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的八种坏便便,如何应对。宝宝们的便便对于妈妈们而言,就如同一种语言,那么该如何识别宝宝的坏便便呢?妈妈该如何应对?
1、灰白色便
灰白色便便在医学上被称为陶土色大便,如果宝宝从一出生就拉灰白色便便,没有拉过黄色便的情况下,可能是先天性胆道梗阻性疾病,诸如胆道闭锁、胆汁粘稠淤积等。大些的宝宝出现灰白色便便,也可能是胆道阻塞。
妈妈出招:立即带宝宝去就医,查明原因并及时治疗。
2、臭鸡蛋便
宝宝的便便闻起来有浓烈的臭鸡蛋气味,这是在提醒妈妈宝宝的蛋白质摄入过量或者蛋白质消化不良。进食含蛋白质的食物过多,蛋白质可以中和胃里的胃酸,降低胃液的酸度,使蛋白质不能够充分消化吸收,从而散发出刺鼻的臭味。
妈妈出招:母乳喂养的妈妈需要减少高蛋白食物的摄入量,例如各种奶制品、瘦肉以及动物的内脏等。人工喂养的宝宝则需要检视是否冲奶粉是浓度过高或者喂养过度,可适当稀释奶液或限制奶量1-2天,直到宝宝的便便恢复正常。
3、油性大便
便便成淡黄色,液状,量多,像油一样发亮,在尿布上或便盆中如油珠一样可以滑动。这表示宝宝进食的食物中脂肪含量过高。如果哺乳期妈妈吃了过多的油腻的肉类食物,宝宝容易拉出油状便便。进食脂肪过多时,在肠腔内会产生过多的脂肪酸刺激肠粘膜,使场子的蠕动增加,结果产生淡黄色液状和量较多的大便。
妈妈出招:母乳喂养的妈妈可以坚持给宝宝吃前半段奶,富含脂肪的后半段奶可以挤出丢弃。在日常饮食中也需要减少油腻食物的摄入量,少吃油炸食品,多饮水。“一口肉、三口菜”的标准是最合理的饮食搭配原则。
4、羊便
宝宝拉出的便便非常干燥,且呈颗粒状。一般而言,人工喂养的宝宝比母乳宝宝更容易出现便秘,便秘一个最为重要的判断标准就是:宝宝大便是否硬结,就是我们俗称的羊便。
妈妈出招:吃配方奶粉的宝宝,两餐之间需要补充饮水。特别容易便秘的宝宝,妈妈可以考虑选用含低聚糖配方的奶粉。4个月以上的宝宝可以添加菜泥和果泥。除此之外,妈妈们可以为便秘宝宝多做按摩:以肚脐为中心,用手掌顺时针旋转轻轻摩擦宝宝的腹部,10圈休息五分钟,再按摩10圈,重复三次。
5、豆腐渣便
宝宝拉出的便便质地非常稀薄,成黄绿色,且带有粘液,有时呈豆腐渣样。
妈妈出招:宝宝拉出豆腐渣样的便便,可能是霉菌性肠炎,患有霉菌性肠炎的宝宝同时还会患有鹅口疮,如果宝宝出现上述症状,需要去医院诊疗。
6、蛋花样便
宝宝大便次数增多,达到每天5-10次,含有较多未消化的奶块,一般情况下没有粘液。这样的便便被称为蛋花便,吃牛奶或奶粉的宝宝比较常见。
妈妈出招:混合或人工喂养的宝宝出现蛋花样便,需要调整饮食结构。可将配方奶粉稀释,适当喂些含糖盐水,也可以适当减少每次的喂奶量而增加喂奶次数。如果2-3天便便依然无好转,需要就医。
7、水样便
水样便比蛋花样便质地更稀,呈汤状,水便分离,且排便的次数和量都有增加。
妈妈出招:水样便是典型的病态表现,大多提示宝宝可能患有肠炎、腹泻等疾病。丢失大量的水分和电解质会引起宝宝脱水或电解质紊乱,需要注意宝宝用品的消毒和卫生,同时立即带宝宝去就医。
8、血样便
血样便有多种形式,可能是宝宝便便呈现红色或黑褐色,也可能是便便中夹带血丝、血块或者血黏膜。
妈妈出招:首先需要看宝宝是否服用过铁剂或者摄入大量含铁的食物,比如动物的肝脏和血引起的假性便血。这种情况下只需要停止食用就会自动好转。
如果宝宝排便时哭闹,且大便变稀且含有较多的粘液或混有血液,需要考虑宝宝是否患有细菌性痢疾或其他病原菌引起的感染性腹泻。这种情况下妈妈需要带宝宝去看医生。
我们也可以通过布里斯托大便分类法来判断宝宝大便是否正常。
从表图中可以看出,宝宝最好的大便是3型和4型,1、2型的大便看起来比较干,算是宝宝便秘了。要是大便不成型到第7型是水样大便就是腹泻了。5、6型在新生儿期甚至到半岁以内,要是宝宝一直是这样的大便,次数规律,体重也增长正常,算是正常范围内,要是从3、4型忽然变为5、6型的得认为是宝宝消化异常了。
育儿之家 原文地址: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