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第十一个月的宝宝已经有了足够让父母骄傲的变化,与出生时相比,他们在身体、智力方面都有了令人惊讶的进步;而这个阶段的父母们在经过了漫长的考验之后,,可以像秋天的农民悠闲地享受一下收获的快乐。在伴随宝宝一起成长的过程中,所有的父母们都在不知不觉完成了人生最大的角色转变。宝宝的成长和父母的成熟是这个月携手相行的两大主题,但是健康是成长的永恒话题,这个月父母们仍旧需要关注宝宝的健康,特别是这样几个点:
关注热点一:幼儿急疹
幼儿急疹也常常被称做"婴儿玫瑰疹",比较多的发生在6—18个月的婴幼儿,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婴幼儿急性传染病。一般一年四季都有可能发生,但以冬春季更为多见。一般病后宝宝可以获得永久的免疫力。
症状
高热——体温一下子就升得很高,常在39—40℃。高热早期,有的宝宝可能伴有惊厥,有的出现轻微流涕、咳嗽、眼睑浮肿和眼结膜炎。
恶心、呕吐——在发热期间,患儿食欲较差,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轻度腹泻或便秘等症状。咽部轻度充血,枕部、颈部及耳后淋巴结肿大。
热退疹出——热退疹出的现象,是幼儿急疹特有的表现。持续高烧三五天之后,宝宝的体温会忽然降下来。但在热退时,宝宝全身可出现大小不一的淡红色斑疹或斑丘疹,先从胸腹部开始,很快波及全身。这种皮疹一般会在1—2天内消退,不会留下一点儿痕迹。
妈咪呵护
1.遇到幼儿出疹,妈妈们不要总是带着宝宝去医院,以免造成交叉感染。
2.宝宝患幼儿急疹后,家长要让宝宝卧床休息,尽量少去户外活动,注意隔离。
3.不乱给宝宝服药以免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幼儿急疹是一种自限性疾病,无须特殊治疗,只要加强护理和适当给予对症治疗,几天后就会自己好转。乱给宝宝服药,容易引起药物不良反应。
4.如果体温较高,宝宝哭闹不止,可以给予物理降温或服用少量退烧药,以防发生惊厥。如果发生惊厥,年轻的妈妈在遇到这种情况下,不要急于给宝宝退烧,应查看疫苗接种情况,配合医生治疗。
关注热点二:"疱疹性龈口炎"
急性疱疹性龈口炎,经常发生在6岁以下儿童中,其中以6个月到2岁的宝宝患病的比较多。发病前通常有接触史,潜伏期有4—7天。宝宝口腔的疼痛引起进食麻烦,非常让父母担心,但也不能病急乱投医,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症状
高热——婴儿患病的症状通常会比较严重一些,一般以1岁前后较多,可能持续5—7天的高热状况,整个病程需要10—14天。
口腔内出现疱疹——口腔会出现数个或数十个米粒大小、甚至像绿豆大小的疱疹,壁薄、透明,疱疹周围皮肤发红,不久破裂成为外形不规则的溃疡,上面覆盖白膜。
口痛——整个口内都发炎,口腔剧痛,出现吞咽困难,所以宝宝不愿意进食。
牙龈红肿——牙龈肿得通红,并且出血。
烦躁不安——晚上亦不能入睡,并常伴有食欲不振、头痛口臭、流涎、不想进食等症状。
妈咪呵护
1.家庭护理中最重要的一环是给宝宝喂药,除了抗生素之外,为了减轻宝宝口腔疼痛,还可以使用一些外用药膏,涂在局部。不过这些都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2.适当口服一些维生素,事先最好跟医生沟通,确认后再给宝宝服用。
3.由于口腔痛,每次进食,宝宝可能都吃得很少,需要增加每天的进餐次数,少食多餐,食物以清淡的流质或者半流质为好,蔬菜泥、水果汁之类的就不错。
4.每天用开水煮宝宝用过的食具,进行消毒,避免其他人感染,因为接触了带病者的黏液、唾液或与带病者共用食具均会受病毒感染。
关注热点三:水痘
水痘是一种传染性比较强的疾病,它一般是由水痘病毒引起的小儿呼吸道传染病。在冬、春季流行,尤其以6个月至3岁的宝宝最容易感染。
症状
感冒发烧——刚开始发病的一两天里,可能会伴随有感冒的症状,如打喷嚏、流鼻涕等,体温会升高,略高于37℃,此时可能很多患儿和家长都没有意识到发烧。而随着病情的发展,体温也会进一步升高,但一般情况下都是低烧。
出水痘——一般2到5天后开始出疹。刚开始时只是红色的斑疹,在1天之内相继变成丘疹、疱疹。疱疹透明像水珠,大小不一,1—3天后开始逐渐干缩最后完全结痂,l—2周内痂皮脱落,不留疤痕。水痘是分批出的,越出越多,主要分布在头面、胸背部及四肢,躯干多四肢少。由于此疹是分批出,因此突出的特点是:在小儿身上可同时见到丘疹、疱疹、脐疹和结痂。整个病程约2—3周。
妈咪呵护
1.可以给宝宝服一些清热解毒的中草材(大青叶、板兰根等)。严禁用激素治疗。
2.注意皮肤卫生,不要让宝宝抓破水痘尤其是面部的水痘,以免疱疹被抓破化脓感染,留下疤痕。剪短患儿指甲,把宝宝的手用纱布裹起来或者戴手套,保持双手清洁,以减少抓破水痘,已被抓破的水痘,可涂以1%龙胆紫药水。
3.宝宝的被褥要勤晒,衣服要清洁宽大,防止因穿过紧的衣服和盖过厚的被子,而造成过热引起疹子发痒。并且需要隔离,隔离房间内要注意通风,保证空气新鲜,光线充足,发热时应卧床休息。
4.随时注意病情变化,如出现出疹后持续高热不退,伴有呕吐、惊厥时,应立即带宝宝去医院。(文/蒋晖指导专家/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临床免疫科主任王晓川)
(责任编辑:zxwq)
该篇内容就是由育儿之家(原文链接:)小编为各位整理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