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老缠着妈妈怎么办?

育儿之家 https://yuerso.com 2017-01-09 18:51 出处:YEZJ.NET 作者:xmb编辑:@小目标
问:教授,您好,又来麻烦你,我宝宝13个月了,最近这段时间特别恋我,下班回家就找我,看不见我就哭,怎么哄也不行,...

  问:教授,您好,又来麻烦你,我宝宝13个月了,最近这段时间特别恋我,下班回家就找我,看不见我就哭,怎么哄也不行,晚上睡觉看不见我也不行,要哭很长时间,半夜醒了要抱着睡,如果不抱着就打挺哭,好头痛!每次哭上接近一个小时,对于成长会不会有影响

  答复:你的孩子现在特别爱黏着妈妈是正常的现象,这是一种依恋的表现,也是这个阶段的孩子必然的心理现象。人是一种社会化的动物,出生后由于养育者对他的精心照顾以及与他感情上的交流,使得婴儿和养育者之间产生了感情的联结,形成了依恋关系,而母婴之间的感情联系具有先天基础。一般孩子在6个月至2岁之间对养育者产生明显的依恋行为,这个阶段如果孩子离开了依恋对象就会产生心理焦虑和反抗。依恋情感对孩子心理的发展是很重要的,对于孩子将来的社会适应性、交往技能有着重要的影响。建立牢固的、积极的亲子依恋关系,是培养孩子许多现代素质的基础。

  据英国精神分析学家鲍尔毕研究后认为:婴儿对母亲的早期依恋和亲热,正是婴儿心理健康的表现。他在《母亲照看与心理健康》一文中写道:儿童心理健康的关键是婴幼儿应该与母亲建立一种温馨、亲密而又持久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婴幼儿既获得满足,也能感到愉悦。。另一位美国心理专家埃里克森也认为:早期婴儿在和母亲共处中,用嘴吮妈妈的乳汁,不仅获得生理需要的满足,而且也获得爱的感受,会感到特别的温暖和满足,他得到的是一种精神上的归属感和心理上的信赖感。因此,母亲对宝宝愈亲近、关怀备至,宝宝对她的归属感和信赖感也就越强烈。一位自信又慈爱的母亲,在怀抱婴儿时的手势往往是柔软、轻松、自然而又合适的,其柔和目光的注视,语言的平和甜美,会使宝宝如入一个宁静而又美丽的安全港。为此,宝宝对这样的母亲所产生的依恋强度、亲热的力度也具有超常的表现,这正是他情感智能敏感性强烈的表现,也是他生存能力强烈的体现。作为母亲对此不必忧虑,而要感到欣慰和珍惜。

  婴儿早期与自己亲人分离时的啼哭也是正常的,这在婴儿心理学上称为分离性焦虑。在婴儿早期生活中,他在与母亲接触中获得安全感,如果与母亲分离他就会感到孤单,甚至产生恐惧,这是他对安全的渴望和爱的呼唤,是宝宝心理健康的另一种表现。如果宝宝对自己亲人的离开无动于衷,既不哭也不焦虑,这反而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

  问题是这种焦虑不能长期持续下去,既不能超过一定的强度,又不能持续时间过长,一旦宝宝由轻度焦虑转向高度焦虑,由短期焦虑转向持续的长期焦虑,就可能危及到婴幼儿的心理健康。为此,我们需要及时地、自然地缓解这种分离性焦虑。

  建议一:引进其他人的加入,由他们来发挥或替代妈妈的功能。

  按照心理学家的移情理论的分析:儿童一旦失去所爱的对象,便利用其他外在对象或情境作为代替。这里所讲的其他人是指宝宝的爸爸、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以及阿姨或保姆等。当然其他人必须像宝宝的母亲那样来给予关爱和亲热,让宝宝能得到情感需求上的各种满足,使他的单一集中性依恋转向多角色的分享性依恋。这样做,客观上就可以分散对母亲过于依恋而带来的负荷,与此同时,这种分享性依恋也可以增强婴儿依恋的广度和丰富度,为他的社会性情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基础。有研究证明:核心家庭中成长的宝宝和三代同堂、四代同堂成长的宝宝对母亲的依恋的灵活性有明显的不同,前者单一,后者丰富和灵活,其交往的适应能力也更强些。

  建议二:拓展婴幼儿的生活空间。

  要尽量拓宽宝宝的接触面,让他在陌生环境中经受锻炼和考验。在这里,行为脱敏法是让孩子克服怯生、适应陌生环境的常用方法:当生人到来时,你可先把孩子抱在怀里,不要急于走近客人,要用你对客人热情的态度和友好的气氛去感染孩子,使他消除戒心、学会信任客人。

  要让孩子及早步入同龄小社会,鼓励他与年龄相仿或稍大的孩子接触、玩耍,特别是一岁半以后,要有意识地让孩子进入一个从家里走向外界的过渡时期。要把孩子从你的翅膀底下放出来,去接触其他小朋友,去探索自然环境,去发挥好奇心,去锻炼独立性,而不要过度限制或保护。

  建议三:经常外出,感受大自然

  婴儿对周围环境的一切都感兴趣,对此,父母要抱他到他所喜欢的地方去走走、看看、玩玩,尽可能让宝宝走出家庭小天地,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去感受自然、感受社会,每天增加户外活动的机会,让宝宝在户外活动中,看到绿色的小树、过往的行人,飞驶的车辆,让他们感受到明媚的阳光、春风的吹拂。使宝宝的依恋在丰富多彩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中,拓展他的依恋对象,丰富他的依恋内容,提高他的依恋水准。经常到外面活动的宝宝不太认生,通常情绪愉悦,依恋情绪也比较容易转移。

  建议四:提供丰富的环境和独立的空间

  父母也要注意家庭环境的布置和各种玩具的提供,家长应该尽量为孩子提供一些玩具、图书或画笔,并提供机会,有意识地让孩子自己一个人玩。当孩子独自游戏时,父母可逐步地拉大与孩子之间的空间距离和时间间隔,使孩子逐步适应与父母的短暂分离。如果平时父母对孩子过度关心,不提供让孩子独立活动的空间和时间,不相信孩子的能力,其结果必然会形成孩子的依恋过度。

  建议五:别让孩子形成痛苦的分离经验

  因为孩子一旦经历过痛苦的分离,便会增强分离时的焦虑。有的家长对孩子的态度反复无常,突然不告而别或欺骗孩子,不履行诺言,或离开孩子时间过长,造成孩子的恐惧,不安全感;有的家长过分地呵护孩子,不敢放手,使得孩子胆小,不敢离开母亲,安全依恋就无法建立,孩子就特别地黏人,这样对于孩子来说,就失去了在一定程度上与人交往和认识事物的学习机会。

  特别提醒:在缓解婴幼儿分离性焦虑中,千万不要有急躁情绪和采取生硬的办法,一定要耐心地给宝宝提供一个自然合适、自然拓展的过程。要提供逐步锻炼的机会,不要强行甩开或采取恐吓的态度对待年幼的宝宝。

该篇内容就是由育儿之家(原文链接:)小编为各位整理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育儿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
0

精彩评论

暂无评论...
验证码 换一张
取 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