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育儿这件事实际上却是十分的艰难,父母总感觉自己培养出来的孩子达不到自己的期望值,有时甚至会觉得孩子和自己的愿望正相反,因此认为自己对孩子的培养很失败。在怀泡泡的时候,泡妈也经常会想,哎呀,以后我的泡泡将来一定要学习学习绘画、音乐,他一定会特别聪明,我要给他所有最好的,给他最好的教育,拥有最好的人生。
为什么父母强势地要把自己的期望灌输到孩子身上,其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呢
我们不妨先反思一下内心对孩子的期望:要聪明、要懂事、要学习好、要健康、要活泼、要快乐、要让讨人喜欢…总之不能输给其他的孩子。虽然有些爸爸妈妈会说,我们对孩子的要求不高,只想孩子简单地拥有幸福、健康、快乐,但当看见自己孩子处处不如别人,也会开始焦虑万分。
而当我们对孩子拥有很高的期望的时候,因为期望通常很难实现,孩子常常表现得低于期望,这时父母的心里自然会充满压力。当父母再把这些压力传达给孩子,就会形成一个对孩子来说最为糟糕的环境。因为设定了过高的标准的父母,无论怎么看孩子都会带着负面的心态,而忘记了要自然地看待孩子的成长。每个孩子都拥有独立的意志,不会完全按照父母的期望值去做,父母越是急躁孩子越是叛逆,家庭关系也因此而变得糟糕。
与其非得要孩子按照大人的期望去发展,不如依照孩子的意愿以及自家的生活条件,去做能力范围内的事情。教育专家把这样的方法叫做次优主义。按照这样的方法培养孩子,大人的心境就会变得很淡定悠然。
大人们将淡定悠然的心情传达给孩子,孩子也能心情舒畅地给予反应。
于是,当我潜意识里开始想,泡泡应该如何如何的时候,我会问自己:泡泡是否真的不够好是否是我要求太高了这对泡泡的身心健康是有益的吗我的期望是泡泡本身就想做的事情吗相较于父母的理想主义创造出糟糕的环境氛围,用这样轻松的心态对待孩子,会营造出对孩子来说最好的成长环境。我们要告诉自己“孩子现在就很好”,接受并认可现在的样子。可惜现在大多数的家长并不这么想,不自觉地就会用高标准来要求孩子。有很多家庭的教育问题,都是因为父母强迫孩子去做他不喜欢的事情而引发的,而这些问题的产生会进而使家长们觉得自己的孩子是不行的。
孩子是有自己个性的,绝不会全部都行动一致,我们要懂得孩子的心理和成长过程,符合孩子的成长规律,引导和帮助他们去做他们本身想要做的事情(当然,这里指的是合理的兴趣)。他不想再看科普类读物,喜欢读故事,那就不要强迫他一定要读科普。他不喜欢听音乐,而喜欢看书,就不要强迫孩子去听。他喜欢亲近大自然,就带领他去认识大自然……顺着孩子的喜好和规律去培养他帮助他,而不是为了让他达到全面发展,逼迫他去做他不喜欢的事。这样渐渐我们会发现,孩子在他所擅长和热爱的领域,获得了快乐,也获得了我们意想不到的成长。
这样一来,家长以宽容、温和的态度对待孩子,孩子也会珍惜家长的尊重,从而在自己的兴趣领域发挥出更大的力量。
本文内容由育儿之家(原文链接:)本站为各位整理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