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育儿焦虑的五大原因,你就可以不焦虑了!

育儿之家 https://yuerso.com 2020-02-14 13:31 出处:YEZJ.NET 作者:xmb编辑:@小目标
有人说,“生孩子前,无论你有多大大咧咧,生孩子后,你都会有颗‘爱心+细心+担心’的玻璃心。”这句话明显地折射出为人父...

有人说,“生孩子前,无论你有多大大咧咧,生孩子后,你都会有颗‘爱心+细心+担心’的玻璃心。”这句话明显地折射出为人父母者育儿上的焦虑。

是的,从孩子一出生,妈妈们的担心就开始了:担心孩子吃饭少影响发育,担心没有别人家的孩子聪明,担心跟不上学校学习进度……她们还患上了“选择困难症”,该选什么牌子的奶粉,上什么样的早教班,要不要提早上学,就近入学还是上重点校……她们还是“怎么办家长”:孩子被人欺负怎么办?孩子不爱看书怎么办?孩子性格内向怎么办……

一、你为什么会焦虑?

焦虑,源于你的压力和攀比

也不能全怪妈妈们焦虑,在瞬息万变的快节奏时代,在处处充满竞争、充斥压力和攀比的现实环境,很难不把焦躁不安的情绪带回家里,孩子稍有不听话,就容易点燃脾气的火药桶,无缘由地烧向孩子。

我有一个亲戚跟我说,他的妻子每次参加完同学小聚回来后,对孩子的态度就比平时要暴躁,稍不顺眼,就会训斥他一番,孩子觉得很委屈。

这位妈妈是把自己的焦虑绪情绪转嫁到孩子身上去了。小聚时难免会提到孩子,难免不互相攀比,攀比只能比出焦虑。攀比是把匕首,会刺向孩子的心,最伤心的还是孩子!

焦虑,源于你的精细化管理

美国临床医学家戴维·安德雷格一针见血地指出:“育儿焦虑的高发群体存在于只有一个孩子,或者第一次做父母的人。更多孩子的出生,会消减父母的忧虑。”

很有道理,因为当孩子是独生子女时,就成了“珍稀动物”,成了“重点保护对象”,所以在育儿路上处处小心翼翼,患得患失,生怕出点差错而在将来酿成大错,或者没有尽心尽力而觉得愧疚,对不住孩子。

而我们的父辈,他们养育我们时有这么心累吗?没有!因为他们要养家糊口,加上孩子多,根本没时间顾及孩子,而我们就在这种牧羊般的管教中健康成长起来了。

也因为只有一个宝贝,就容易对他“精耕细作”,细化管理,导致的结果是,把孩子一寸的缺点放大到一尺,而对优点视而不见;把对失败的估量放大几十倍,而对孩子没有信心,不相信孩子,这怎么不影响到孩子的自信心呢?

有位家长拿着孩子的试卷,用怀疑眼光对孩子说:“你能写出这么好的句子?不会是抄的吧?”接着又在闺密面前忧心地说:“将来的形势是语文在高考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了,可孩子才上一年级语文就这么差,怎么办?”

要知道,当着孩子的面谈论孩子,是非常糟糕的心理暗示,孩子有可能在你的暗示下,会对语文越来越没信心,甚至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

焦虑,源于你的补偿心理

自己上的普通大学,所以一定要孩子考上985、211大学;自己没学美术,就立志从小培养小画家,这些都是补偿心理,想通过孩子来完成自己未实现的愿望,这些“自己飞不起来,就在窝里下个蛋让下一代飞”的家长,对孩子公平吗?

有一位家长,自己当年没有考上音乐院校,于是从小就给孩子报了钢琴班,可这孩子好动坐不住,家长经常会在练琴上打骂孩子。有一天孩子拿了水果刀对妈妈恨恨地说:“你再让我练琴,我就割手指!”吓得妈妈再也不敢要求孩子了。

焦虑,源于对孩子的不了解

很多家长焦急地找专家咨询的问题很多并不是什么问题,只要了解了孩子的成长特点和规律,就会懂得很多常识,打消很多不必要的焦虑。

比如孩子的分离焦虑、吃手行为、不愿分享等,都是在特定的年龄段出现的;而有的问题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好,比如2岁的孩子注意力能集中五六分钟,否则就判定为多动症就不对了。

很多家长第一次做父母没有经验,大多照书养孩子,结果看得越多越迷糊,越不知道怎么做了,孩子稍有小差错,就如临大敌,不知所措,焦躁不安,四处求救。

“恐惧,源于无知。”因为欠缺家庭教育的知识,欠缺对孩子的了解,才会焦虑,不自信,不淡定。

二、怎样才能不焦虑

不攀比,就不会焦虑

你看别人家的孩子永远是好的,因为你收集到的信息是集所有孩子之优点,又怎么能看到别人家孩子的不足呢?其实,你家孩子也是别的家长眼中“别人家的孩子”,或许,人家也拿你的孩子和他的孩子作比较呢!

所以这种攀比本身就不客观,也对孩子不公平,因为是在取他人之长,比自己之短。你比孩子,孩子也会比家长。

有个笑话,父亲说:“孩子,要好好学习呀,林肯像你这么大时,已经是班上最好的学生了。”儿子回答:“可是林肯像你这么大时,已经是美国的总统了。”所以,不要拿孩子和别人家孩子比,要比,也是拿孩子的现在和过去比:“你写的字今天比昨天认真多了!”“上次才考了第20名,现在第18名,进步了!”

粗放管理,就不会焦虑

管孩子太精细了,就象拿个放大镜找瑕疵,越找越多,越找越焦虑。不如粗放管理,在原则上求大方向正确就好,就象知道树的方向是向上长的就行了,有些分枝旁逸斜出有什么要紧呢?在管理上适当放松,而不要抓太紧。

就象手里的沙,拳抓握得越紧,沙子溜走得越快。有个家长在辅导孩子做业时很严格,为了不让孩子写字出错,竟然把橡皮擦收起来,说是不依赖橡皮擦,才能培养孩子认真的习惯。也就是要求孩子一次性做好作业。

这种高度严格、不允许出错的教育方式,只坚持了一周就坚持不下去了。因为写的不好不让擦,家长自己很尴尬:擦吧,违反了自己的原则;不擦吧,家长自己不满意了。

孩子是在错误中成长的,橡皮擦就是给孩子纠错的机会,给孩子成长的机会,每错一次,就是向正确靠拢一步。何况有些缺点和不足,是孩子那个阶段绕不过的,它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消失或淡化,比如低年级孩子写作业粗心,不全是学习态度问题。还有,有些孩子就是后知后觉,所以,要“三分养育,七分等待”,要知道,等待也是一种教育。

把孩子当作异己,就不会焦虑

“异己”就是把孩子当作不同于自己的人。孩子是独立个的体,有自己的思想、意志、愿望等等,他不是实现你愿望的工具。

试想,就算你为孩子规划得再完美,精确,你的算盘也不一定如意,因为影响孩子成长的因素太多太多,你不可能通过你的教育和设计,能象数学原理一样从a一定能推导出b,要不然人人都上清华北大了。

有时你需要顺其自然,你只需要给他提供适当而宽松的环境就好了,就象种菜,除了施肥浇水除虫,还需要阳光和空气,而阳光和空气不是你能左右的。孩子也不是生来就一张白纸,想怎么画就怎么画。先天的禀性、基因遗传都烙在孩子身上。

有些事情可以改善但不能改造,可以改良但不能推翻,就象新娘再怎么化妆,单眼皮还是单眼皮,方脸还是方脸。孩子之间千差万别,承认差异就是尊重孩子,尊重了孩子,孩子就会自尊自爱,而这些,正是孩子成长的动力。

多学育儿知识,就不会焦虑

人类对于陌生的事物总是心怀恐惧。我就有这样的体会,因为我对自己的健康关注太少,没有任何医学知识,到医院做体检,查出指标有些不正常,就焦虑不安,马上百度,结果越看越害怕,万一恶变怎么办?似乎大病临头!直到听了一位医生朋友解释,才知道并不是什么问题,不管它就好了。

第一次做父母的,对于这个小生命有太多的不了解,所以总是小心翼翼,生怕出错,留下遗憾,象在夜里走路,危险系数肯定比白天大。如果我们多学点育儿知识,就象为自己找了一盏灯,至少,遇到问题知道是孩子错了还是我们不了解孩子,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出现问题怎样处理,怎样补救。

同时,由于看多了育儿知识,我们自己就有辨别力了,懂得取舍了,知道哪些方法适合自家孩子,哪些理念不适合自家孩子。所以,知识能增加我们的教育底气,有底气了就会自信,淡定,遇事从容不迫,教育收放自如。

本文内容由育儿之家(原文链接:)本站为各位整理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育儿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
0

精彩评论

暂无评论...
验证码 换一张
取 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