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听话的小宝宝,这个法宝最好用!有的父母真的使出了吃奶的力气,逼着自己一定要让宝宝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但是又让自己精疲力尽。
想跑进哪个跑道,取决于我对这些“两脚兽”的了解,以及,我的思维方式。
为了不让自己变成家里情绪最不稳定的那一个,我摸索到最简单的思维方式,大概就是四个字——少说多做。
“饭是吃的,不是扔的,你不要扔到地上哦,你扔到地上,好浪费啊,你不要浪费粮食啊,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你知不知道啊。”
阿姨急得不知如何是好,只得蹲在地上一个劲地收拾。
“宝贝想扔东西,就扔球哈,想吃饭,我们就回餐椅上。”
这个小吃货明显还想吃,又巴巴地跑回餐椅边上,指着要上去。
我把她抱回餐椅,她又想扔饭菜时,看了我一眼,我摆了摆手,又做出很夸张地用牙齿嚼东西的样子,她笑了起来,才停了扔饭的动作,把饭塞进了嘴巴里。
其实,这么小的娃,她的认知水平决定,她是听不懂大人的长篇大论的,也不能很好地理解前后逻辑,阿姨说得越多,越是在增加她理解的难度。
而如果我用行动来拒绝错误的行为,示范正确的给她看,她很快能理解我想表达什么。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婴儿和学步儿用眼、耳、手和其他感官进行“思维”,他们还不能在头脑里进行很多活动。
那大人的“做”就显得尤其重要了。
如果孩子爱打人,抓住他的手看着他的眼睛说:“打人很疼,你可以摸哦。”然后让他在我们大人的脸上摸一摸;
如果孩子爱扔玩具,捡起他的玩具说一句:“这个不是扔的,还可以这样玩。”然后展示一些玩具炫酷的玩法,他一定能被吸引目光。
记得宁宁2岁2个月的时候,非要自己刷牙,刷完以后,还拿牙刷去刷水池。
有洁癖的拍爸看到,差点跳起来,赶紧上前去抢救牙刷:“这个是刷牙的,不是刷水池的!刷水池好脏的啊……”
可能是宁宁感觉到拍爸的紧张,竟然拽着牙刷就是死不放手,还“啊”地尖叫起来。
如果这时候我也动手去抢,场面不堪设想,我急中生智操起放在水池一旁的大刷子来刷水池说:“这个才是刷水池的,也好好玩哦。”
宁宁立马把牙刷放了,去抢我的大刷子,我乖乖让给她,这才把亲子冲突光速扼杀在摇篮里。
有时候就算是讲几句简短的道理,但还是不如给孩子替代方案来得有用。
每当想要对这些还不满3岁的小豆包说“不”时,我脑海里渐渐冒出来的第一个念头是——我做点什么,能让她合作,而不是先开口嚷嚷。
这样也能让我说的话尽量简短。
在华德福的理念中,孩子是通过模仿来学习的。而模仿的前提,当然是我们大人先要做点什么。
记得第一次把宁宁带去华德福的亲子班,我一进教室就傻眼了,大人们都在忙做手工,孩子们跟在一旁玩东玩西,我都分不清谁是老师,谁是家长。
加入他们一段时间以后,我才慢慢理解他们陪伴孩子的节奏。大人做的事情,孩子也会跟着模仿,不需要说太多指令。
就连吃东西,本来宁宁不喜欢吃鸡肉,说多少遍“好好吃哦”,都不如我展示出吃得津津有味,很香,还特享受的样子,她也会跟着一起吃起来。
上了华德福幼儿园,老师们把“少说多做”更是发挥到极致。
看见孩子的手脏了,老师会走到孩子身边,温和地拉着她的小手带到水池跟前,让孩子洗手。
想让孩子收拾玩具,也是边唱收拾玩具的童谣,边一项一项做给孩子看,孩子也会跟着一起来收拾。
次数多了,孩子们更是一听见童谣响起来,就知道要收拾玩具啦,根本不需要任何一句生硬的指令。
这些老师们,从来都不会和孩子硬碰硬,走到孩子的对立面去。
我在家里也如法炮制,给宁宁洗屁股时给她唱:“洗呀洗呀洗屁股,洗到一个好屁股……”
通常喜欢乱跑的宁宁,就真的愿意乖乖来到我身边。
我想,老师们就是充分了解了这些“两脚兽”的心理特点,每次都是从孩子们的视角出发,才能让孩子愿意合作吧。
它是人生的第一个叛逆期,也是人生第一个飞速跨越期。
他们从没办法自由移动身体、全然依附大人的弱小生命,进步到可以直立行走、独立表达意愿的个体,这变化带来的喜悦、迷茫和探索,全都由那小小的身体来承载。
多一份理解,也就能多想出帮助他们成长的办法。
这篇内容就是由育儿之家 小编为各位整理 原文链接: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