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三十五岁女人的立场上

育儿之家 https://yuerso.com 2020-02-17 09:43 出处:YEZJ.NET 作者:xmb编辑:@小目标
一个三十五岁的女人,总喜欢想象自己被性虐待,那个喜欢她的男人,因此离她而去。这就是耶利内克的《钢琴教师》里讲的故事。耶利...
一个三十五岁的女人,总喜欢想象自己被性虐待,那个喜欢她的男人,因此离她而去。这就是耶利内克的《钢琴教师》里讲的故事。耶利内克能获诺贝尔奖,自有她独特的本事。看起来简单的故事,展现的是一个人的悲剧。她让你看到故事纵深里,故事的皱褶里,许多因果沉积,许多悲哀生长,生活改变了一个人,然后通过一个人,再改变另一个人,于是所有的生活都充满了无奈,命运错综复杂,然而指向明确,它让你看见全部的失败。在《钢琴教师》一书里,她写人生,"一转眼的工夫,头发灰白了,背也驼了"。你就觉得,时间在人的生命中强大的力量,它改变了我们,摧毁了我们,打倒了我们,或者说,它一下子让我们不知道说什么好了。人生有两种看法,一种是静止的,欣赏的,所以也是唯美的;还有一种,是在时间的河流里,看人生的变化,生命如何伸出手来,却抓不住任何东西,从而疲惫,沮丧,发现了自己的无能为力,理想的火花开始破灭。没有对错。任何人都会在某一时刻静止地欣赏,然后在另一时刻,惊恐地发现真相。耶利内克自幼学习各种乐器,包括钢琴、管风琴和小提琴,还曾经获得过管风琴硕士学位。你要想理解耶利内克,就想想中国的那些父母,如何叫自己的孩子学习音乐,包括剥夺孩子的业余时间,让他反反复复地练习,一次次责骂和施加压力,一次次的考级,无休止的挫败感。耶利内克是奥地利人,维也纳是充满了音乐的城市,世界各地的人都向往能在维也纳学习音乐,维也纳的父母们自然也会期望自己的孩子成为音乐家,最不济也是从事跟音乐有关的工作。生活在每一个城市,都具有同样的困难,同样的满怀希望,同样的失望。父母一样会被生活追着,然后把希望寄托在孩子们身上。孩子们一样,他们不但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也会被生活的概率算计,大部分一事无成,然后每一种生活都会在他的心灵上打上烙印。耶利内克在这个小说里,讲了一个三十五岁的女孩子,如何被她的母亲剥夺了生活的所有乐趣,然后在扭曲的心中追求一种爱,因爱而成魔。一个女人三十五岁,应该是一个成人了。但是,她不能决定自己的生活,只能是一个孩子。这女人叫埃里卡。她的父亲是一个精神病患者。她和母亲生活在一起。母亲是女儿的顶头上司。母亲认为,女儿是她的财产,受她的监督。生活中,只要有她们俩就够了。耶利内克写道,"这样的姑娘也不适合干粗活、沉重的手工活和家务活。她一生下来就掌握了古典舞蹈、唱歌和音乐的技艺。让孩子成为著名的女钢琴家,这是母亲的理想。为了让孩子在阴谋丛生的世上也能找到道路,她在每个角落的地板上都放好了指南。一旦孩子不想练习,看到这些指南便会立即重新练习起来"。钢琴大师好。干干净净的白衬衫,鲜花,优雅的生活,可以不再担心下岗,失业,生活的困窘,受人尊敬。哪一个父母不会这么为儿女打算呢?况且对于埃里卡。"这个家庭几乎没有一个新亲戚,即使冒出一个亲戚来,也会被拒之门外。只要证明某个亲戚无用和不中用了,那就立即断绝同他的一切往来。母亲用一把锤子对家庭成员进行叩诊,逐一进行挑选。她进行分类和淘汰"。埃里卡没有成为大师的运气。她在三十五岁的时候,成为一个钢琴女教授。母亲还在监督埃里卡的生活。这两个女人是前世的冤家,注定了彼此相互伤害。而事实上更多的伤害来源于母亲。她的生活就是女儿,如果女儿离开了她,或者离开了她的指导,或者离开了她认为的正确的道路,那就必须惩罚她。"母亲更愿意亲自伤害埃里卡,这样她便有可能监督整个治疗过程了"。母亲会干什么呢?不让女儿穿性感的衣服,不让她交男朋友,不让她晚回家。如果做不到,母亲会剪碎女儿的衣服,会和女儿扭打在一起,会哭,会抱怨。只有爱情能够拯救她,解放她。这个三十五岁的女人,她往前看,往后看,然后再看看自己,必然会有惊慌。三十五岁是个分水岭。也许会有一根两根白头发,它们代表了一种可能性,提醒你在衰老,同时它们不会不紧不慢,有一天它们也会加速度,你的头发就得靠染。皮肤也不滋润了,松弛了。关节炎,风湿病,当然这些是北欧的女人们才会有的,是要风度不要温度的结果。中国的女人们现在也处于太爱要风度的阶段,也得小心。还会有其他毛病,证明你这个机器已经有了磨损,你的青春正在划句号。所有赞美女人的词汇,都将从你的身边抬脚要走。能找个啥样的人呢?三十五岁以上的男人吧。那些男人会有脂肪丰富的肚子,有个别人已经头顶发稀,有老婆有孩子,或者没有老婆孩子也不会找一个老姑娘,当然可以逢场作戏,那些人技术上老炼得多,哄女人开心已经具备了相当的专业经验,但那是饭后甜品,是一种有节制的小零食,决不会冒风险。三十五岁以下,那些小屁孩,小男生,他们需要感情的经验,她是一个合格的练习本儿。他们也需要性的经验,她的身体需要被打开,让他们让实习医生一样,好奇地打量着山川、河流和溪谷,还得谨慎地提防着,他们的眼睛有可能看出她松弛的皮肤,像一个苹果放蔫了一样,没有视觉的美,然后失去味觉的美。她命定会有双重的被打败,然后生活在希望越来越少的境地里。她和母亲会继续仇恨着对方,仇恨使她们结盟,分手是困难的。这个故事其实很简单。一个老姑娘,跟一个小青年,一段刚开始就结束的感情经历。耶利内克自己说,她"继承的是维也纳派的传统,从早期的维特根斯坦,到卡尔克劳斯,再到维也纳派,这是一种完全以语言为中心的文学,在内容上并不是很下功夫,而是在语调,在语言的声音上,这是无法翻译的"。我对她的说法思量了好长时间。维也纳派是上世纪二十年代在维也纳的一个哲学流派,他们对传统哲学中的形而上学语言和伦理学语言提出质疑,认为哲学语言应该像科学语言一样,重要的不是研究哲学说什么,而是如何说,用什么样的语言说。并提出要研究句子、概念、句子构造方式。从文学的角度讲,文学语言应该有一种自足性,她自己形容说,"不知道从哪儿冒出来一个句子,我可以用它,然后这个句子推着我向前走","语言就像一条狗,它拉着皮带向前跑,你只好跟着跑"。英国戏剧家品特也有类似的说法。这使我想起来福楼拜,他教导莫泊桑说,要仔细观察一棵树,才能准确地表达。他总是在力求客观地表达,但他在小说中,仍然会有好多主观的总结、概括和判断。而二十世纪的好多作家,似乎更能找到小说语言的感觉,比如,小说语言的自足性,它的内在驱动力,它不是武断的,而是平心静气,讲家常故事一样。它以一种沉浸,实现了小说语言的主动性、丰富性和随机性。它站在和人物一样的高度上,它就像人物自己或者人物的朋友,在讲述自己或者朋友的事情,不是作者,不是一个救世主。在《钢琴教师》里,正是这些由语言而引发的想象、回忆、观察、讲述,把人物的形象丰富了起来,情节开始像一只狗一样,安静地卧着,偶然跳起来。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情欲始终是耶利内克喜欢表达的东西,但是她的情欲,总是带动了人物的全体生活,而不像有的作家那样,全体生活就只有情欲那么大。

(责任编辑:zxwq)

以上就是由(育儿之家)本站为大家整理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育儿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
0

精彩评论

暂无评论...
验证码 换一张
取 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