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常见的育儿套路?你中枪了吗?要知道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在整个社会得到普遍提高,家长们也越来越懂得了,“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下面看看这些育儿套路吧。
于是,小编发现,身边有越来越多的爸妈都在积极主动地向“外”学习“如何做父母”,比如听专家讲座、阅读育儿书籍、关注育儿类的公众号等等,为了成为更标准更合格的父母而整天忙得不亦乐乎。
然而,当家长们聊起育儿心得时,却常常心痛地发出这样的感慨——
“听过很多道理,却依然带不好一个娃。”
这是为什么呢?
除了“听过的道理”良莠不齐、难以甄别外,更重要的是我们没能在向“内”学习方面下足功夫,对自己和孩子还了解不够,对育儿理念也缺乏深入思考,于是就“跑偏”了。
今天,小编就带各位爸爸妈妈一起盘点几种常见的育儿“套路”。
这些“套路”我们或许已经习以为常,在运用过程中也不觉得有什么问题,但其实对于孩子的心理与成长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
其实,如果不是人云亦云的认可与被动的模仿,而是主动地、深入地思考这些“套路”中的前因后果与长远影响,就会发现这些其实都是“陷阱”。
赶紧看看你是否中招了呢?
套路一重复,意味着强调?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但是“说三遍”之后,能够加强记忆的可能只有自己,对于听的人来说,越是重复越容易激起反感。
1979年,彼得的“说服实验”表明,在说服别人时,不管是什么观点,观点是好是坏,反复只会降低说服率。
我们都知道唠叨使人厌烦,但实验结果表明,其实好话说多了也会变坏事,溢美之词反复说也会使人乏味和反感。
比如我们希望孩子变得更好,常反复地跟孩子说:
◆做个乖宝宝哦!
◆你要好好努力。
◆加油,以后才能有好前途!
一次两次,孩子还会感觉到来自家长的期待,但是超过三次,即使孩子表面表现出顺从,内心也会感到反感:“又来了!”长此以往会丧失其作为家长的威信。
套路二“吓唬”孩子,最能让ta听话?
为了让孩子知道有些事情是被禁止的,很多父母认为采用越严厉的方式越有效。
他们通常会简单粗暴地向孩子发出警告,有时甚至直接威胁孩子,比如:
◆这些糖绝对不能吃!
◆以后不许乱跑,要不然看我怎么收拾你!
◆如果再不听话,我就把你关在门外!
约束孩子行为的禁止性语言反而更易激起他们违反的欲望,使孩子获得违反规定的刺激和快感。
美国心理学的一项实验发现,经受严重警告的孩子再次违反规则的几率比经受轻微警告的更大。
心理学家米勒的另一项实验表明,警告式的强硬口气,效果并不能持续,温和的语气、肯定的语言对孩子才最有效。
因此,请多用肯定和鼓励代替警告和威胁:
◆你别在床上画画!→ 在画板上画画会更有趣哦!
◆你不要抢别人的玩具!→ 善良友好的孩子更受人喜欢。
◆不准你再玩电子游戏了!→ 我们来一起读你最爱的故事书吧!
套路三笼统的夸奖,真的有效?
在父母眼中,孩子成长中的每一个变化和进步都值得称赞。
很多家长认识到用鼓励和表扬的方式可以更有效地增强孩子自信和成就感,但却不知道如果夸奖的方式不对,可能会适得其反。
你是否常用这样的方式夸奖孩子:
◆你是最棒的!
◆你是最乖的宝宝!
◆你真得太行啦!
孩子不听话时,很多家长习惯将这样的鼓励当成解决问题的万能钥匙。
殊不知,这样的表达很容易让孩子产生“唯我独尊”的认知,会让他们盲目自满,甚至变得心理脆弱、不堪挫折。
父母在肯定孩子时,应在“最棒”前加上限定的范围和具体的行为,同时夸奖孩子一定要足够真诚,让孩子感到你发自内心的爱比什么都重要!
你可以试试这样夸孩子:
◆鼓励孩子尝试时——试试看,你可以的。
◆肯定孩子的作品——你的画、故事等,充满了想象力和灵气……
◆表扬孩子的进步——你今天的xx行为,比上次进步多了,真不错!
◆夸奖孩子的坚持—— 你一直没放弃,妈妈(爸爸)为你骄傲!
套路四先肯定,后否定
当评价一个人时,先肯定后否定是我们通常的说话技巧。
但是根据心理学家阿伦森曾经做过的一个著名的实验,先肯定后否定给人带来的好感比一直否定更糟糕。
因为从肯定与赞美的语气转为否定时,再好的赞美也会被后面的负面信息所曲解。
当自己有较为负面的信息或者建议需要传递给对方,也可以采用“先否定后肯定”的模式去叙述,这样对方的排斥也会减少一些,对于赞美的信任度也会高一些。
所以,想对孩子提出意见,不要用指责的语气,不妨换个“套路”——
◆你一直都学习很认真,但是这次成绩怎么这么低?
→这次是没考好,但我知道你一直都学习很认真。
◆你每天练习写字很努力,但是你字怎么还这么丑?
→虽然你的字还不那么好看,但是我看到了你的努力。
套路五你唱红脸,我唱白脸
“严父慈母”似乎是中国家庭教育的“标配”。
父母“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也长期作为家庭教育中的一项先进经验广为传颂。这样的“角色分工”在家庭中常表现为:
◆妈妈惩罚孩子,爷爷奶奶替他说情
◆爸爸对孩子发火,妈妈抢着辩护
◆家庭成员因为教育问题,互相指责
这样的教育方式下,当孩子出现问题时,谁护着他就找谁。这样不仅容易使孩子漠视家长权威,产生投机心理,而且会使孩子的情感分裂,造成亲子关系疏离。
同时,心理学家在研究中发现,2岁以上的孩子,在目睹父母之间的吵架场面后,会很快地在与同伴的交往中模仿大人气势汹汹地说话和争斗,言行举止易变得有攻击性。
你不妨试试这样做:
◆家庭成员之间应多沟通和讨论,对孩子的教养问题尽量保持一致,努力营造和谐温馨的家庭教育氛围。
◆当出现分歧时,要及时控制情绪,不要当着孩子的面指责对方,应在平和友好的氛围中尽快达成共识。
◆别把育儿的分歧作为权利之争,把本来是关于孩子的问题,演变为成人间的家庭关系问题。
这篇内容就是由育儿之家 小编为各位整理 原文链接: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