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这是全球父母最爱犯的一种育儿错误,你避开了吗?

育儿之家 https://yuerso.com 2016-08-20 03:09 出处:YEZJ.NET 作者:xmb编辑:@小目标
来自童年的一种思维方式,会影响孩子一辈子。美国教育协会曾经有过一项调查,发现全球父母最爱犯的一种育儿错误——以为爱就...

来自童年的一种思维方式,会影响孩子一辈子。美国教育协会曾经有过一项调查,发现全球父母最爱犯的一种育儿错误——以为爱就是教育,到底这些父母做了啥事?

故事1:

汤姆和约翰是两兄弟,哥哥汤姆9岁,弟弟约翰3岁。

有一天,两兄弟在客厅搭积木,哥哥搭得很快,一座座积木小房子瞬间搭成。弟弟在一旁也想搭自己的小房子,但每次积木垒到4,5块时就会倒塌。尝试了几次后,弟弟一怒之下,将积木全部踢飞。

坐在一旁的爸爸跑过来:“来,爸爸帮你!”然后帮小儿子垒了一座坚实的积木小房子。

第二天,两兄弟又搭积木,这一次,弟弟没有动手,而是站在旁边等爸爸。

故事2:

南南在上幼儿园中班那年学游泳,由于恐惧水,不敢憋气把头埋进水里,妈妈看着心疼,便让儿子穿上带浮力的泳衣。孩子因为有泳衣的浮力,不用学憋气也能“游”。

两周后,一起学游泳的其他孩子都已经学会了游泳,现在一年已经过去,南南还是需要穿着带浮力的泳衣。

这些父母的行为很普遍,也是中国大多数家庭的现状,以为爱就是教育,看似是爱孩子,但他们不知道自己的行为给孩子带来了什么样的思维模式!

马丁.塞利格曼30年的研究结论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通过30多年对千百个儿童的研究,发现了父母的这类错误行为,以为爱就是教育——会给年幼的孩子造成习得性无助的心理机制。即当一个孩子在事情上遇到困难或挫折,父母看似爱的帮助,会给孩子传递一种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无能的信号——你不行,还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帮你吧。

由于大人的帮忙,困难就变成了孩子面前难以逾越的鸿沟和高山,孩子也因为不能战胜困难而难以建立成就感。最终便会让孩子养成这种思维模式:遇到困难便放弃,没有继续尝试的勇气和信心。

一位小学一年级老师,她曾跟我们一些家长说过一位叫小肥的孩子的故事:

当上课铃声响了,老师发现小肥没在座位,班里一位小女孩说看见小肥小朋友在厕所哭。老师以为孩子遇到什么事情,急匆匆往厕所赶。到了厕所,发现孩子坐在地上,一只鞋子掉在一边。老师问孩子是不是摔伤,孩子摇头;又问孩子是不是哪里不舒服,孩子又摇头。最后孩子委屈地说:“我不能走路了,我的一只鞋子掉了,我要等妈妈来帮我穿才能走路……”

父母把6岁多的小肥变成了在一只小鞋子面前习得性无能的孩子。

以为爱就是教育,会让学龄前儿童丢自信

习得性无助心理的背后,实际上是掌控行为的失败。而掌控行为,是学龄前儿童自信的关键。当一个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把事情掌握在自己的控制内,并得到了预期理想的结果,这便是孩子掌控行为的成功。当孩子有较好的掌控行为和经历,那么这些孩子在日后面对困难会毫不退缩。

一位12个月大的小婴儿扶着柜子、踮着脚尖把手伸向柜子上的假花。当她第一次踮着脚尖扯下一片叶子,小婴儿看着飘落的叶子咯咯笑,继而会第二次踮着脚尖伸向假花,扯下一片花瓣,飘落的花瓣会让小婴儿再次愉快地咯咯笑,小婴儿会第三次踮着脚尖……这便是掌控行为的成功,会促进孩子一次又一次地做出挑战自己极限的行为。

以为爱就是教育,会让孩子低自尊

当父母看到孩子失败后的沮丧,会想当然地以为,自己帮孩子后孩子便会高兴。这是父母把孩子获取自尊的前因后果颠倒了。美国心理学之父威廉.詹姆斯说,自尊的前提是感觉满意,并且表现满意。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自尊就是觉得自己不仅有能力享受努力后的成功,并且还能相信自己有能力应对未来挑战。而看到孩子沮丧后给予帮助让孩子高兴得到自尊的父母,实际上是先把自尊给孩子,再希望孩子努力战胜困难,父母这种做法反而会降低孩子的自尊。因为孩子不仅没有机会享受自己努力后成功的喜悦,也不能相信自己有能力战胜困难,结果便是习得性无助。

儿子在幼儿园小班时有个小玩伴。有一次,儿子拿杯子喝水,小玩伴看着我:“我能喝水吗?”我说“当然可以”。过了一会,小玩伴又问“阿姨,我能喝水吗?”我又说“当然可以”,但孩子一动不动。我心想他可能不好意思,便说“自己倒水喝就行。”小男孩一副为难的样子:“我不能自己倒水,我妈妈说我会打坏杯子,所以我不能碰任何杯子……我不是个好孩子!”

听到孩子最后一句话,我有些震惊。

面对孩子的挫折和失败,父母请把“爱”换成“教育”:

1)让孩子对自己的失败有正确的认识

“你不能很好地搭积木,是因为年龄有些小,等你像哥哥那么大的时候,就能做得很好”,“你之所以摔坏水杯,是因为你跑得过快”,“你的小脚丫不能穿进鞋子,是因为你没有松鞋带”……让孩子对自己的失败有客观而正确的认识。这些失败和挫折,并不是因为孩子的品格问题导致,也不是永久性的不能改变的问题,让孩子相信只要通过努力和尝试,或者等年龄稍大一些,便能很好地胜任一些现在总会失败的事情。让孩子对自己仍旧有信心。

2)帮孩子克服困难,获得成功喜悦

心理学家susan harter说,如果儿童能够通过积极行动达到目标,不仅能挽回他们的自尊,还能让他们摆脱曾经失败带来的阴影。这是摆脱习得性无助的重要方法。如果一个孩子由于恐惧而总是在同一件事情上失败,一次次的失败会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比如学习游泳,这时父母可能就需要提供帮助,比如陪伴孩子练习,或者帮孩子找专业的老师,又或者经常陪孩子多接触水也能让孩子降低对水的恐惧……当孩子哪一天战胜了,他便会感觉到从未有过的自信。

古文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父母们可以爱孩子,但不能把盲目的“爱”当成“教育”,需要考虑长久的影响,并有意识地避免给予孩子那些会导致习得性无助的“爱”。

育儿之家 原文地址: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育儿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
0

精彩评论

暂无评论...
验证码 换一张
取 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