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未病,是中医学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通过饮食起居、情志调理、运动疗法及中草药等多种措施,调养体质,调理身体阴阳气血等平衡,增强人体抗病能力,让人体少生病、不生病,纵使得病也能尽快痊愈,痊愈后少复发。胃在中医理论中被认为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在当代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隐忧,也为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中医的治未病被视为是破解现代人胃病多发的密钥。
治未病的思想早在《黄帝内经》中就已经有所提及,"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以及"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有中医专家对笔者表示,包括《黄帝内经》在内的中医典籍,对于治未病的内涵,可诠释为三点:未病先防,已病早治,既病防变。
具体到现代人对于胃病的防治,首先要做到"未病先防",人的健康直接关系到生活的品质,所以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对身体的保养。各种养身节目,健康饮食,养身运动纷至遝来,专家介绍说,"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体质选择适合自己的饮食、运动,戒烟戒酒,调畅情志也是预防胃病的重要手段。总之,人如果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饮食适度,作息有序,这是提高机体免疫能力的基本保证,达到预防胃病的目的。"
其次是"已病早治",如果已经生病了,患者要尽早治疗,使疾病遏制在萌芽阶段,而且对於许多类似胃病这种,在早起还可以争取时机逆转病势。有专家表示,"一般来说,胃病发现越早,治疗起来效果越好。若有消化道症状并持续1个月以上,应及时到医院接受胃镜检查,这可使胃病检出率达到80%以上。因此我们千万不要怠慢胃病,认真对待它,及早就医,争取早日康复。"
第三是既病防变,根据《金柜要略》,"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肝系出现疾病,必会累及脾系,那么在还没有累及脾的情况下,我们的治疗中要先用健脾之药。这就是防止疾病传变。很多疾病变化很快,可以由单一脏器累及多个脏器,甚至不可逆。所以临床中我们一定要有预防疾病传变的思想,即发病之后,除了应尽早治疗,还应该防止疾病进一步传变。在治疗过程中,应分析病机,防止疾病向加重的方向进展。
脾胃治未病载体
值得注意的是,脾胃方面的治未病,除了用药之外,相关的养胃健胃食材也必不可少,猴头菇就是其中之一。科学研究表明,猴头菇有很高的营养价值,100克的猴头菇中蛋白质的含量高达26.3克,比香菇还多出1倍。除此之外它还含有17种的氨基酸,其中有8种是人体需要的。除此之外,100克的猴头菇中只有4.2克的脂肪,所以它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食品。而且它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各类无机盐。猴头菇有增进食欲,增强胃粘膜屏障机能等作用。故可以使人体提高对疾病的免疫能力。
一直以来,以猴头菇为基础制成的养胃食品很多,从各种汤到各种粥,以及各种口服液应有尽有,很多种类的缺点就在于无法完全去掉猴头菇的苦味,江中药业在此基础上,创造性地研发出"江中猴姑饼干",用特殊工艺在饼干中加入足量猴头菇。忙碌的都市人,上午吃一点,下午吃一点,就可以摄取足够量的猴头菇,以此而达到健胃养胃的作用,因此,该产品刚一推出市面,马上广受欢迎,成为现代都市人在脾胃方面防未病的又一良好的载体。
(责任编辑:zxwq)
该篇内容就是由育儿之家(原文链接:)小编为各位整理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