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是介于儿童和成年之间,非常重要的过渡阶段,却也是人生中亲子关系冲突最大、最多的阶段。对青春期的孩子来说,这阶段的亲子关系变化是蜕变成独立个体必经的过程;对父母而言,却是必得接受的适应课题。
甜蜜宝贝有了不能说的秘密?
儿童期的孩子,像个“甜蜜宝贝”,天天绕着你、什么事都告诉你,写作文的时候,还会写“我的偶像是爸爸(或妈妈)”。青春期的孩子,却俨然是个“外星人”,让人不容易理解,开始会说“这是我的隐私”,对待父母的态度,“父母说了算什么”的比例也逐渐多于“父母说了算”。
事实上,这是因为青少年的认知能力与人际范围都在拓展,接触到更多人事物,逐渐发现原来父母亲只是个平凡人,并不像小时候以为的那么伟大。这些原因使得青少年不再像小时候那么信服父母、心中的父母形象也逐渐“去理想化”。
这个“去理想化”的过程,是青少年开始掌握自主权、学习做决定的必要历程,青少年在情绪和行为上才不致于太过倚赖父母,并渐渐拥有独立的能力。随着青少年的自主性增强,对父母的依附感会减弱,再加上朋友的地位逐渐攀升,使许多父母感到失落,认为孩子比较爱朋友,而不像以前那样爱父母。事实上,对青少年来说,亲情与友情并非一端高、一端低的跷跷板,多数孩子不会因喜欢和同侪在一起,就减少了对父母的爱。父母必须有这样的体认,才能以持平、甚至喜悦的态度看待青春期的成长。
在青少年冲撞原有的界限、尝试独立自主的阶段中,父母的教养方式仍然有非常大的影响。父母首先要认清自己的管教方式,并且朝理想的模式去调整。
教养孩子的四种典型
一、权威民主
此类型的父母比较接纳并尊重孩子原本的特质,对孩子的情感需求能给予温暖回应,对孩子生命的参与度也高。但父母仍拥有一定的威信,虽然在孩子能力范围内尊重他的决定,但在孩子能力范围外,父母会和孩子一起建立规范、划定行为界限。
在权威民主教养下的青少年通常拥有较好的自信、自尊,社会性比较成熟,学业成就也比较好,因为他知道自己要承担后果、要负起责任,念书是为自己,追求的是自己的人生。
二、威权专制
威权专制的父母,比较容易以情感来掌控孩子,甚至会拒绝、贬低孩子;对孩子的要求较有强制性,经常采取处罚或奖赏的方式。这类型的父母总认为孩子应该听父母的,因此容易过度控制与干涉。
威权专制的父母多半不能体认到孩子渐渐在成长,比较不愿意聆听和尊重孩子,也比较难调整亲子互动模式。如果孩子顺从父母,学业表现可能会比溺爱型和冷漠型好一点,但孩子的弹性、创造力、调适力,就会比威权民主型差一些。如果碰上很有主见、不太顺服的青少年,亲子间就会冲突不断、对立紧张。
三、溺爱型
这类型的父母给孩子的情感非常丰富也很温暖,但对孩子真正的需要则不见得那么敏锐。他们对孩子过度宠溺,也不太对孩子要求,甚至即使孩子没有能力为自己做的决定承担后果,也放任孩子去做,再帮他收拾残局。这种娇宠所造成的问题是最严重的。被溺爱的青少年自我管理不好、学业表现不佳,容易违抗顶嘴、没大没小,任性而为。
四、冷漠型
比较少见,但很严重。这类型的父母也许因为自身的问题而显得很冷漠,不在意孩子,甚至排斥孩子。
有些父母因为管不动,就对孩子说,“随便你,我再也不管你了!”被这样对待的青少年容易变坏,因为他心里知道,“连父母都放弃我了。”欠缺父母爱跟关怀、经常遭受排斥和冷漠以对的青少年,通常情绪管理很差,容易有反社会行为,学业、自尊各方面的表现,都不理想。
如何在亲子双方都安适的状况下,鼓励青少年独立自主,又能维系一定的亲密关系?
◆◆◆给父母的──爱青少年守则◆◆◆
要管、要放、要欣赏;不黏、不弃、不啰嗦
●要管、要放、要欣赏
大事一定要管。如果大事不管,青少年会觉得,“你根本就拿我没办法”或者觉得“你不想要我了”。但管大事之外,父母也要学会“放小事”,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才有成长的空间。
什么是大事?什么是小事?这需要透过优质沟通和孩子建立共识。建议父母,持续关切孩子的生涯兴趣、设定两性交往尺度,明白掌握几项重要价值观如诚实、正直等;至于跟孩子生活相关的细节,如:跟朋友聊什么,喜欢怎么穿着,只要不对别人构成困扰或违反社会规范,这些小事就随他吧。
每一代的青少年都有他们专属的文化,包括用语、穿着等,也许父母看了不怎么顺眼,听起来不怎么顺耳,只要不是很严重,父母最好不要管。
孩子的世界拓展了,会带给父母新的冲击,有些冲击让父母不舒服,但也有些冲击会带着父母开拓视野。例如他们念书所获得的许多知识,已经慢慢超越父母过去所学习的。
当青少年聊到课堂上或生活上学到有趣的事物时,父母能否调整心态,从“施者”的角色转换成“受者”,真心赞叹孩子的成长,是决定亲子关系会日渐亲密或渐行渐远的关键因素。
父母一句:“你好棒喔!可以告诉我这么多知识。”甚至在看到孩子能力增长时,主动告诉孩子:“你已经长大了,有些事爸妈要放给你自己作主。”这种欣赏的态度会带出孩子的独立自主及自信自尊。
《亲子天下》杂志针对初中学生所做的调查发现,“初中学生最主要的烦恼”高居排行榜前四名的分别是“课业或生活压力好大”、“缺乏自信觉得自己没有什么优点”、“不满意自己的外貌或身材”、“父母对我的要求或期望太高”。结果显示青少年普遍自信不足,家有青少年的父母还需多多加油,学习以鼓励与欣赏,而非指责与批评的眼光,来看待青春期的孩子。
●不黏、不弃、不啰嗦
青春期孩子对同侪的情感需求愈来愈高,对父母的需求则慢慢降低。即使和父母的感情很好,遇到同侪时,也会想撇开原本和父母牵着的手。不想让同侪看见,只是因为想获得同侪的认同,而不是因为不再爱你。
父母如果能体认,适度拉开和父母的距离是青少年独立的必要条件,也是父母卸下部分的照顾责任,重新享受自我的契机,也就不会有失落感,以致于一直想黏在孩子的身边。此外,不管有多大的冲突,多么的受伤,都不要放弃青春期的孩子,这非常重要。
即使还没有摸索出双方都觉得安适的亲子互动模式,仍然要传达你对孩子的爱与关怀,例如,你可以告诉孩子,“我也觉得很挫败,不知道要怎么办。可是我还是很希望能够和你一起解决问题,让你过得比较快乐。”青春期的孩子还没真正成熟,内心也还有脆弱之处。他们对自己的判断,多半来自别人怎么对待他,如果他感觉自己是被放弃的,那么他也会放弃自己。
青少年最讨厌父母啰嗦,尤其父母所说的几乎都是耳熟能详的道理,他会觉得“我早就知道了,为什么还要一说再说”,要做到不啰嗦,就要学习良好有效的沟通方法,必要的时候,可以征询专家的意见。
◆◆◆给青少年的──爱父母守则◆◆◆
不批、不斗、不赌气;要信、要说、要负责
儿童阶段,父母是掌握亲子关系的关键人物,青春期的孩子逐渐迈向成熟独立,面对亲子关系,也开始要担负一些责任。
●不批、不斗、不赌气
青少年的认知快速发展,对很多事情自然带着批判,但青少年要了解,父母是平凡人,也需要人性关怀,别老是带着批判的眼光看待父母。坊间提倡父母和青少年做朋友的主张颇多,却极少有人提醒青少年,学习以对待朋友的方式来对待父母。
青少年必须试着别跟父母赌气,因为赌气就会关闭沟通的大门,这对双方都没有好处,青少年也该学习如何和父母好好沟通。
●要信、要说、要负责
要相信多数父母都是真心爱孩子的,虽然他们用的方式不一定是最好、最适合的。相信父母爱的信念会带给青少年很大的力量,即使遇到冲突挫折,也愿意努力突破。
学习对父母说出你最真实的感受与想法,如果觉得当面说不自在,用写的或其他表达方式也可以。
青少年争取自主、争取独立,相对的就必须要尽责任、能承担,父母才会把权利给你,这是一体的两面。你愈负责,就愈能跟父母争取到独立自主的权利。
有人说:“青春期是人生最狂飙也是最困难的一段旅程,而做青少年的父母可能是唯一更艰辛的经验。”青少年追求独立的过程必然冲击儿童阶段稳定的亲子关系,这当中的波澜起伏总是让做父母的如履薄冰,但许多研究都指出,这个看似艰辛的课题,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困难。每个青少年的特质虽然不同,但是陪伴他们成长的态度和方向,却是大同小异的。父母如果能够放下身段,以接纳、尊重与欣赏好好的陪伴青少年,就能够帮助他顺利度过这个人生历程。
这个阶段的父母亲看到孩子的世界正在开展,也开始要面对自己成年期的最后阶段。
青少年也要了解,当孩子长大,就意味着父母即将结束他们在成年期最重要的任务──“养儿育女”,也是父母面对年华老去、特别容易感伤的时刻。只要有这个了解,青少年对待父母就比较能够和颜悦色。
青春期的亲子关系需要双方共同营造,如果青少年和父母都能够试着跳脱自己的角色来看待对方,了解彼此的生命历程,互相关怀与支持,在这一路前行的旅程中尽管崎岖难免,仍然可以是一段很棒的旅程。
育儿之家 原文链接: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