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错后我们该怎么办

育儿之家 https://yuerso.com 2016-04-03 14:48 出处:YEZJ.NET 作者:xmb编辑:@小目标
随着孩子慢慢长大,避免不了他们会犯下一些错误。那么孩子犯错后我们该怎么办?带着疑问,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相关介绍吧。...

随着孩子慢慢长大,避免不了他们会犯下一些错误。那么孩子犯错后我们该怎么办?带着疑问,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相关介绍吧。

败乃成功之母。

但是,又要多少家长真正做到让孩子去尝试错误?

前几天,在小区活动区里看到一对母子在玩堆沙子。

只见孩子与妈妈一起堆了一座小城堡,还挺精致。后来孩子说要把玩具车放在城堡里,硬是要把大大的玩具车往城堡里狭小的隧道里穿过去。

妈妈看了赶紧阻止:“这样不行,城堡会塌的”

孩子一脸茫然,听后不久又拿着玩具车试图尝试。妈妈又跳出来说:“都说了放进去就会塌!你怎么不听呢”

孩子不依哭闹起来,结果妈妈就气呼呼的拉着孩子走了。

我们一贯的告诉孩子“不行!”“不可以!”,从而把孩子的好奇心与探索的心抹杀掉。

教育从来都没有什么捷径,父母只告诉孩子做法,却不告诉孩子为什么这样做,是不负责任的做法。

孩子的错误可以分为两种:

一种是长辈必须予以立即纠正的,如不讲卫生,欺负弱小,不懂得爱护公物等;

另一种是孩子能够自己纠正的,比如如何适应环境、生活、挫折等,对于这样的“错误”,父母应该鼓励孩子去犯。

因为,孩子在不断“犯错”的过程中,往往可以不断地改正错误,这是一个自我完善的过程。

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曾做过一场著名的“试错学习理论”:

将一只可以自由活动的饿猫放进了笼子中,之后,又在笼子的外面,猫的势力范围之内放上鱼、肉等食物。笼子里面有一个特殊的装置,只要猫踏上这个装置中的踏板,笼子的门闩就会自动打开,它就能跑出笼子吃到食物。

刚开始的时候,猫进入笼子中,看到食物之后,很想出去。但是由于笼门是关着的,它只能在笼内窜上窜下干着急,直到它不小心触动了机关,才跑出笼门吃到了食物。此时,桑代克记录下了猫逃出笼子所花的时间。

学习的过程正是一个不断减少错误的过程,当错误消失时,知识也就掌握了。

接着他又将猫放进笼中,进行了第二次实验、第三次、第四次……他记录下了猫每次从笼内逃出来所花的时间。他发现,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多,猫从笼内逃出来的时间在不断减少。最短的一次,猫甚至一被放进笼内,就能够开启机关。此时,它已经学会了开门栓这个动作。

通过实验,桑代克认为所谓的学习过程就是动物(包括人在内)通过不断尝试,从而不断减少错误的过程。当错误减少直至消失的时候,学习就得到了成果,这就是心理学上的试错理论。

孩子的成长也是一个试错的过程,假如不给孩子提供这样的机会,他们会变得懒惰,不敢尝试,或依赖于父母。

更重要的一点是,孩子不犯错就不知道什么才是错,也不会知道改正错误的方法,以及为什么要改正错误的道理。

作家王雪梅谈到过她去英国的朋友家里做客的经历。

晚饭时,朋友9岁的儿子约翰为大家准备餐具,端菜上桌。看着孩子忙忙碌碌的样子,她很心疼,连忙站起身来打算帮忙,却被朋友制止了。

朋友说:“你不用插手,约翰会做好的。”

她好奇地问:“这么小的孩子,不怕把碗碟摔破划伤自己吗?”朋友笑笑说:“你太小看孩子了,约翰从5岁开始就练习洗碗了。”

看着她难以置信的样子,朋友解释说:“约翰5岁的时候对洗碗发生了兴趣。那一次,约翰不仅把自己浑身弄湿,还打碎了碗。他吓得直哭,以为我们会责怪他。我什么也没说,只是给他洗了澡,换了干净衣服,然后系好围裙,给他仔细示范如何才能把碗洗得干干净净。在我的示范下,经过多次练习,约翰慢慢学会了洗碗。”

在中国家长的观念里,5岁的孩子能洗碗吗?答案当然是不行。他们会把碗摔碎,还溅自己一身水,所以父母往往不愿意让孩子去洗碗。

而在英国,家长们实行的是‘试错教育’,孩子做家务时,家长只需要在旁边时时监督,不但能保护孩子,还能及时纠正错误,并给他们做出正确的示范。

经过多次练习和尝试,吃一堑,长一智,让他们在错误中成长、成熟。

英国家长的“试错教育”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爱孩子,就要给他尝试失败的机会,因为每一次失败都是成功的伏笔,这样才能让孩子学会如何规避风险,慢慢成

孩子犯错时,优秀的父母应该这么说:

发生什么事情了?

你的感觉如何?

你觉得该怎么处理呢?

你知道这些方法的后果吗?

你希望我做什么呢?

从事情的起因到让孩子自己思考给出解决措施,这一整个过程,相信孩子会在父母耐心的引导下,慢慢学会如何应对困难与挫折。

相反,如果是在孩子犯错时,大声呵斥或是给予“ 说了多少次,叫你不听妈妈的话”这样的嘲讽态度,孩子学会的只会是退缩与害怕。

与其苦口婆心的说教,还不如让孩子犯错一次

记得有一次,小新非要把自己搭配衣服。

结果只好由着她搭配,穿好衣服出来一看,果然搭配得乱七八糟的不,但穿了长裤也穿了裙子,里面衣服的袖子比外套还长。

我立马叫小新换掉,可是好说歹说,小新都不肯。这时,爸爸就示意我不要阻拦她,让她穿着去学校试试。

结果下课回来,小新就跟我说:‘‘妈妈,今天大家都取笑我衣服 穿得乱七八糟!” 这时候我趁机跟她说:‘‘我有没有教过你怎么穿衣服呢?’’小新点点头,我又说:‘‘那你今天穿成这样,是不是你自己 要坚持的呢?’’

经过一番沟通,小新听进去了。之后每次穿衣服,她虽然也会自己搭配,但是会问过我们的意见,再进行调整。

我曾经也像大多数妈妈一样,经常对孩子说“这个不可以做、这样是不对的”,但孩子依然“屡教不改”,或者一个不良行为刚减少,另一个又冒了出来。

所以现在,只要不触及他人利益,只属于小新个人抉择的事情,我都会先给建议,说出事情弊端、后果,再让小新自己做决定。

这样做,比追着孩子说一百次“不可以”,要有用得多了。

孩子的教育,本就是一个漫长的试错过程。

沈奕斐曾说:孩子的成长是螺旋性的,要自己不断去试错,才会知道前进。

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是吃了苦头,才会想着去改变,而这就是成长。家长们要做的,就是为孩子打开探索未知世界的大门,而不是一味的阻拦、果断的否认孩子的尝试。

以上就是由(育儿之家)本站为大家整理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育儿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
0

精彩评论

暂无评论...
验证码 换一张
取 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