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样一个数据,觉得还挺有意思的。
在《社会、进化和文化心理学杂志》(journal of social, evolutionary, amp; cultural psychology)1季度刊刊登的一项研究中;
让181位父母为自己在照顾小孩时的享受程度打出1到5的分数,在换尿布、带小孩去看医生或半夜起床照料小孩等25项照顾儿童的工作中,女性的平均得分要比男性高出10%。
同样的,在瑞典的一项调查中,在480天的探亲假(在瑞典,孩子出生后,父母亲可以享受480天的亲子假)中,男性一般只会休20%,而女性几乎把所有假都休完了。
很明显,比起爸爸们,妈妈们在孩子身上花费的时间永远要多很多。
我们很难知道到底是文化原因还是经济压力亦或是与生俱来的生物差异才让妈妈们为养育一个孩子付出很多,但有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很多妈妈真的当的挺累的。
01 妈妈们为什么这么累?
只要和一个妈妈聊上一会儿天,相信你就会听到类似这样的吐槽声:
在家带娃比上班还累,有娃后,远离朋友,远离闺蜜,远离之前自由自在的生活,极少有自己私有的时间和空间,睡个好觉都是个奢侈,都说孩子是上帝派来的天使,那是你没见过天使没睡觉时候的样子,带娃有多难?带娃有多累?没亲身经历过怎么会懂?
一边是心甘情愿的付出,一边是被掏空的身体,妈妈们究竟为何这么累?
很多人都觉得,还不是因为有个不管事的爸爸,不和妈妈共同分担育儿的责任,除了工作外啥事都丢给妈妈。
这也许是一部分原因,但在如今,是一个越来越提倡爸爸们参与到育儿过程中来的年代,也已经有一部分爸爸正在身体力行的扮演着“奶爸”的角色,可尽管如此,被爸爸们分担了育儿任务的这些妈妈们依旧觉得“累”。
当然,这个累更多的是心理上的累,被另一半分担了一半以上的家务和育儿后,妈妈内心的焦虑和担忧似乎并没有减少一些。
耶鲁大学心理学系教授susan nolen-hoeksema曾在研究后认为,女性有更强的家庭责任感——们往往更倾向于为别人的幸福负责,尤其是自己的孩子(和丈夫),这种‘责任感’对女性来说更像是一种进退两难的窘境,因为总有些事情是她们心有余而力不足的。
所以,面对孩子的需求,妈妈们更敏感,更在意。
这就使得很多妈妈对孩子都是一天24小时寸步不离,无条件满足孩子的需求,亲密无间,甚至已经到了如漆似胶的地步,也正是因为这种亲密无间才让妈妈们感到身心疲惫,在随时崩溃的边缘徘徊。
这种状态下,妈妈们不累才怪呢!
02 为什么过度亲密对孩子并不是很好?
新时代的妈妈们都很认同《西尔斯亲密育儿百科》里的“亲密育儿法”,用英语讲叫attachment parenting,它的基本精神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儿童小时候需要从父母那里获取足够的安全感,否则长大后很容易出现性格缺陷甚至心理疾病。
这个理论本身没有任何问题,但过度发挥就有问题了。
就像我见过的一些妈妈一样,明明已经做了很多,家里收拾的整整齐齐,孩子养的白白胖胖,并且懂得给予孩子自由的成长空间,尊重孩子,教孩子好的行为习惯......但还是会时时担心自己哪里做得不够,哪里做的不好,整天处于焦虑和担忧之中,试想这样的状态带出来的孩子,会更好吗?
如果妈妈的心理压力大,对婴儿的负面影响显然是不言而喻的,因为有研究表明父母的压力的确是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的。
另外,对孩子太过事无巨细,有求必应会让孩子形成一种虚假“凡事以我为中心”的幻觉,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呆久了,孩子的内心会变得脆弱不堪,等到真正需要独自面对生活时,极容易出现落差,走入歧途。
“女子从小被富养购物成瘾负债约70万,家人卖房还债”“70岁老人顶着酷暑为儿子找工作”这样的新闻层出不穷,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些父母总是在无节制的在满足孩子的需求。
事实也证明,只有长期对孩子的精神需求的忽视才会导致儿童心理发育的问题,父母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并不是一味的满足需求,而是对孩子与生俱来的愉悦感的节制,给孩子恰当的纪律性的训练反而会给孩子带来好处,可以让孩子形成一个清晰的规则范围: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
所以,没有纯母乳喂养孩子,少抱几次孩子,让孩子哭一会儿,甚至和孩子分床睡几次,不会给你的孩子造成什么不可挽救的心灵阴影和伤害,而你对此形成的负疚和担忧才会真正影响孩子的心理发育。
只有妈妈们真正放下了这些心理上的枷锁和桎梏,而不是被孩子的需求一直绑着,孩子才能真正健康的成长,同时,对于妈妈自身来说,这样做也才能从迷茫和焦虑中解脱出来,真正享受到养育孩子的乐趣和幸福。
————————————————————————————————————
十分妈妈:一个有温度的亲子育儿公众平台,在这里,为你分享提升妈妈宝宝幸福指数的一切好文。
微信公众号:shifenmama8
育儿之家 原文链接: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