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许多新手爸妈来说,孩子就像一只“小猴子”,不仅仅是因为他的皮肤还没舒展开,皱皱巴巴的呈现粉红色,更因为他似乎完全是“我行我素”,根本听不懂大人说什么,只会哇哇大哭或者睡觉。
然而,这不代表家长只需要保障宝宝的吃喝拉撒就行了,我们还是要多和宝宝“交流沟通”!具体怎么做,才能让宝宝和爸妈更亲密,今天育姐就来好好梳理一番。
一听:宝宝为什么又哭了?
虽然宝宝在妈妈肚子里已经很努力地为出生做了准备,但是外面的世界对他来说还是太过陌生,再加上宝宝的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全,他很难理解周遭的事物,因此会用最本能的反应去面对一切,那就是哭。
肚子饿了要哭、尿不湿了要哭、困了要哭、受到刺激了要哭、害怕需要陪伴也哭,总之一句话,宝宝感到不舒服了就哭!
虽然说每个宝宝的性格和体质不一样,就连专家也没办法完全搞明白宝宝每次哭泣的真正诉求是什么,最亲近的爸妈也需要长时间的相处才能累积经验。不过总的来说,宝宝有以下几个诉求时,哭声的特点大概如此,家长们不妨做个参考。
1.宝宝饿了:哭声响亮延续,平稳而有节奏,几乎没有此起彼伏强弱声区别;
2.宝宝困了:哭声不大哼哼唧唧,有规律,眼睛无神,哭哭停停,甚至有些躁动不安;
3.宝宝尿了:边哭边扭动身体,如果是大便表情还会变得有些狰狞,脸蛋因为用力变红;
4.宝宝难受:哭声尖锐刺耳;
5.宝宝需要人陪:可能会先哭闹几声,再安静再哭闹几声,逐渐撕扯嗓子声音变大。
二说:让宝宝习惯你的存在
不停地和宝宝说话,虽然在旁人看起来很傻,但其实这么做对于宝宝的家长来说都非常有意义。因为宝宝在妈妈肚子里听觉就逐渐发育了,所以出生后,他们已经可以分辨声音的差异,甚至会对胎儿期听到的声音有明显偏爱。
如果家长尤其是母亲一直对宝宝说话,那么他就会习惯你的存在,并且认识记住你的声音。
最简单的做法就是,照顾宝宝时,把你的动作说出来,比如换尿布时说:哦宝宝不舒服了是不是,尿尿了,妈妈给你拿新的小裤裤哦,来我们把脏裤裤脱下来……这么做不仅能帮助宝宝构建语言环境,为日后学说话打下基础,还能吸引孩子注意力,缓解他的不安。
三看:和宝宝眼神交换
和听觉一样,宝宝在胎儿期就已经能对光线变化做出反应。不过在出生后,他能看清的距离很短,一开始世界在他们看来也是“黑白色”的,随着月龄增长再逐渐增添上色彩。
出生约1个月的宝宝,清晰可见的距离小于40厘米,并且视角不超过45度,可以说是直愣愣看着前方了。不过正因如此,许多妈妈都会发现喂奶时,宝宝都在用眼睛盯着自己看。
千瓦不要浪费这个眼神接触的好机会,妈妈们不要玩手机,而是要用温柔的目光看着宝宝。这样宝宝会逐渐接收到妈妈的“爱意”,有利于加深亲子关系。即使是用奶瓶喂养的妈妈们,也可以在授乳时注视着宝宝,让宝宝享受到双重的温柔。
四抚触:肌肤之亲很重要
对于新生儿和母亲来说,0障碍的接触十分重要。妈妈们会因为宝宝的触摸和吮吸,受到刺激开始泌乳,而宝宝则会深深体会到妈妈的体温和肌肤。这两者会让宝宝觉得很舒服且安心,所以育姐建议爸妈轮流给宝宝做抚触,不仅能促进孩子的血液循环,还能让肌肤接触变成亲密关系的纽带。
据研究:宝宝用富含血管的唇部和脸蛋,依偎着妈妈温暧的乳房后,大脑中会产生安全、甜蜜的信息刺激,这对其智力发育起催化作用。
五闻:味道是感情的催化剂
比起视觉和听觉,宝宝的嗅觉可以说是相当灵敏,他能分辨出妈妈的味道,尤其是乳汁的不同。把刚出生的宝宝放在妈妈身边,他就会依靠本能和气味去寻找妈妈的乳头。
一些婴儿专家提出,婴儿期由妈妈陪睡可产生良性刺激,因为宝宝在有妈妈气味的环境里会睡得更加香甜,有利于生长激素的分泌,影响其智力发育。如果经常更换陪睡者,宝宝的心理就会常处于紧张状态,睡眠时间和质量均大幅度下降。
现在各位爸妈已经懂得如何与宝宝交流了吗?我们的目的不是让新生儿听从我们的任何指挥,而是让宝宝逐渐习惯爸爸妈妈的存在,并且与我们产生依恋感,这样的交流就已经足够“有效”了~
育儿之家 该篇文章地址: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