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情况要去看医生:
1、3月龄以下的婴儿,肛温达到38℃或以上。或满月前的新生儿,肛温低于36.1℃。
2、3~6月龄的婴儿,肛温38.9℃或以上。
3、6~24月龄,体温超过38.9℃并持续24小时以上。
4、2岁或以上,持续发热3天以上。
5、精神状态很差或易激惹,反复呕吐,严重头痛或腹痛,或有其他令你担心的症状。
6、如果发热前曾经被单独留在汽车里,要立即就医。[5]
如果没有上面的情况,就可以在家观察或用退热药治疗。
使用退热药的目的是为了使孩子感觉舒服些,所以不是一发热就要用退热药,而是当孩子精神状态不好或感觉不舒服时才用。如果孩子精神状态好,能吃能玩,即使体温比较高,也可以不用退热药。不用担心体温会一直上升,因为人体有体温调控机制,不会让体温无限上升,一般会控制在41℃以内。[3]而41℃以下的发热不会对大脑或其他器官造成直接伤害。传说中发烧把孩子脑子烧坏了的例子,只是因为那些孩子患了脑炎或脑膜炎等病导致的,而不是发热导致的。[4]发热有时候要去看医生,就是为了排除这些严重的疾病,只要没有严重疾病的迹象,就不用担心。
如果你对孩子的精神状态没把握的话,可以在肛温≥39℃(腋温38.2℃)时就使用退热药。[1]虽然绝大多数急性发热不用吃药也会好,但孩子不舒服时也不要让他硬扛,吃退热药可以让他感觉舒服些。
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是世界各国权威机构都推荐的可用于儿童的非处方退热药成分。
药店里常见的“(泰诺)(泰诺林)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滴剂”和“(泰诺)(泰诺林)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混悬液”的主要成分就是对乙酰氨基酚。
“(美林)布洛芬混悬滴剂”和“(美林)布洛芬混悬液”的主要成分就是布洛芬。
3月龄内的婴儿也可以使用对乙酰氨基酚,但3月龄内的婴儿任何病都要看医生,用药前都要先咨询医生。
3~6月龄内的婴儿,也最好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的剂量,因为中国的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滴剂说明书只有1岁及以上儿童的剂量。如果你确信自己会计算的话,可以自己计算,口服对乙酰氨基酚的剂量为每次15 mg·kg。[1]按体重来计算剂量比按年龄计算更准确。确保不要过量用药,因为过量用药会中毒。
6月龄~1岁的婴儿,我建议优先选择布洛芬混悬滴剂,因为布洛芬混悬滴剂有6月龄~3岁儿童的剂量。
1岁及以上就可以用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混悬液或布洛芬混悬液了。布洛芬与对乙酰氨基酚的退热效果和安全性都是差不多的,[1]滴剂更适合小婴儿,混悬液更经济些。
虽然在对乙酰氨基酚退热基础上联合温水擦浴短时间内退热效果更好些,但会明显增加患儿的不适感,所以不推荐使用温水擦浴来退热,更不推荐冰水或乙醇(酒精)擦浴方法来退热。[1]每天正常洗澡是可以的,但洗冷水可能引起寒战,反而会提高核心体温,所以水温以感觉舒服为宜。
不推荐交替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来退热,虽然有研究表明交替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的降温效果比只用一种退热药好些,但并不能改善舒适度;[1]使用退热药主要是为了使孩子感觉舒服些,而不是为了降温而降温。
吃退热药体温降下来几小时后又重新升高,这是正常的,不用担心,因为退热药的效果本来就只能维持几个小时,使用退热药的目的是暂时让孩子感觉舒服些,退热药并不能彻底消灭病菌,只有等孩子彻底把病菌打败,才会彻底退热。
穿衣盖被
发热有时候会觉得冷,有时候会觉得热,这是因为发热会让体温的定位点提高,定位点提高时孩子会觉得冷;体温提高到设定点之后,就不会觉得冷了;过一段时间或使用退热药之后,体温定位点会下降,孩子就会觉得热,并开始流汗退热。[3]
穿衣盖被应该以孩子感觉舒适为准,感觉冷就适当多穿盖,感觉热就穿盖少些,也可以开空调或吹风扇(只要感觉舒服)。千万不要捂汗,因为捂汗会使孩子非常难受(大人捂汗都会觉得很难受),对婴儿捂汗还可能会造成危及生命的捂热综合征。
注意事项
1、很多退热药都不适用于儿童的,使用任何药物之前都要注意看说明书,即使是医生开的药。
2、不要主动要求医生给孩子打退烧针或挂水来退热,绝大多数急性发热只要口服退热药就可以。
3、中药注射剂可能导致严重不良反应甚至死亡,一定要避免使用,即使是医生要求的挂水(静脉输液),也一定要先看成分搞清楚是否有中药注射剂。
4、如果同时使用两种或以上药物,要注意各种药物是否有相同的成分,如感冒药通常含有对乙酰氨基酚,同时使用两种含相同成分的药物很容易导致过量发生危险。
5、想办法让孩子摄入足够的液体,如母乳、白开水、稀释的果汁。
6、退热贴不能有效降温,可能使孩子不舒服甚至过敏,建议不要使用。如果一定要使用,注意看退热贴的成分中不能有药物成分;只能贴一帖,不要贴太多;如果孩子抗拒,就不要强迫他使用。
育儿之家 该篇文章地址: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