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为什么老爱动手打人 面对宝宝打人家长怎么做

育儿之家 https://yuerso.com 2019-10-06 11:48 出处:YEZJ.NET 作者:xmb编辑:@小目标
在宝宝成长发育过程中,总会发现有的宝宝特别喜欢打人,大人们总是会把这一行为认为是小孩不懂事!有的家长可能直接就忽视了宝宝...

宝宝成长发育过程中,总会发现有的宝宝特别喜欢打人,大人们总是会把这一行为认为是小孩不懂事!有的家长可能直接就忽视了宝宝打人这一现象,根本就没想过宝宝打人的原因,以及该如何教育,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跟着小编来看看,宝宝总爱动手打人的原因有哪些?以及面对宝宝打人家长怎么做?

宝宝动手打人的原因:

有的孩子打人,是因为不会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需要,所以他用打人的方式来引起别人的注意。千万别认为孩子小,不懂事,大了自然就会改,幼儿期打人的习惯会影响宝宝一生!

1、父母称赞不恰

宝宝9月龄左右的时候,手的功能分化有了突然的发展,手腕到上臂的支配能力有了很大的突破。打人会让他们体验到前所未有的乐趣,就像我们突然之间会了某种技能一样,很愿意使用。

家长抱着宝宝嬉戏的时候,有时宝宝会无意识地拍打家长的脸,而且发出快乐的笑声。此时如果家长错误地引导和强化这个动作,夸他们长了本领,或者觉得动作卡通,干脆亲含其小手表示做得好,就会造成宝宝喜欢打人。

2、打人是在试探

有的孩子在家不打人,进入群体交往时会去打小伙伴。有时打人,是因为他还不会与别的孩子交往,他是想表示友好;有时是想引起别人的注意;有时是在用肢体语言与别人交流,只是他还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动作幅度和力度。

有的孩子打人,是因为不会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需要,所以他就会用打人的方式来引起别人的注意,表达自己的愿望。

3、模仿动手行为

宝宝无意中看到暴力,有打斗场面的电视节目,包括某些进口的动画片,开始模仿电视节目中的暴力场面。又或者某些家长有爱打人、动作粗鲁等不良的习惯,或存在家庭暴力,这些不良的行为习惯也有可能会传给宝宝。

4、或金属中毒

由于汽车尾气污染和装修污染,可能会导致宝宝铅中毒或其他重金属中毒,因而会引发的烦躁和打人行为越来越多发。

其实,阻止孩子打人行为出现的最好方法应该是防患于未然。父母应该仔细观察是什么促使孩子产生了打人的欲望,然后抢先有所行动。先回想一下,自己的孩子是不是累了或者饿了以后就会爱打人?还是当他在人多的场合爱攻击人?或者是当他去一些陌生场所的时候?

如果带孩子去一些陌生的地方游玩,无论是在途中还是到了终点,父母都要确保自己的孩子按原来的习惯午睡,并为他准备一些小甜点。如果你的宝宝以前就因为想要好朋友喜爱的玩具而打了人,那么就告诉那个孩子的妈妈当他们一起玩的时候,把这根导火线藏起来。

面对宝宝打人家长怎么做:

但是如果你所做的一切都不能完全杜绝孩子打人的行为,那下面这些方法可能会帮到你。

1、父母首先要保持冷静。

当你做出了一个好的榜样,那么你的孩子就会向你学习,在紧迫关头保持耐心。

2、父母要表达你的想法和感受。

关心一下被你孩子打的小朋友,即便被打对象是自己也要表现得很关心。而且向孩子解释打人使其他人受伤了,使你的孩子明白他的打人行为所造成的后果是什么,告诉孩子被打的胳膊很疼,也会使小朋友或者父母很伤心。

3、认可孩子的感受,简短地给孩子一些指导。

打人行为是不能容忍的,但孩子的感受是可接受的。父母应该向孩子表明理解他的感受,平静但要清楚地告诉孩子:我知道你很想要那个玩具,但是我们不能打人hellip;hellip;。要避免过长的训导和讲道理,因为这会使孩子一头雾水,不知所云了。另外,强制性地让孩子表示道歉并不可取。换一种做法,比如你直接向被打的小朋友道歉,并且表示你的关心,效果就会很好。因为你的行为给孩子做出了一个典范。

4、给孩子提供一个可选择的替代攻击的方法。

对于学会说话的孩子们来说,使用语言是一个替代武力的好的建议。父母甚至可以直接告诉孩子,如果下一次遇到同样的情况,不要打小朋友,可以说让我玩玩你的玩具。

5、表扬孩子积极的努力行为。

应该寻找机会鼓励孩子,可以夸奖他和小朋友分享真好,这次没有打人,非常棒!下次再试着这样做。

6、循环往复才能取得最终的成功。

父母不要担心孩子打人行为的重现,1岁的孩子需要花很长时间学会不打人,所以,父母在教导孩子的同时,还要培养自己的忍耐性,锻炼自己皮肤的抗攻击性,加强自己的幽默感。

如果孩子上幼儿园了该懂事了,还是那么喜欢打人,大人们总是方面说小朋友不懂事,可是自家孩子被打的次数多了,就会说家长没教育好了,其实这个行为还真跟家长教育有关系,面对孩子小喜欢打人的习惯,也许孩子并不是恶意,可能是喜欢你才打你引起你的注意,可是宝宝大点了,父母就得耐心教导大人不是好宝宝的行为了!

以上就是由(育儿之家)本站为大家整理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育儿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
0

精彩评论

暂无评论...
验证码 换一张
取 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