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的晚上。新西兰第三大城市基督城的南郊,一个名叫爱丁顿(addington)的小镇,戴伟正开着私家车穿梭于附近几个城镇的超市。身为it人士的他,下班后,摇身一变,成为一名奶粉采购商。他的目标是,在天黑之前,尽量多抢几罐奶粉。
只是,最近他的运气实在好不到哪里去mdash;有时他需要开车辗转二三十公里,从南至北,寻遍多家超市,才勉强凑够8罐奶粉。各大超市的奶粉货架上,此时,多是空荡荡。颇为讽刺的是,货架旁居然还张贴着醒目的消费提醒:每人限购两罐奶粉。通知是用中英双语写的,在这个遍布英语标签和海报的世界里,显得格外突兀。
戴伟不敢懈怠,继续找寻。1.2万公里之外,一洋之隔的中国,6名年轻的妈妈,正满怀期待地迎接着产自这个蓝天碧水岛国上令人放心的洋奶粉mdash;她们管它叫孩子的口粮。
最近几年,越来越多年轻一代的妈妈,动用各种关系和渠道,企图从国外为他们的孩子淘到纯正的原产地洋奶粉。起初,零零星星有人托海外的亲朋将奶粉邮寄到国内,后来,越来越多的中产家庭也加入了这支庞大的海外奶粉采购大军。这股风潮甚至催生了多个新生行业,影响更是波及海外华人世界的多个群体。
在国内奶粉行业面临信任危机的大背景下,中国大陆对洋奶粉充满饥渴。数以万吨计的国外奶粉正通过各种非贸易渠道进入中国家庭。这给曾笼罩在金融危机阴影下的部分海外华人提供了新的就业岗位。同时,也把焦虑、猜疑、阴谋和各种争斗带到了那里。
你有100个baby吗
10年前,戴伟从上海前往新西兰留学,毕业后在基督城的一家it公司谋得了一份不错的差事mdash;每小时薪水30新元(约150元人民币)。作为一个未婚男青年,戴伟以前从未想过有一天自己会与奶粉打上交道。现在,他却成了一名奶粉代购。
用戴伟的话说,这是个替人跑腿、利己利人的好生意。他在淘宝网上开了一家店铺,国内的妈妈们需要购买奶粉的话,只需在网上下单,然后他手执订单赶赴新西兰各大超市替人购买奶粉。在扣掉各种成本后,他可赚上10%到15%不等的服务费。
据官方统计,自2008年中国奶企三聚氰胺事件以来,我国奶粉进口量逐年快速上涨,2009~2011这3年奶粉进口量翻了3倍,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奶粉市场。其实,这还不包括那些数量庞大的通过地下进口渠道进入的奶粉。
对国外奶粉的渴求,大约10年前就已开始显现,而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则加剧了这一进程。此后几年,国内有关奶企的负面新闻接踵而至:先是国内知名乳企不断卷入各种丑闻中,后来,进入中国市场的国外大牌奶企也入乡随俗,产品不断爆出各种质量问题。
先是震惊,接着是愤怒,再后来,彻底无语。中国的年轻妈妈们,从越来越多的奶粉事件中吸取教训,她们开始把目光投向纯正的国外原产地奶粉。戴伟就是这样被卷入到奶粉代购行业的。最初,他给表姐家的孩子邮寄奶粉,后来,表姐的闺蜜、闺蜜的闺蜜们也知道了,纷纷请求戴伟从新西兰帮他们邮寄奶粉。大家还很慷慨,主动提出给其一笔代劳费。为方便接收款项,他就在网上开了家奶粉代购的店铺。
这种看似规模较小、蚂蚁搬家式的海外购买奶粉,已经改变了国外奶粉市场的稳定生态。在新西兰,很多华人聚集区超市的奶粉供应不断吃紧:起初,奶粉上架没几天就销售一空,后来,上架当天就会一扫而光,再后来,奶粉刚一上架就被一扫而光。
紧张的局面,很快从华人聚集区波及相邻地区。为了满足国内庞大的需求,一些起步早的华人代购,甚至买通了超市的雇员,这样奶粉一上货,代购们就迅速拿到,然后囤积起来。很快,这种手法被同行们如法炮制,奶粉断货引发了当地妈妈的不满。她们责骂那些倒卖奶粉的人、批评超市的无所作为。终于,各大超市纷纷推出宽严程度不一的限购政策。
不仅在新西兰,在澳大利亚、荷兰、日本,相似的一幕也在上演。越来越多的华人mdash;在家相夫教子的全职主妇、时间空裕的留学生,甚至经常往返于国内外的空中飞人,如航空公司职员、国际旅行社导游等,也加入了代购者的军团。一些在国外的华人看到了代购衍生的庞大商机,纷纷成立了国际物流公司、转运公司,负责将奶粉等运至中国。
同为华人的alice是澳大利亚一个入行数月的新手代购。最近,她正陷入幸福的尴尬中。她网店开设的第一周就累计接到10多箱奶粉的大单。当她和老公手推一辆堆满了奶粉的购物车走向收银台时,竟把收款的白人小姑娘秒杀了。也许是从未见过一对夫妇会买这么多奶粉,收银小姐忍不住好奇地问:so much you will buy!are you feeding hundreds of babies(买这么多奶粉啊,你有100个baby吗)此后,她购买奶粉,总会选择顾客少的时候,因为怕被人围观。澳洲限购也是迟早的事。alice推测。
疯狂的奶粉代购潮,开始令部分华人感到困惑。新西兰网友nxrc抱怨说,新西兰很多华人都疯狂代购奶粉,太夸张了!不是不可以,而是因为无度而造成的一种泛滥和可悲的现象,现在很多亚裔妈妈连正常买奶粉都被别人仇恨的目光堵得不自在。令人担心的是,越发严重的恶性循环或将不断持续下去。
纠结而多疑的中国妈妈
如小山一般的奶粉包裹,堆满了中国东部各大口岸城市的码头,从天津到青岛,从上海到宁波,从厦门到广州hellip;hellip;一大批从国外邮寄而来的奶粉,满足着千万家庭的婴幼儿口粮的同时,也冲击着中国的奶制品进口贸易以及国内几乎奄奄一息的民族奶粉产业。国人口袋里的银子,也随之悄无声息地流向国外。
从理论上讲,一罐国外奶粉进入中国内地,除了海外亲朋邮寄以及正常的国际贸易渠道入境外,就是通过地下渠道:上国外购物网站购买;通过代购由他人代劳;或者国外购买后,运到免税港香港,委托给香港的货运代理公司,通过水客或拼柜等其他灰色通关渠道进入内地。
由于免除了奶粉进口所需的繁多文件、冗长的检疫以及名目繁多的税费,这些从地下通道进入中国的奶粉价格相对便宜。与之对比的是,自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后,通过正规进口渠道进入中国的洋奶粉,短短3年内连续4次大规模集体提价。而国外的婴幼儿奶粉,不仅整个生产流程受到严格监管、质量可靠,且在价格上也因得到政府补贴而显得非常亲民,这些因素都吸引着中国妈妈们。
育儿之家 该篇文章地址: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