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简单理解,就是提前教育,而提前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赢得时间,从而把同龄人甩在后头,道理有点类似于“笨鸟先飞”。比如说识字教育,小孩子只要到了会说话的阶段,我们如果教他识字,由于小孩子的记忆力惊人,教这个阶段的孩子识三四百个字,不在话下。字认得多,那么阅读就有优势。从这个角度去理解早教,很在理,正因为在理,我们很多家长就把这种教育当成了早教,也把早教奉为教育真理。
但社会上也出现了很多反对早教的现象,说早教是拔苗助长,是知识的灌输。同样是识字教育,很多教育专家就反对,说“过早识字,等于用一个硬邦邦的符号隔绝了孩子的语言发展的环境。”从这个角度看早教,也同样有道理。所以,有很多家长就采取放养的方式,让孩子顺其自然,最后孩子到了上学的年龄,发现自家的孩子与同龄人比,差距很大,不良习惯很多。不爱看书,阅读跟不上;上课好动,注意力不集中;没有艺术细胞,不爱好运动等。
至所以会出现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现象,是我们误解了早教的真正内涵,片面的把知识和技能的提前教育当成了早教,特别是把学了多少知识,或学了什么乐器,培养了那种技能,当成了早教的全部,这样就让我们家长走入了早教的误区:量化了早教的内涵。也就是把学了多少知识,学了什么爱好当成了早教。
其实,早教的真正面目应是成长环境的创设,是通过有意打造优良的环境,让孩子在设计的环境中受到熏陶。
以阅读早教为例。我们都知道,孩子的阅读教育,引导的越早越有效果,但我们在阅读早教的过程中,容易走入误区,以为阅读早教就是要求孩子在小的时候就读很多的书,从面把阅读早读当成是完成读多少多少书的任务,于是不断的给孩子买书,不断地要求孩子看书,以达到阅读早教的目的。以为这样,就完成了对孩子的阅读早教,这是大错特错。这样做,不但难于引导孩子爱上书,还有可能让孩子讨厌书。
真正的阅读早教,其实是阅读环境的打造。让孩子从小生活在一个有书的环境中,能随时接触到书,能天天感受到书带给他的乐趣,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阅读早教的目的就达到了。比如为孩子购置自己的小书架,给他买适合当前阶段的书。天天给他读故事,读儿童书。同时,家长自己也要看书,这样,孩子从小就能在这种被书包围的环境中,受到熏陶,感受到书带给他的魅力,从而不知不觉就爱上了阅读。
再以知识教育为例。我们很多家长由于对早教的误解,把早教量化成学习任务,从孩子会说话起,就开始教孩子背古诗,教孩子数数,教孩子认字、背英语单词,甚至教孩子读深奥的国学。由于孩子的记忆力好,从短期来看,相比那些没有早教这些内容的孩子,孩子好象有优势,但一入小学,这些优势就慢慢地没了。而且,如果教育方法不当,比如是机械的教育,或者是强制教育,这势必会引起孩子厌学。同时,由于这些学习,占用了孩子大量的时间,让孩子失去了自由探索的机会,这得不尝失。
我们也许会说,有很多聪慧的孩子,都是由于早期受到了教育,在学前就认识上千字,对数字很敏感,为上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难道不是早教的功劳吗?
对幼小的孩子,不是说不能教他们识字,学数,而是不能把识字、学数当成学习的任务去完成,今天要识多少字,明天要学会一加一,而是要在孩子的生活中创设识字或学数的环境,把识字与学数融入到孩子的游戏中,融入到孩子的玩耍中,让识字与学数能和孩子互动。比如在读故事中识字,在学儿歌中识字,在分果果中学数,通过有意的给孩子创造识字或学数的环境,让孩子自然学习。总之,主要有心,生活中一切环境,都可与孩子的学习关联起来。
胎教是现在较流行的早教。但胎教是不是早教,胎教是否有必要,怎样胎教,至今也没有一套权威的教材,更没有人敢断言,通过指定的胎教,一定能激发准妈妈肚子里孩子的智力发展。比如现在较认可的胎教,通过给准妈妈播放一些轻音乐,或准妈妈听一些有趣的童话,或童谣,这样能刺激准妈妈肚子里的小宝宝,以起到激发孩子智力的作用。我觉得那需要因人因境而异。当准妈妈不爱好轻音乐、童话和童谣时,我们再给准妈妈播放这些,这不是在强迫准妈妈吗?被强迫的准妈妈会有愉悦的心情去听这些吗?心情不愉悦的准妈妈,是否会影响到肚子里的小宝宝情绪呢?答案应是肯定的。
反之,如果这个准妈妈正好爱好轻音乐,童话和童谣,准妈妈一听到这些,心情非常愉悦,那是不是就意味着她肚子里的小宝宝也会受到妈妈情绪的感染,而心情愉悦呢?答案也是肯定的。可见,胎教早教,不是要求准妈妈去听什么,或学什么,而是准妈妈要有一颗快乐的心,准妈妈要能常处在愉悦的环境中,这才对她肚子的宝宝的成长有利。所以如果要有意的进行胎教早教,也应是为准妈妈打造一个温馨、幸福的生活环境。而不是强迫准妈妈学这听那。
育儿之家 该篇文章地址: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