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尿失禁怎么办 三大妙招来帮你

育儿之家 https://yuerso.com 2019-09-30 12:27 出处:YEZJ.NET 作者:xmb编辑:@小目标
1前言尿失禁是由于膀胱括约肌损伤或神经功能障碍而丧失排尿自控能力,使尿液不自主地流出。那么产后尿失禁该怎么做...

1

前言

尿失禁是由于膀胱括约肌损伤或神经功能障碍而丧失排尿自控能力,使尿液不自主地流出。那么产后尿失禁该怎么做呢三大妙招来帮你!!

产后尿失禁怎么办 三大妙招来帮你

2

第一招:运动锻炼

肌肉训练

操作:先解一点点小便,然后憋住。如果能在解小便时刹得住车,就代表收缩了肌肉,如此反复地练习解尿、憋尿,即可学习控制骨盆底肌肉的收缩。以后妈妈还可以在日常作息(不解小便时)中勤加练习,可使骨盆底肌肉加强,增加阴道力量,预防、减少尿失禁的发生。

注意:训练时尿意不宜太急。 要在轻松、自然且没有压力的环境下练习。全身放松,且两腿稍微张开,是最佳的练习姿势。 双腿、腹部与臀部的肌肉都不可收缩,否则可能无法正确地收缩提肛肌。每次解尿憋尿动作之后,最好休息10秒钟再重复练习。

功效:这种憋尿的锻炼方法可以有效缓解尿失禁

子宫收缩锻炼

操作1:先仰卧屈膝,双手放在大腿上,深吸一口气,呼出时收缩腹肌,将头及肩抬起,维持5秒后放松。双臂放在身体两侧,举起腿与躯干垂直,然后慢慢放下,另一只腿做同样动作,如此轮流交换举腿5次,每天1-2次。

操作2:双腿放平,双手托枕部,利用腹肌收缩的力量使身体慢慢坐起来,反复多次。

操作3:俯卧在床,将枕头置于腹下,保持这种姿势15分钟,俯卧时注意勿压迫双侧乳房。仰卧屈曲右膝,伸长左脚,收缩臀部及下肢肌肉,默数5下,然后放松,再做左脚。

功效:促进子宫收缩及回位

凯格尔运动

操作1:呈站立姿,脚尖踮起,并收缩臀部的肌肉向上提肛,双腿用力夹紧,保持5秒钟再放松。重复动作20次以上

操作2:呈仰姿,双腿弯曲,收缩臀部的肌肉向上提肛,紧闭尿道、阴道及肛门,像尿急无法如厕而憋尿的感觉,先保持骨盆底肌肉收缩5秒钟,然后慢慢放松,5~10秒钟后再重复收缩。运动全程照常呼吸,保持其他部位放松,可用手触摸腹部,不应有紧缩现象。

功效:产后一周内,就可以开始进行简易的凯格尔运动,越早开始做,越能帮助训练骨盆底肌肉收缩,预防尿失禁的困扰。

双频道尿失禁电刺激疗法

电刺激同时可以治疗压力性尿失禁、尿频、夜尿及急迫性尿失禁,利用不同的频率达到不同的效果。使用不同的频率及电流强度,以达到降低膀胱逼尿肌的敏感性,增加膀胱容量,以及使骨盆底肌肉收缩并增强力度的效果。

体外磁振治疗法

体外磁振治疗法,无需脱衣也无侵入性,坐在治疗椅上即可进行,是利用高密度的磁场深入穿透会阴部肌肉及神经,强化骨盆底肌肉群及括约肌,或经由神经调控,放松痉挛的骨盆底肌肉群,帮助恢复其正常排尿功能。依照医生给患者的诊断,结合患者的症状,利用“膀胱自律神经治疗仪”设定治疗模式与疗程。每次治疗时间约20分钟,每周治疗2次,整个疗程为12周。

产后尿失禁怎么办 三大妙招来帮你2

3

第二招:饮食帮助

黄实淮山粥

黄实粉、山药粉各30g,核桃仁20g,大枣8枚(去核),同煮粥食用。黄实、山药、核桃仁有补气健脾、固肾益精的作用,加上大枣更有补脾补胃的功效。

党参核桃煎

党参18g,核桃仁15g,加水适量浓煎,饮汁食核桃仁。党参有补中、益气、生精的功效,辅以核桃仁补气固肾,多吃可以防止尿失禁。

龙眼枣仁饮

龙眼肉15g,炒枣仁12g,黄实10g,用水煎好后当茶喝。龙眼肉益心脾、补气血,枣仁养肝、宁心,配以黄实可补脾固肾,能起到养血安神、益肾、固精、缩尿的功效。

荠菜鸡蛋汤

新鲜荠菜240克(洗净),加水3碗煎至l碗水时,放人鸡蛋1个拌匀煮熟,加盐,饮汤食菜和蛋。每日1~2次。用于小便淋沥不净,甚至小便失禁者。

益智仁

益智仁研末,用米汤调服。每次6克,每日2次。有补肾缩尿作用。

炒鸡肠

鸡肠2—3副(剪开洗净),切小段,用花生油炒至熟时,加米酒l一2匙、食盐少许,作菜食。用于小便频数,甚至失禁者。

产后尿失禁怎么办 三大妙招来帮你3

4

第三招:紧急处理

产后尿失禁现象虽是轻微、短暂的,但发生时难免令人尴尬。为了避免尿失禁现象发生时不知所措,有此困扰的妈妈最好常备卫生护垫或卫生巾,情况严重者还可使用成人纸尿裤应急。当然,这些只是紧急措施,不能从根本解决尿失禁的问题,想恢复正常生活的妈妈还是应多加锻炼,或寻求医师的帮助。

产后尿失禁怎么办 三大妙招来帮你4

育儿之家 原文地址: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育儿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
0

精彩评论

暂无评论...
验证码 换一张
取 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