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微信上开始流传这样的一个小测试:问问宝宝,爸爸妈妈什么时候最爱你?
宝贝们有的回答“跟我一起做游戏的时候”、有的回答“妈妈开心的时候”、也有的说“爸爸妈妈一直都爱我”,当然,也有不少孩子回答“不知道”。
这个小测试所反映出来的结果,可谓“几家欢喜几家愁”,世界上的父母都期待着孩子能拥有快乐幸福的生活,从孩子出生一直到长大,都细心呵护、关怀备至,让孩子在成功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可是,为什么有些孩子依旧觉得父母不够爱自己,甚至觉得只有爸爸妈妈心情好的时候才会爱自己呢?
这也许更需要家长们的思考,何为你所教育孩子的“成功”呢?你给予孩子的,是正确的“爱”吗?
无疑,对于一个人的评价标准是多元的,一个人具有的能力也是多方面的。但是,当前社会由于种种原因,都致使评价标准一元化。这种一元化的评价标准到了孩子身上,就变成了对于学习成绩的(过分)追求。学习好的孩子,说明聪明、听话、懂事、有前途…因此爸爸妈妈们从小就给孩子上培训课、请家教老师、重视考试,只要求孩子好好学习、认真做作业而“别无他求”。暂且不说这会给孩子造成多大压力,我们先来看:这种一元化的评判标准是否可取呢?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小天使,如果不能认识到孩子的特殊性、从而发挥特长,却一味迫使孩子做他并不擅长的事情,只会让成长变得更加糟糕。与其想让孩子成为“全才”,不如尊重他的想法,让他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自己。虽然获得好成绩并非易事,但获得成长持续的快乐更难;做个人见人爱的孩子虽然不容易,但最难之处恰恰是做自己。单一的价值评判标准,同时也意味着单一的面具、单一的追求,意味着快乐匮乏的可能。
“因材施教”表现出的是对孩子的信任与尊重,而不是父母意愿的强加。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不要让你特别的小天使变成普通平凡的世人。我们爱孩子,更要懂得如何爱孩子。爱的语言,永远不会只有一种,同样地,精彩与快乐源于生命的丰富。
育儿之家 该篇文章地址: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