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薪尝胆是个很励志的故事,但是大家可不要傻傻尝试,当心要命。春节正是举家团聚的时候,湖南7岁男童却因为误食鱼胆中毒在医院中度过,目前仍在治疗中。其实误食鱼胆中毒不是个例,家长一定要引起注意。请记住,日常多一点防范,大家的健康才多一份保障。
δ 吞鱼胆险丧命
近期,一起鱼胆中毒事情发生在湖南邵阳7岁男童的身上。他于大年三十误食鱼胆,随即出现腹痛症状,但并未引起大人重视,直至第二天腹痛难忍才被送医诊疗。但他病情严重,肝、肾、心脏等内伤损伤严重,出现衰竭,目前仍在接受治疗,病情还需密切观察。
男童误食鱼胆致中毒,有人却是自己主动服用。63岁的朱老伯平时很注重养生,听信鱼胆能明目后,决定给自己补一补,便在菜市场买了一条十多斤的草鱼王。到家后他马上行动,取出鱼胆捣碎之后吞入肚中。
没过几分钟,朱老伯察觉身体有异,出现腹泻症状,但是他并没有放在心上,以为是简单的肠胃不适仅随便服了点药。然而第二天不适症状愈发严重,出现恶心、呕吐,到了第三天脸色更是异常暗沉难看,家人紧急将朱老伯送往医院救治。
据了解,朱老伯经检查被认定为鱼胆中毒,当时肝脏受损较为严重,肝脏已经处于衰竭状态,且伴有肾功能损伤、血小板降低等。幸而为时未晚,毒性还未入侵心脏和神经系统,朱老伯经过抢救转危为安。
δ 鱼胆成分复杂毒性强于砒霜
从中医的角度讲,鱼胆确有清热、解毒、明目的功效。但是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入药的鱼胆、蛇胆绝不是直接使用,而是必须先经过精心焙制。
鱼胆的胆汁毒性非常强,含有多种毒素,并且这些可怕的毒素面对高温、酒精等毫不畏惧难以被破坏。其中毒性最强的当属氢氰酸,做一个简单的类比,相同剂量的氢氰酸毒性轻松胜过砒霜。所以无论是生食还是煮熟吃,亦或是泡酒,成人服用超过2.5克的鱼胆(1—2斤鱼的鱼胆重量)后会造成不同程度的中毒,严重可致中毒者死亡。
生活中我们常吃的淡水鱼,比如青鱼、草鲤鱼、鲈鱼、白鲢等,它们的鱼胆毒性相当强。各位爸妈在烹调鱼时,一定要将鱼胆等内脏处理干净。另外,不要让孩子接触到鱼胆,防止他们误吞。类似案例近年来生活中确有发生,家长们一定要提高必要警惕。
δ 鱼胆中毒怎么办?
鱼胆中毒后,最先反应在消化系统,引起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一般在服用后30—90分钟会出现。毒性被人体吸收后进而悔致使肝脏受损,如肝脏变性、坏死等,短时间内可造成肝肾功能衰竭,甚至多脏器功能衰竭,还会损伤脑细胞和心肌,引起神经和心血管系统病变。如果就医不及时,耽误治疗时机,死亡率高达90%。
一旦发现鱼胆中毒,应该就赶快进行催吐,首先饮用500毫升水,再用食指或筷子等硬物顶住咽喉壁处,以诱发呕吐反射,直到呕吐物为清水方可停止,待催吐结束后要马上就医。
δ 宝宝如何健康安全吃鱼?
除了要谨防鱼胆中毒,宝宝在食用鱼时还应该注意哪些注意事项呢?
1.油腻炸鱼要少吃。鱼经过油炸以后,外酥里嫩十分美味,但是孩子要少吃,否则容易造成消化不良,孩子吃炖鱼比较好。
2.海鱼可以适当吃。与普通鱼相比,海鱼的营养价值显然更胜一筹,而且其鱼刺少,更适合宝宝食用,比如鲈鱼、鲅鱼。
3.辛辣的鱼最好不吃。孩子的肠胃较为娇弱,最好吃不要过于辛辣的鱼,比如水煮鱼,以免引起身体不适。
4.鱼不可天天吃。虽然鱼营养价值颇高,但并不适合天天吃,每周使用2-3次为宜,孩子还是要多吃新鲜蔬菜。
5.孩子过敏别吃鱼。如果孩子是易过敏体质,或者恰好过敏不适,应及时咨询医生的意见,否则不要让他吃鱼。
小贴士:不建议宝宝食用鱼头和鱼子,一是鱼体各部分的营养成分相差无几,无需特意吃某一部分;二是因为前者被污染后污染物难以排除,后者胆固醇高,所以二者都不适合给孩子吃。
育儿之家 原文地址: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