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顾孩子的过程中,父母们听的最多的恐怕就是孩子的哭声了。那么孩子哭闹很烦恼想要解决该怎么办?一起来看看吧。
引言:家长的烦心事
几乎每天工作当中都会有家长来问我们:我这孩子特别爱哭闹,一有不顺他心意的事情就哭闹,我都不知道怎么办了?
每次问这样问题的家长都是一脸愁容,仿佛孩子的哭闹问题,是他们无论如何努力都无法搞定的事情,是比登天还困难的事情,我想他们的心情是无奈又无助的。
其实家长大可不必总是担心孩子的哭闹,孩子哭闹也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
哭闹的积极意义
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孩子年龄越小,它使用哭闹以达到自己目的的频率越高。
比如说婴幼儿他们渴了,累了,累了,饿了,困了,无聊了,他都会用哭闹来表达。
哭闹就是他们的语言,他们使用哭了的语言,让妈妈关注他们,满足他们的需要,以便更舒适更顺利的生活下去。
随着孩子语言功能的发展,他们的哭闹会渐渐减少,因为他们尝试使用口头语言或者肢体语言去表达自己的需求了。
我们仍然会发现就算这样仍然有一些孩子容易哭闹,这个时候我们的家长就很容易不耐烦,甚至非常厌恶这种哭闹。
因为这种哭闹会唤起我们的无力感,我不知道怎么办了。
我在这里想强调一下哭泣的价值,哭泣在孩子面临困难的时刻起到自我安慰的作用。
孩子哭闹是因为他们感到焦虑和不安,而哭确实帮了不少忙,并且我们必须承认哭也是有好处的,而且好处很大。
因为遇到不顺自己意愿的事情而哭闹,他是具有成长意义的一个现象,表达了一种沟通的需求。
我们都知道发脾气是什么样子,你知道被愤怒冲昏了头脑是什么感觉,我们甚至有时候没有办法控制我自己。
孩子也知道发脾气是怎么回事,无论你如何努力,似乎还是容易让孩子感到失望,感到愤怒而哭闹。
不过我觉得可以感到略为安慰的是这种愤怒的哭闹,可能表明她对你还有信心,他希望能改变你的做法。
一个对妈妈失去信心的孩子是不会愤怒的,也就不会愤怒的哭闹了。
他只会停止要求或者用一种悲惨幻灭的方式哭泣,或者开始用头撞枕头,墙和地板,或者用尽一切办法来伤害自己的身体从而表达自己的愤怒。
面对孩子哭闹,家长该怎么办?
上面我讲的都是希望我们家长可以去看到哭闹具有积极意义的一面。
那么如何有效的对待孩子哭闹问题呢?
答案是区分对待。
如果孩子很倔强的哭闹现象出现在3到4岁被认为是比较正常的现象,因为他是孩子第一个反抗期,哭闹是他们表达自己负性情绪的主要方式之一。
如果这种现象持续到六岁以后,仍然没有减退,那这就是一种异常。
同时孩子哭闹的具体方式不同,所表达的意义又有所不同。
3种典型的管教策略
儿童心理学家归纳了三种典型的哭闹方式,并给出了相应的管教策略。
委屈型哭闹
这种哭闹是因为需求不被大人关注,或者被受欺负了,或者是遭受到了挫折惩罚,感觉到非常的委屈难过伤心而哭泣。
对于这样的情况,他是一个正常的情绪表达,我们父母应该给予适当的安慰。
诉求型哭闹
是因为感到饥饿,孤独、想念或者其他的愿望,不能采用正确方式给予表达,所以哭闹。
这是一种可以被理解和接纳的情绪表达,父母应该给予安抚,温热亲切的引导孩子正确的表达。
对抗型哭闹
因为不服从父母和老师的管理,故而用哭闹来挑战权威,或者让父母屈从,满足自己不合理的要求。
或者刚开始的时候,是因为父母没有满足自己的愿望而伤心哭泣,发现无人理采时,转而以哭闹或者地上打滚来对抗父母,表达任性。
对这种哭闹的话,父母应该取消关注(你哭吧,我有时间陪着你哭)或者给予适当的惩罚。
分清情况,有的放矢,可以帮助父母应对孩子的哭闹情绪。
当然在孩子的情绪管理上,有一个不容忽略的事实,就是父母的良好情绪的示范以及和睦的家庭环境,是孩子能够发展积极情绪的重要前提。
育儿之家 该篇文章地址: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