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我理想中的儿子
妈妈的寻人启事:
我有一个好孩子,可是后来丢失了,现在特登报寻找。
他今年11岁,很聪明,但不骄傲。
他热爱学习,做作业非常认真,每次考试都是全班前三名;
他很听话,从来不用父母操心,吃饭不挑食,身体健康,很少生病;
他热爱劳动,积极做家务,不玩游戏,也很少看电视;
他性格开朗、活泼大方,在亲戚和长辈面前表现得彬彬有礼;
他有很多品德优良、成绩优秀的朋友!在父母有烦心事时,他不会去打扰,而是很懂事地来安慰父母;
他知道父母挣钱不容易,从不乱花钱,他做的每一件事都非常得体,让父母感到骄傲!
可是,谁能告诉我,他在哪里呢?写完后,我又看了一遍,不禁感慨万千,假如我真有这么一个儿子,那该多么幸福啊!
当晚,我把这个《寻人启事》贴在了儿子房间的门上,然后去睡觉了。
我想,第二天早上儿子起床后应该看得到,真希望他能知耻而后勇,向着我心目中理想的儿子前进!哪怕只是接近一点儿,我也会很欣慰得!
第二天早上,我发现儿子门上的《寻人启事》已经没有了,当我走回自己的房间时,惊讶地发现门上也贴了一张寻人启事,揭下来仔细一看,我愣住了!
儿子写的《寻人启事》,全文如下:
寻找我理想中的妈妈
儿子的寻人启事:
我有一个好妈妈,可是后来不见了,现在特登报寻找!
妈妈很普通,她没有电影明星那样光彩照人,也没有市长那样大的权力,更不像世界首富那样有钱,但她很爱我。
在我什么都不会,只会发出恼人的哭声时,她从不嫌弃我,她每天都慈爱地陪伴我。
在深夜里,虽然她很困了,甚至睡着了,但只要我发出一声哭叫,她就会立刻满怀关切地抱住我,紧张地查看我哪里出了问题,然后再哄我睡觉。
她花了好多时间教我这个小笨蛋说话和走路,虽然我学了很久,才含混不清地说出了“妈妈”这个词,但妈妈从来不说我笨,相反,她还兴高采烈地亲我,夸我聪明,让我大受鼓舞!
后来我上学了,虽然学习成绩不是很好,但她依然很爱我。她说:早开的花不一定会早结果,早结果的不一定结的果就大。
妈妈从来不因我的成绩而嘲笑我,她知道,越是成绩不好,越需要关心和鼓励。她还说,相比成绩而言,我的健康和快乐更重要。
虽然我总是犯错,总是因为成绩不好让妈妈丢脸,但她依然很爱我,因为我是她的孩子。
我也很爱妈妈,不是因为她是优秀工作者,而是因为她是我妈妈。
看完这两则《寻人启事》,百感交集,相信很多父母也一样,我理解妈妈的期待,更明白孩子的想法。
让我们值得思考是:父母要去哪里才能“找到”我们理想的孩子?真的有一个理想的孩子可以找到吗?
其实那个理想的孩子就在你身边,只有你带着你双“爱的眼睛”才能看到!
怎么带着爱的眼睛呢?
爱是不苛求:看到优点,接纳缺点这位妈妈说儿子11岁了,但是“一点儿都不懂事,一点儿也不听话,一点儿也不争气”,真的是这样吗?其实,更多的原因就是一个导火索——勉强及格的试卷。我常常遇到这样的家长,描述问题是这样的思路:我孩子有礼貌、谦让,但是就是总是晚睡;我孩子语文、英语不错,但是数学成绩太差……我开玩笑把这种喜欢说“但是”的人,叫做“buter”,因为这类父母常常因为孩子一方面做得不理想,而放大孩子所有的缺点。
如果我们把孩子比喻成一张白纸,缺点是黑点的话,我们常常盯着黑点不放,无论面积多小,还是显得那么显眼,于是我们想尽各种办法擦除黑点,甚至想到寻找一张完美无瑕的白纸。我们这样做常常辛苦又没有效果。
因为:首先,孩子的身上的优点和缺点不是非黑即白,是我们认为的,其实都是孩子身上的特点,孩子活泼好动,很多可能带来的是主动热情;孩子内向少言,更容易温和沉稳。
其次,面对孩子所谓的缺点,最好的方式,不是消灭黑色,而是扩大白色,想象一下,让一张纸白色的部分,足够大,黑色的部分是不是就越来越小呢?所以我们要更加关注孩子身上的优点,给予肯定和鼓励。比如父母说孩子,语文、英语还行,就是数学太差,那么孩子有兴趣学、也很努力取得的语文、英语上的好成绩,好像不值得一提似的,因为从父母的话语中没有听到对孩子这方面优点的肯定,如果我们换种思维,可以这样说:看到你数学还有提升的地方,但是语文、英语都真的不错。
这样的角度才能让孩子感受到《寻人启事》中儿子想象的感觉“妈妈从来不说我笨,相反,夸我聪明,让我大受鼓舞! ”而当你看到孩子的优点,接纳孩子的缺点,孩子才有力量去变得更好!
爱是不比较:无条件,有原则短文中的妈妈提到孩子“各方面都不如同龄人”,而理想中的孩子是“每次考试都是全班前三名 ”,如果一个班级是30个人的话,那么注定永远有27个家长是失望的,因为排名永远有前就有后,比赛永远有输就有赢,是不是因为不是成绩优秀,我们就不爱孩子了?
我们口中常说的,如果你不听话,如果你不马上写作业,如果你再犯错,我就不爱你了……这不是爱,这是一种交换,而这样会让孩子很没有安全感,觉得父母爱的不是我,是那个成绩好的、听话的孩子。
一次听到,一个爸爸和孩子开玩笑,说“儿子,爸爸把你卖了!”儿子嘻嘻地说“我不信!”爸爸问:“为什么?”儿子说:“因为你爱我啊!你才舍不得呢!”
在这面,我看到了一种深深信任和爱的联接,让孩子相信爸爸不会因为任何事抛弃自己!就像短文中儿子期待的“虽然我总是犯错,总是因为成绩不好让妈妈丢脸,但她依然很爱我,因为我是她的孩子。 ”
有人担心,那无条件的爱会让孩子对自己没有要求,没有规矩,其实无条件的爱和有原则的爱并不矛盾,对孩子这个人的爱是无条件的,对孩子这个人的行为,是有要求有原则的,最底线的原则当然是遵守社会的法律法规。
其实,一个人的行为不等于一个人的品格,有时候我们常常把这两样划上等号,在孩子身上,不努力学习的行为等于是一个坏孩子,上学迟到的行为等于对于学习的怠慢、不上进。请不要以偏概全、给孩子贴标签,而且家长越强调不好的行为,可能造成的效果是更强化这种行为,因为孩子会觉得反正你给我定性了。所以请父母不要再把孩子和别人比较,而是让孩子和自己比,他们更需要的回应是“妈妈从来不因我的成绩而嘲笑我,她知道,越是成绩不好,越需要关心和鼓励。 ”,这样孩子才有动力去面对和改变。
爱是不急躁:多一点耐心,少一点压力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确很辛苦,最简单的一件事,就是没有孩子以前,父母经常可以睡个懒觉,可是有了孩子的父母,通常就要比以前提早起一个小时,每天如此,更不用说孩子刚出生,每天不能睡一个踏实觉的时候了,而且这种情况常常会持续多年。我们还要和孩子面对他未来成长中的很多问题和困难,于是很多父母也会像短文中的妈妈一样,期待孩子“他很听话,从来不用父母操心;不玩游戏,也很少看电视;他做的每一件事都非常得体,让父母感到骄傲”,可这是一个孩子成长的过程吗?
而养育孩子的过程是什么样的呢?这让我想到台湾作家张文亮写的一首诗,叫做《牵一只蜗牛去散步》,再恰当不过。
本来父母以为自己牵一只蜗牛去散步,嫌弃蜗牛挪动得那么慢,催它,唬它,甚至责备它,气到真想撒手不管,而当父母不再执念地要求蜗牛以自己的速度前行,我们才知道,原来是蜗牛带着我们在散步!
养孩子的过程,有愤怒、发火、悲伤甚至失望,但是请我们多一点耐心,少一点压力,对孩子,更是对父母自己,因为蜗牛还没有学会用我们的速度行走,而当我们享受这种散步的时候,我们也会看到更多的风景,这才是养育最大的乐趣。
有没有我们理想中的孩子?
有!只要你带着爱的眼睛去看!
有没有孩子理想中的父母?
有!只要你愿意陪着他一起成长!
什么是亲子间最完美的爱?
其实,最完美的爱就是接纳对方的不完美。
本文内容由育儿之家(原文链接:)本站为各位整理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