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是最合作、最开朗的孩子也会有情绪失控的瞬间,他们哭嚎、尖叫不亚于那些脾气糟糕的孩子。这些行为实际上却是孩子在说“帮帮我”的信号。爸爸妈妈,你们正确理解孩子的这些行为了吗?还是你却因此惩罚指责孩子呢?
安抚孩子的不安全心理
19个月大的孩子以飞快地速度学习着新食物,每一天他们都在更新自己的技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沮丧是不可避免的,不过每个孩子表达沮丧情感的方式都不一样。爸爸妈妈要学会接受这些传递信号的行为,例如哭闹是为了获得关注与呵护。
如果有可能,尽量让孩子知道你能体会孩子伤心的感受。理解孩子的感受,并且避免让孩子的情感像山洪暴发,这是父母要学会的一种技巧。如果孩子在哭闹,简单的拥抱和注意力分散方式就会起效。如果孩子在抱怨,那么你可以向孩子解释,“我不明白你在抱怨什么,你可以告诉妈妈你想要什么吗?”
一个过渡对象,如一张毛毯子或一个泰迪熊,可以大大缓解孩子的不安情绪。并非所有的孩子都会有一个所谓的“依赖物”,但你的孩子若存在,尽量鼓励依赖物的使用吧。事实上,孩子的情感可以在依赖物身上得到满足。
爸爸妈妈不用担心孩子会永远粘着某一样玩具,一般而言,数年后孩子对于情感控制的能力增强了,这种行为自然而然就消失了。
拜访医生
当你不得不带着生病的孩子去看医生时,你的烦躁感只能增加孩子的恐惧。19个月大的孩子或许会将医生和疼痛、未知的恐惧联系在一起,因此爸爸妈妈首先要确保自己心情轻松,这样孩子才不会感到紧张。
带上孩子最喜欢的玩具,几本书,这样候诊的时候可以适当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询问医生在就诊过程中,孩子是否可以坐在自己的腿上。这些做法都可以减轻孩子的恐惧心理。
育儿小贴士
“在便盆训练时,我会让女儿穿上容易脱下的衣服。如果孩子要在几秒钟内上厕所,那么我也不用担心来不及。我会在旁边鼓励孩子,例如说‘让尿尿快出来吧’,或者唱一些欢快的歌曲。”——妈妈摩根
育儿之家 原文地址: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