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脱原生家庭的负面影响,在成长中与自己达成和解

育儿之家 https://yuerso.com 2019-11-30 22:45 出处:腾讯育儿 作者:亲妈学堂编辑:@育儿之家
2019年11月28日,《女儿们的恋爱》收官,偶像剧女王陈乔恩牵手艾伦。网友们炸开了锅,40岁的陈乔恩终于找到真爱了。而最让人心疼的莫过于陈乔恩对镜头说的那一句“爱情没有放弃我。”陈乔恩曾在许多节目中表明想一个人照顾自己,感受爱情的滋味。但这么多年过去了,她却依旧单身。长相姣好、性格开朗、事业有成的她,为什么一直找不到合适的人呢?

2019年11月28日,《女儿们的恋爱》收官,偶像剧女王陈乔恩牵手艾伦。网友们炸开了锅,40岁的陈乔恩终于找到真爱了。而最让人心疼的莫过于陈乔恩对镜头说的那一句“爱情没有放弃我。

陈乔恩曾在许多节目中表明想一个人照顾自己,感受爱情的滋味。但这么多年过去了,她却依旧单身。长相姣好、性格开朗、事业有成的她,为什么一直找不到合适的人呢?深扒得知,原生家庭对陈乔恩来说,可能是一辈子都泯灭不了的伤痛。

(图片来源于网络)

陈乔恩出生在一个传统的家庭,母亲对她的教育极为严格,如果不听话或者做错事情,母亲会动手教育。从小,她就很怕犯错,少与人交流,逐渐形成了独立自卑的性格。母亲一直操控着她的人生,就连采访的时候她都要怯怯地先看母亲的脸色。所以在爱情上,陈乔恩也会极度自卑,觉得自己找不到真爱。她害怕别人靠近,不喜欢依赖和求助他人,所以在四十岁的年纪才哭着对镜头说自己终于找到了爱情。

(图片来源于网络)

看到相关的采访报道,我们可想而知,原生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之大!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无论是好是坏,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或许,很多家长认为自己对孩子足够好,不存在“原生家庭”的问题,但真的是这样吗?

你是不是会觉得孩子某方面特别糟糕,并且总是急于去纠正他?你曾经因为孩子犯错体罚过他吗?孩子是不是有很多小秘密却不愿同你分享?如果答案都是肯定的,那么,你的孩子正在慢慢的走进“原生家庭”的漩涡,而你却不自知。

原生家庭的痛苦来源——“问题父母”

所谓“问题父母”就是指负面行为模式持续存在,始终对孩子生活产生恶劣影响的父母。通常有以下几种类型:

1.“家长绝对权威”型

这一类型的父母嘴上口口声声都是为了孩子好,觉得自己是个过来人,要求孩子必须要听自己的话,坚定认为自己说的永远正确。这一类型的父母往往乐于在孩子面前建立“完美爸爸”“完美妈妈”的人设,让孩子从小学会无条件服从,在孩子面前建立完全权威正确的假象。但是,这样培育出来的孩子会好吗?

(图片来源于网络)

长此以往,孩子只会在不断的被否定中进行自我怀疑,渐渐地只讲求服从,最终不会思考,变得木讷,形成“讨好型人格”。孩子不会觉得父母有什么不妥,甚至会为了讨好父母,满足父母的意愿不惜伤害自己,长大以后,也变得唯唯诺诺,为了迎合他人而委屈自己。

2.“操控欲极强”型

这一类型的父母非常爱孩子,根本舍不得放开孩子。他们通常以间接或直接操控的形式“绑架”自己的孩子,希望子女离不开他们。经常说的话是: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这类父母的操控一般分两种:一种是直接控制,即简单直接、毫无掩饰地控制,经常包括威胁、恐吓和羞辱。比如,“按我说的做,否则妈妈就不理你了。”

另外,让孩子们最无奈的也是最常见的是“帮手型”父母,他们在大事小事上安排子女的生活,经常制造一些状况,让子女“需要”他们的帮助,时常会让孩子产生内疚感。比如,身在外地的孩子放假,打电话同爸妈说自己想和闺蜜出去旅行,父母在电话那头说:“没关系,你们去吧,我和你爸两个人在家挺好的,看看电视就行。”无形中,让孩子产生了一种浓浓的无力感,觉得对父母有所亏欠,不能形成独立的自我人格。

(图片来源于网络)

“操控欲极强”型父母教育出来的孩子通常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屈服于父母的操控,觉得父母这样都是为我好,在父母所谓的安乐窝中一事无成,妈宝男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另一种则是反抗操控,形成叛逆,想要证明自己,因此和父母反抗,父母说往东,孩子非得往西,不在乎事情这样做是否正确,只是为了反抗而反抗。

3.“身体虐待”型

很多父母觉得孩子是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疼爱都来不及怎么会舍得伤害自己的孩子呢?统计数据表明研究表明,每年有300万至400万3至17岁的儿童有遭受家庭暴力的危险。生活在家庭暴力中的孩子并不在少数,这样的孩子通常会形成抑郁症、恐惧症,甚至孩子也形成暴力人格。

(图片来源于网络)

身体虐待型父母通常有三种:

第一种是展示权威型。这类父母对自己的孩子要求极其严格,不允许孩子犯一点错,父母为展示自己在家中的地位,往往从虐打孩子过程中寻求快感、成就感,以此宣泄情绪、释放压力。

第二种是“没有长大”型。这类父母经常和孩子较劲,看到孩子做错事,他们觉得是在挑衅自己的权威。

第三种是习惯性重复。即老一辈人口口相传的不打不骂不成材,父母觉得自己是怎样被教育出来的,就会用同样的方式教育自己的孩子。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身体虐待型家庭长大的孩子,成年之后会很难信任别人,长期处在压力和焦虑之中,他们不敢让自己有任何一刻的停歇,他们会觉得自己稍有一刻停顿就会被同龄人甩在后面,觉得自己不配拥有简单单的快乐,稍有快乐的感觉,就以自己再累一些,再焦虑一些作为代价才能安心。

4.“言语暴力”型

很多遭受过言语虐待的孩子,大多产生过一个这样念头“爸爸妈妈还不如打我一顿,冷嘲热讽实在是太难受了!”言语的伤害是无形的,但却比身体暴力来的更可怕。有一部分爸妈在批评孩子时,经常说的就是一句话:“早知道就不生你了,你还不如去死!”这是言语暴力最高的级别,只会导致孩子极度缺乏自信。

经常施加言语暴力的父母,通常具有极强的好胜心,他们希望孩子一定要比别人家的孩子强,成为人群中的佼佼者,不允许孩子落后于人。所以,不管孩子做的再好,父母都很少夸赞,这也是老一辈人所信奉的“贬低教育”,以为会让孩子变得更求上进,殊不知却让孩子变得更加自卑。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通常会形成三种心理结构:完美主义、拖延症和心理瘫痪。如果你身边有个极度拖延的朋友,那么他很有可能是在言语暴力的家庭中长大的。

5.“不称职”型

大多数父母肯定不愿承认自己是个不称职的父母,但当孩子在你身边哭闹的时候忽然客户来电话了,你是先选择哄好孩子孩子先拿起手机接电话呢?有没有因为工作错过了孩子生日?会不会半夜回家孩子已经睡了?

所谓称职父母,首先需要满足孩子物质上的需求——让孩子活下来。这点很多父母都能做到,之后就是要保护孩子,让孩子免受伤害,给予孩子所需要的爱与关怀,以及更深层次的情感需求。明确地让孩子知道父母是爱他的,在生活情感道德伦理上必须给孩子正确的知道,陪伴孩子生理、心理的成长。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家长不称职的家庭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很容易形成习惯性重复人格,就是他长大以后很容易找一个同样不称职的对象,孩子希望能在某种程度上驯化对象,希望对象对自己负责,照顾自己,但通常都没能成功。

以上几种原生家庭父母模式产生的最可怕的结果就是像洪流一样,冲刷每个家庭成员的心,最后形成恶性循环。那我们又该如何积极地面对原生家庭所带来的恶性衍生呢?

拥抱真实的自己,摆脱原生家庭的痛苦

在没有厘清自己的情绪和家庭事件责任的时候,请不要先提”原谅“。所谓的原谅,只有双方同时放下,才有意义。只有父母认识到自己错了,并且孩子愿意原谅他们的过失,双方才能达成和解。作为子女,只有释放内心的悲痛和愤怒,把责任归还责任人,内心才能获得真正的平静。

1.你是独立的个体 学会自我界定

孩子既是是家庭中的一份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如果曾经遭到父母的伤害,长大的你们需要对自己进行完善的自我鉴定,包括信念、情感和行为。还要学会面对父母的言行、观念等。但是,面对不等同于反驳,我们对父母更多的是回应,而不是批判。

(图片来源于网络)

所谓回应是通过温和鉴定的言语,表明自己的立场。比如,父母和你说:我们好不容易来看你一次,就让我们住宾馆吗?你怎么这么自私?对峙的语言是:我是在为你着想,希望你能住的更舒服。而回应的语言则是:十分抱歉妈妈让你有不好的感受,让我考虑一下你们是不是可以住在家里?

表达观点,不是自以为是地传达自我态度。以平和的对谈来代替尖锐的对峙,回应对方,给予对方表达意愿和质疑的权利,或许是我们对自己,也是对父母最基本的宽容。

2.卸下不该承受的压力 不再自我惩罚

学会卸下责任,是不要用原谅的字眼,为自己增加负担,不再自我惩罚,卸下童年本不该承受的责任和压力学,自己大声说出来:你并不需要为父母的xxx而负责。xxx是他们给予你的伤害,比如“忽视”“酗酒”“殴打”等。然后,告诉自己,本该为此负责的就是父母。让自己慢慢适应新的认知,下一步再考虑和自己和解的问题。

面对曾受到的伤害,一定要允许自己愤怒,不要压抑自己的感受。但是,千万不要让愤怒加深对方在你心中消极的形象。借助愤怒,你会更清楚的知道自己能接受和不能接受的底线是什么,从而不再内疚和自责。

(图片来源于网络)

而我们愤怒过后,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对自己负责。要想对自己负责,我们需做到以下几件事:成为脱离父母的独立个体,诚实地看待自己和父母的关系。

(1.)面对童年的事实,承认童年的经历和成年后生活的关系。

(2.)向父母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在表达中达成与父母和自己的最高和解。

(3.)当自己出现伤害刻薄他人的行为时,学会改变。

(4.)重新获得作为成年人的权利和自信。

3.摆脱和父母的纠缠 形成独立人格

所谓纠缠的亲子关系一般有两种:

(1.)孩子不断的屈服于父母,不管做什么都是为了达成父母的需求和期待。

(2.)因为长大,身体上形成对抗的能力,开始对父母吼叫、威胁,甚至开始形同陌路,但表面上分离,却与父母保持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电视剧《都挺好》中的苏明玉就是典型代表,成年后极力摆脱父母,最后性格上却像极了母亲的强势。

所以,学会从观念感受和行为上摆脱父母的纠缠,避免和父母有对峙的行为。学会情感的独立,承认父母也不是完人,他们也会做错事,反而比默认他们永远正确要好得多。而你有了选择的权利,原谅或不原谅,忘记或者铭记,有了质疑的自由,才会形成独立的情感和人格。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什么是真正的成长?成长为一个成熟的成年人,是一个极其艰难疲惫的过程,在焦虑、困惑、恐惧、内疚中,找到救赎自己的方法,才是真正的关键。不要让原生家庭带给你的伤害,再一次循环的发生在自己孩子身上。用足够的爱和安全感来保护下一代,培养孩子形成为完整而独立的人格,才是对原生家庭最好的疗愈。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育儿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
0

精彩评论

暂无评论...
验证码 换一张
取 消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