吃着就哭闹起来!
吃母乳后宝宝还是不安定,总要再补充几十毫升的奶粉才可以睡觉!
还有的宝宝已经吃了很久的母乳还是一副饿到不行的样子!
遇到这些情况,家人甚至妈妈自己都会开始怀疑奶量够不够。妈妈的喂养信心不断被打破,直到崩溃......
其实,这一系列问题往往是乳头混淆和过度喂养的系列表现,而这一般是由奶瓶喂养引起的。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看看!
什么是乳头混淆?
在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宝宝吃妈妈乳房时嘴巴张得很大,上下唇外翻,含住了大部分的乳晕。这就是我们说的正确衔接。
宝宝在正确衔接乳头的时候,通过舌头上下颚挤压乳晕处的输乳管来获取乳汁,同时给我们大脑最直接的信号。所以,正确有效的衔接不但可以让宝宝摄入到更充足的奶水,同时对妈妈的泌乳刺激也是最有效的。
那么,如果宝宝有过奶瓶喂养的经历,又会是什么样呢?
首先,吮吸方式混淆。吮吸奶嘴时,宝宝嘴巴不需要张得很大,舌头是顶住奶嘴的,下巴也离奶瓶一定距离。而吮吸妈妈乳头需要宝宝花一定力气,也可以说是体力活。有句俗语说“拿出吃奶的力气”,用来形容人已经用尽全力了。奶嘴吮吸则不需要宝宝努力。吮吸方式的差异就造成了混合喂养宝宝的“吮吸混淆”。当宝宝用吃奶嘴的方式吮吸乳头,就没有办法吃到比较丰富的奶水。吃母乳的“费劲”也让部分想“偷懒”的宝宝拒绝吃母乳,没有耐心去吮吸,于是哭闹排斥。家人扛不住宝宝的持续哭泣,往往最后又送上奶瓶奶嘴。如此反复,宝宝也习得了“哭泣后能得到奶瓶奶嘴”,下次吃母乳时还是会哭闹抗议。乳头混淆就越来越难纠正了。吮吸不足,妈妈的奶量真的会逐渐不足。
其次,流速混淆。有的妈妈发现宝宝吃母乳的时候就只有几分钟,基本上一个奶阵结束,宝宝就不吃了。原因是,奶瓶喂养的时候宝宝只要稍微动动嘴巴就可以吃到匀速的奶了,吃完就是吃完了,再怎么吮吸,奶瓶里也没有了。而母乳的流速不是均匀的,宝宝吮吸到妈妈乳房的时候要稍微用力地吮吸几下,这时候奶阵来了,宝宝吃奶我们就可以听到爽快的吞咽声,奶阵过去后,奶的流速又变缓慢,甚至有时候要吮吸两三下才会吃到奶,所以在奶流速慢下来的时候,适应了奶瓶喂养的宝宝会默认“奶吃完了,这一餐结束了”,有的宝宝就直接睡了,有的宝宝则开始哭闹了。这也是乳头混淆的一个表现。
也许在这个时候给宝宝泡下奶粉,会发现宝宝又开始一个劲地咕嘟咕嘟吃的很来劲。对这样的情况,妈妈和家人都会认为宝宝真的是饿了,妈妈没有喂饱。(实际上,吃奶瓶是被动吞咽,奶瓶上的奶嘴是有针眼的,宝宝一口含下去,由于重力作用和舌头挤压,奶就马上充满宝宝口腔。为了不被呛到,宝宝必须快速吞咽进去。这一吞,下颌角一打开,第二口奶立马又充满。而我们看到的情况就是,宝宝一口连一口地吞咽,表面看上去像是饿极了!)
再来说说口感混淆。人工奶嘴终归是硅胶制品,和人体的皮肤有着明显差异。宝宝能敏锐地分辨二者的区别,一些严重混淆的宝宝可能把硅胶认为是“妈妈”。这时候如果妈妈焦虑地一心想纠正乳头混淆,和宝宝又缺少肌肤接触,宝宝会逐渐从排斥乳房到排斥妈妈。
以上三个情况就是我们说的常见的乳头混淆。
混合喂养的宝宝还有一个比较普遍的情况是——过度喂养。
宝宝的胃容量,出生后头两天约5-13毫升,六个月左右一次为60-90毫升。然而很多宝宝刚出生,就被灌了30毫升的奶粉!大人还充满自豪!有的宝宝满月时就可以一口气吃150毫升的奶粉!这说明,宝宝的胃已经被撑大了!即使妈妈的奶水已经是足够孩子吃的,可由于宝宝的胃被撑大,孩子总是觉得没有吃够吃爽,会觉得很不舒服,以致哭闹抗议。(大家可以结合减肥来理解,从孕期到哺乳期很多妈妈的食量都比之前大了很多,当你发现自己吃得过多、超过身体实际所需热量的时候,会采用合理的控制饮食,以达到健康的饮食习惯,这个过程也就是我们改变胃容量的过程,成年人会有意识地控制,可是宝宝的调整过程会有一些情绪。)
过度喂养的宝宝,已经吃了母乳还必须吃几十毫升的奶粉,才有满足感,才睡得踏实,睡得久。其实最后的这部分奶粉不仅仅是让宝宝“吃饱了”,更是让孩子吃“晕”了。我们应该都有过这种体验,就是吃得很饱的时候,人就软绵绵的,爱睡觉、走不动。那是因为血液大量供给胃部需求,此时大脑血液供给相对减少,有种昏昏欲睡的感觉。所以孩子不是满足了而睡着,而是被撑晕了。
我们在追奶的时候,也应该同步帮孩子调整过度喂养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归根结底,奶瓶喂养产生了这个恶性循环。
所以说追奶不仅仅是让妈妈多喝汤水和打通任督二脉,或者以为只要让妈妈的奶多起来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更重要的是,要分析喂养关系,分析已存在的喂养问题,并对此进行调整。双管齐下才是追奶的根本。
具体要怎么做?
总结如下:
一增加(有效吮吸)
二减少(奶粉、奶瓶)
三辅助(吸奶器、饮食、肌肤接触)
四配合(记录、沟通、家人、心情)
增加
首先,让奶水多起来的方法,唯有吮吸,宝宝有效地多吮吸!
通过泌乳原理图,我们可以看到,宝宝有效吮吸乳房,将信号传给大脑,制造乳汁的荷尔蒙又作用于乳房,促使乳腺挤压分泌出乳汁。所以,母乳喂养三要素:宝宝、大脑、乳房。母乳分泌,是一个激素分泌和神经反射相结合的过程。当乳汁供应不足时,宝宝不断频繁吮吸排空乳房,大脑接收的信号就是“宝宝不够吃,需要产更多的奶”,于是乳汁就会逐渐增加。当乳汁供应超过宝宝需求时,也就是涨奶了,身体就传递给大脑信号,告诉大脑“宝宝不需要那么多乳汁”,那么乳汁就会慢慢减少。所以奶越攒越少,越吃越多。也就是说,你的宝宝的食量最终决定了你的产量。 那么,是不是所有的吮吸都可以刺激泌乳?为什么我的宝宝也在不停地吃,可是效果不明显呢?记住,只有有效吮吸才能有效刺激泌乳。
如何给大脑下订单、订多少货?举个例子。假设有一个宝宝目前一次的需量是100ml,喂养方式是母乳50ml,奶粉50 ml(母乳喂养是看不到量的,我这里是打个比方,让大家好理解)。那么,我们理解为奶粉喂养的那部分,恰恰就是乳房所需要弥补上来的部分。只有通过宝宝的不断有效吮吸,增加乳房的排空量,来告诉妈妈的身体——你的宝宝吃不够,还有更多需求没有被满足。而这个追加的信号是在妈妈们觉得自己有奶的时候体现的么?不是的,恰恰是妈妈感觉乳房已经被吃的空空的软塌塌的没奶的时候。这才是传导的最佳时期。
如果这个时候妈妈给了宝宝奶粉,乳房也就无法知道现在的奶量对于宝宝是不够的,他以为自己生产的奶已经足够了,那么就不会继续去增加产量,更不知道要加多少。
所以,让宝宝多有效吮吸,特别是在你觉得自己没有奶的时候再坚持坚持,就是对追奶最大的帮助!
减少
用奶粉填饱孩子的肚子,剥夺了孩子频繁有效吸吮母乳的动机,妈妈的身体也无法知道宝宝的真实需求。追奶必须减奶粉,同时把乳头混淆的干扰因素解决掉。
而究竟如何减少奶粉,从什么时段开始减少奶粉,母乳指导师需要结合妈妈和宝宝的实际喂养情况来制定相应的方案。
对于妈妈们担心减少奶粉会不会饿着宝宝的问题,在追奶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密切观察宝宝的小便。出生7日以上的宝宝一天最少6次的小便量,那么基本摄入就没有问题。
辅助
吸奶器在追奶的时候可以作为提高乳房排空量的辅助工具。
注意事项:
1、在有效吮吸并实现按需喂养的前提下,可以用吸奶器增加乳房排空量以帮助“增加订单”。
2、宝宝吃完再用吸奶器两边各吸15分钟左右。
3、一侧用吸奶器吸着,另一侧用手刺激奶阵。
4、抛开数值带来的压力。
5、当母乳满足宝宝摄入,即停止使用吸奶器。
饮食:很多妈妈都会问我该吃点什么呢。第一,具体饮食对母乳的影响是因人而异的。第二,如果你的宝宝还处于乳头混淆状态,也不建议喝太多汤汤水水和大鱼大肉。一方面有堵奶风险,其次也容易增肥。第三,饮食均衡,多吃青菜、多喝白开水。
肌肤接触:肌肤接触大部分应用于新生儿。研究已证实,婴儿出生后,及早进行母婴皮肤接触,对妈妈和宝宝都是有利的(有时也可由爸爸来完成)。肌肤接触不但可维持婴儿体温、稳定血糖、减少应激和增加免疫力;还可使产妇泌乳时间提前,泌乳率提高,减少产后出血及产后患病率。
在矫正混淆的过程中,我们也会用到。特别是对于已经严重混淆到妈妈一抱着要喂奶就开始哭的孩子,我们都会建议妈妈先做肌肤接触。因为它可以在潜移默化中让宝宝重新熟悉妈妈的体温、妈妈的气息,找回本能,同时也对妈妈的泌乳有帮助。
具体操作:舒适的温度,安静的环境,温和的光线,妈妈们可以找到自己舒服的位置和姿势,将宝宝放在刚刚低头就可以亲吻到他们的位置。抚摸宝宝,和宝宝说话、对视都可以。肌肤接触不是一蹴而就的,请妈妈放松心情享受这个过程。如果您总是在焦虑“宝宝你怎么还不吃奶啊,你快吃啊”,焦虑情绪也会传达给孩子,不利于纠正乳头混淆。
配合
做宝宝的喂养记录,可以让我们了解宝宝每天的喂养情况,调整情况。
沟通:主要是和母乳喂养指导师的沟通。追奶的过程是不断反馈、沟通、协调。妈妈们对母乳喂养指导师充分信任,也有助于增强追奶的信心与勇气。
家人:家人对于母乳喂养的支持和理解,对于母亲来说非常重要。
心情:追奶的妈妈是辛苦的,关注点都放在了孩子身上,情绪的波动大,容易焦虑。情绪会影响激素分泌水平,从而影响乳汁分泌。所以要学会让自己放松下来。
温馨提示:
没日没夜地抱着宝宝喂奶,心力交瘁?——请确保有效吮吸,按需喂养,顺其自然,享受当下。
纠结宝宝大便?——母乳宝宝的大便比奶粉宝宝的更稀,次数也更多。在追奶的过程中,也许你会发现宝宝大便发生变化,这是正常的。
夜奶喂不喂?——对于追奶的妈妈,我们都建议要喂夜奶。
a、有的宝宝清醒的时候不吃,迷糊奶会接受,我们可以从迷糊奶开始,让宝宝逐渐转变到清醒的时候也吃。
b、夜间是泌乳高峰,甚至是白天的数十倍,追奶怎么可以错过这绝好的时机?
c、有些妈妈担心以后宝宝会习惯性夜醒。对此,我的意见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每个阶段都会有最优先处理和解决的问题,先追奶成功后再处理睡眠情况也未尝不可。
关于追奶期间的体重
追奶追的不仅仅是妈妈的奶,还有宝宝对吃奶的方式和习惯。妈妈和宝宝要一起探索最适合彼此的喂养方式。在磨合的过程中,或许你会发现宝宝的体重没有之前长得那么快,没有想象中那么好,请不要太焦虑。即使是成人,在调节饮食规律习惯的时候,体重也是会有所调整的。对此要有心理准备。
追奶成功后,按照合理的喂养方式,宝宝的体重会慢慢恢复。妈妈可以做一下宝宝的生长曲线来观察。
出生到3个月,平均每周增重150-200克;
3-6个月,平均每周增重100-150克;
6-12个月,平均每周增重70-90克。
关于生长曲线,想了解更多?
育儿之家 原文地址: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