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孩子的这件事上,只有少数家长才可以称得上成功。今天就来说说如何让孩子理性睿智。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我又没杀别人,我杀的是我妈”
有一件事我一直都不敢碰,那就是12岁湖南少年弑母案。这事只要想想,就让人哪儿哪儿都疼。但这事儿又有块骨头,让人不吐不快。
吴某杀死自己母亲后,面对亲人们的痛苦和疑惑,显得若无其事。他承认自己错了,但不是什么大错,“我又没杀别人,我杀的是我妈”。
那是一个人的生命,生命是失去了就再也回不来的东西,一个人如果不是得到法律的授权处决死刑犯,没有任何权利去剥夺一个人的生命。
这个孩子,他到底懂不懂?显然,答案是否定的。此等蒙昧,让人震惊。
当然,这终归是小概率事件。然而孩子处于不同程度的“蒙昧状态”,却并不鲜见。
孩子的“蒙昧”
说孩子“蒙昧”,我指的并不是孩子不会算数、不会认字、不会画画、不会背三字经弟子规、不会说英语、不会弹琴、不会跳舞——在当今对孩子的各种“启蒙”越来越提前,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大背景下,孩子知识和才艺的启蒙并不缺乏,甚至很可能多到了让孩子“过载”的程度。
但是,比知识和才艺更重要的“人生启蒙”——帮孩子了解自己、了解世界、了解生活,开启最初的人生智慧,在很多孩子的生活中却是明显的短板。这给孩子和父母都带来了很多困扰。
比如,“朋友”是让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的孩子特别困惑的问题。
有的孩子会认为,“和我做朋友,就得听我的,不听我的,就不是我的朋友,我就得联合其他‘朋友’孤立他”。
有的孩子,会被这样的朋友“控制”,一边想“他不和我做朋友,是不是我不够好”,一边又有些不平,“我想和他做朋友,但我不想全听他的,我该怎么办?”
其实这些孩子,缺乏的都是“什么是朋友”“朋友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的认知。
再比如,性别问题是青春期刚刚开始的孩子特别容易困惑的问题,如果没有得到适当清晰的解说,一些孩子很可能发展出偏颇的性别观念,比如“性别对立”:
一些女孩子可能会认为,“男生都不是好东西,我们女生将来又得生孩子,又得做家务,可辛苦呢”。
一些男孩子呢,则可能一方面以玩笑式的动作冒犯女孩子的身体,一方面又瞧不起她们,“女孩就知道打扮,没什么见识”。这样的孩子,共同缺乏的是“性别平等”意识的启蒙。
当然,孩子的人生启蒙远不止“朋友”、“性别”这两个,法国著名出版商巴亚出版集团专门为孩子们出版了一套名为我《我会思考》的图画书,汇集了孩子们最关心的42个哲学问题,邀请从事儿童教育的哲学家为孩子做多角度解说。这些问题分成“了解自己”、“了解世界”两个部分。
“了解自己”包括:
小孩儿是什么?所有的人都曾经是小孩儿?出生之前我们在哪儿?为什么是我被生出来?长大意味着什么?死亡是怎么回事?死亡要持续多长时间?我们可以换个家庭吗?女孩儿和男孩儿是一样的还是不同的?为什么不能光着身子散步?为什么我们喜欢的东西不一样?为什么我们的品味各不相同?犯错就说明很笨吗?嘲笑是什么意思?什么让我们快乐?害怕是什么意思?相爱是什么意思?无聊是什么意思?愤怒有什么用?我们为什么那么爱笑?为什么有时候会嫉妒?心情好是什么意思?
“了解世界”包括:
礼物是什么?朋友是什么?为什么要有领导者?为什么会有坏人?为什么有时候会说谎?为什么总要等?为什么一定要努力?思考是什么意思?有个主意是什么意思?秘密是什么?谁好看,谁难看?为什么要庆祝?为什么要上学?为什么意见总是不一样?为什么总要变化?世界上真的有怪兽吗?梦是真的吗?这不公平!保护大自然,是什么意思?做选择,很容易还是很难?
这些问题,哪一个看起来都不大,但把哪一个说明白都不那么容易。而这些,又常常是爸爸妈妈们最想回避的问题,因为有的要说清楚,得说上半小时一个小时,有的甚至完全超出了父母的认知和解释能力。
但是,一个潜在的危险是,如果我们在孩子两三岁、三四岁开始不断就这些问题提问时,拒绝认真回答,那么到孩子上小学时,父母就很可能收获一个学习没问题、才艺没问题,但对自己和世界的认知很有问题的孩子。
孩子的人生启蒙从哪儿开始?
孩子可以从两个来源获得对这些问题的了解。
第一个来源是父母。
我们会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那么,这个老师要教的是什么?
真心爸妈认为,教孩子“知识”是其中最次要的内容,真正重要的是,做父母的需要帮助孩子开启“智慧”——包括思考的能力、认知自己的能力、认知生活的能力、认知世界的能力,并帮孩子建立对自身和外界最基本的正确认知,或者哪怕不是完全正确,但不明显偏颇失当的认知。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特别乐意承担或者擅于承担这样的工作。
有的是过于自谦:“这么正式的问题,我可解释不清楚!”
有的是受限于自身能力:“哎呀哎呀,孩子提的这个问题,我根本就不知道怎么回答。”
还有的是受限于自己对年幼的孩子解说这些“基本问题”的能力:“我自己倒是明白,但我怎么才能跟孩子解释清楚,让孩子也能明白呢?”
真心爸妈的建议是,如果父母感到困难,我们可以引入一个更有能力的帮手——书,这是孩子获得对这些问题的解说的第二个重要来源。
书为孩子带来的不仅是知识,更是智慧。而且,开启孩子的智慧,是好书最重要的功能。
很多父母自己弄不明白、解释不清楚的问题,都可以在书中找到答案,而且孩子一旦学会到书中去寻求答案,他就走上了发展自己的智慧的道路——他既学会了帮自己获得更广泛智慧的方法,同时从书中获取到更多智慧,不但让自己变得知识面宽广,而且也让整个人变得更睿智、更理性。
当然,回答这些问题不困难的爸妈,也需要让孩子接触内容更广泛的读物,并帮助孩子学会从书中获取智慧,因为会阅读,是一种重要的能力,事关孩子能否保持终身学习,最终影响到的,是孩子的终身成长。
一些有帮助的理念和方法
就真心爸妈的经验,要帮助孩子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触和理解基本的人生问题,父母的一些理念和方法特别重要。
第一,多和孩子讨论问题。
熟悉真心爸妈的读者都知道,我们有一个育儿“法宝”,就是和孩子聊天。我们和孩子聊天的话题极其广泛,其中最主要的内容,就是讨论各种“问题”,分享彼此的观点。
我们做的是真正的讨论——你说你的观点,我说我的观点,彼此不批评、不争对错,只是互相分享更多信息和看法。当然,在讨论中,我们也会借助各自的信息来源,孩子们会说,“我从知乎上看到有人说……”,真心爸妈会说,“我刚刚看了一本什么什么书,刚好也谈到这个”。一家人经常在这样的讨论中,愉悦地“荒废”掉一两个小时。
我们的体会是,这种讨论,不仅丰富了孩子的认知,还有另外两个重要的收获:
一是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可以得到充分锻炼,遇到事情,孩子会很自然地表达“我的想法”,而不是人云亦云;
二是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会得到充分锻炼,他们会很轻松地把自己的观点梳理清楚,然后逻辑清晰地地表达出来。毫无疑问,这两种能力,对孩子的学习也特别有帮助。
第二,在家里培养什么事情都可以讨论的氛围。
可能有的爸妈会认为,有些问题不适合和孩子讨论,有些要等孩子大一点再跟孩子讨论,所以会刻意回避一些问题。
我家没有这样的禁忌,什么事情都可以拿出来讨论,包括性、性别、婚姻、亲子关系、金钱、犯罪、战争、伦理、宗教、人性等等等等。
比如有一次,带小儿子等大儿子放学,我们在校门口热烈讨论的话题是“性别平等”,我还特别认真地告诉小儿“等将来你结婚了,一定不能对妻子动手啊,夫妻之间最重要的就是尊重”,引得旁边别的家长特别不解地看了我一眼,眼神里写满“这是啥妈妈呀,有跟十多岁的孩子谈论这个的吗?”
第三,引导孩子多角度思考。
关于自我、生活、世界的问题,不像是数理化题目那样,有唯一的答案,所以帮孩子理解这些问题,爸爸妈妈需要特别注意给孩子多角度的启发和思考,帮孩子明白,看问题需要从不同的角度来看,不能非黑即白,我不知道的,不等于不存在,我不理解的,不等于不正确。这样孩子会慢慢获得几个重要的素质:
尊重与自己不同的意见;有自己的是非判断但不偏执;看事情不狭隘,更有包容性和共情能力。
真心爸妈一直认为,家庭教育的目标,不是把孩子送入好大学,而是帮孩子具备过一个好人生的能力,所以给孩子的启蒙、早教,不能落掉“人生启蒙”这一项,它决定了孩子是智慧还是蒙昧。
如果我们以培养一个睿智理性的孩子为目标,那么,和孩子讨论基本的人生问题和引导孩子从书中获得智慧,就是是爸爸妈妈最重要的两项功课。
育儿之家 原文地址: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