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这个举动,能让一些妈妈气哭,也能让一些妈妈狂喜

育儿之家 https://yuerso.com 2014-10-17 16:18 出处:YEZJ.NET 作者:xmb编辑:@小目标
小小费第三次哭时,妈妈终于忍不住走出房间。为了赶一个文稿,妈妈不得不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但似乎,小姨和小小费相处得并不...

小小费第三次哭时,妈妈终于忍不住走出房间。为了赶一个文稿,妈妈不得不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但似乎,小姨和小小费相处得并不愉快。

小姨见妈妈一脸疑惑,“恶人先告状”:“小小费把积木全都装在桶里,又哗啦哗啦全部倒在地上。接着又把刚才的事情重复一遍、一遍。我觉得这太无聊了吧,就按住他的手,说我们玩点别的吧。说实话真看不懂重复装积木有什么意思。但是他一定要那么做,在我们南辕北辙的目的中,他以哭来表达不满。”

小姨做了一个很无奈的表情。

重复做同一件事妈妈瞬间明白了,这是小姨的认知和婴幼儿认知发生了巨大矛盾。

仔细观察,我们的小宝宝是不是很喜欢做同样一件事重复地做。

童童妈回忆:我给两岁半的童童讲《白雪公主》,不下50遍了。她每次都要求我讲,几乎能达到纠正我念错的程度。每次听,她都似乎发现了一个兴趣点。第一次听,她记住了白雪公主乌黑的头发。第二次讲,她对毒苹果产生了兴趣。

lisa妈说:lisa有一天对喂鱼很来劲,一次又一次要求我抱着她喂鱼。鱼都快被撑死了,我拒绝她以后,她竟然用大哭来抗议。我不明白她为什么重复地做这件事!

晓晓妈:我也很纳闷,晓晓看绘本,就只执着地、重复看同一页,别的彩图她都不感兴趣。要知道看同的一页都看得我要吐血了,她还是只看那一页,重复看也不腻。

问题来了,婴儿为什么喜欢重复做事

教育家蒙台梭利观察发现,重复做一件事,就好像儿童的智力体操。在儿童意志力形成的环节中,要经历3个重要阶段,反复操作是其中重要的一环。玩具重复地玩、一本书反复听、重复一个动作,在成人眼里相当无趣的事情,却使儿童感觉到独立和力量,并使其内心充分的满足。

你的宝宝如果热衷于做同样一件事,太棒了!这说明他已经能相当程度地将注意力集中在一点。学者称为“注意力集中”。幼儿用这种“注意力集中”训练自己,使自己能控制行为和自身之外的物质世界。

用重复的方式不断强化儿童智力

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指出:“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超凡的必要条件。”

这就是著名的“一万小时定律”。同理,在婴儿时期,家长可以充分利用“重复练习”理论,训练孩子的智力。

儿童智力,往往表现为手和语言。心灵手巧就是这个意思。因而,重复听、说、读、画,以及所有重复性的劳动都是促进心智发展的运动。

宝宝能自己独立阅读之前,你一定会发现,每个孩子几乎都要求父母讲同一个听过的故事。甚至你会惊讶地发现,重复背诵一首唐诗给孩子听,会渐渐展现出巨大的优越。

乐乐妈说:我喜欢读唐诗给孩子听,重复读几首。当孩子上小学以后,他的语言韵律感和作文的流畅程度经常得到老师表扬。

这是有道理的。重复讲、重复听,让孩子逐渐掌握绘本、诗歌中的词句,使一些优美的语言在记忆中得到反复强化,并积累一定的语言经验。

有一天,当孩子在自编故事或者写作文时,以往储存在脑海中的语词语句,就能自然而然迁移到新的故事中。这是一种人与生俱来的天赋,也是一种后天可以强化的事情。

如果,想造就一个天才宝宝,不妨重复地给他讲故事,给未来的他提供一个语言表达的素材库。想成就一个音乐家,不妨雷打不动地天天放交响乐。同理,画家、翻译家……都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强化训练的。

宝宝们为之着迷的重复琐事似乎随处可见,把瓶盖拧下来再盖上;反复地打开遥控器电池、又关上;打开房门再关上等。这些行为都不具备任何目的性,它们对儿童来说是一种天然的吸引力。

如果我们误读了这些枯燥、简单、浪费时间的行为,就容易和宝宝们发生冲突。成人总有一种“最大效益法则”的思想,无法忍受孩子付出努力却没有收效,就忍不住想干涉什么。

退一万步说,如果实在理解不了孩子的行为,在没有安全威胁的状况下,就去尊重孩子的选择吧。实在看不惯想干涉,就在心中默念“一万小时定律,我的宝宝是天才,哦也”。

育儿之家 该篇文章地址: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育儿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
0

精彩评论

暂无评论...
验证码 换一张
取 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