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妈妈在说宝贝很怕打针,每次去医院就嚎啕大哭,但是打完确实好了很多,打针仿佛成了很多宝宝成长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事情。
“妈妈,我能不打针吗?”宝宝都想逃脱这一刻。
而父母的回答一般是“不能,打针好得快”。这话没错,但是每次给宝宝打针,总是让家长心疼又无奈。
最近秋冬季流感又很严重,去医院预防和治疗的宝宝有很多,家长和孩子的心态都要崩溃了。那宝宝生病一定要打点滴吗?如果因病情需要而一定要打点滴的话,又有哪些事项需要注意呢?
相信“到医院打点滴”是不少人儿时曾有的就医经验之一,仿佛只要生病就应该打点滴,否则病很难痊愈。因为存有这种印象,于是有些父母只要带孩子就医,就认定“应该要打点滴”,而对医师提出此要求。但打点滴真的能让病好得快吗?
补充营养与水分 配合药物治疗
一般点滴的成分是水、电解质(钠、氯)、葡萄糖等,打点滴的意义在于将液体、营养物或是药物直接注入血管,用来补充因手术、外伤或出血所丧失的体液、血液、营养,并配合给予药物治疗”。所以需要打点滴的状况如下:
因生病(如:腹泻)而严重脱水,需要以点滴补充水分及电解质。
无法进食时(如:严重的呕吐、咽峡炎),需要以内含营养物的点滴补充营养。
当患者长时间完全无法由肠道吸收营养时,则必须通过全静脉营养液(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 tpn)提供患者养分。
需要使用静脉注射药物,如:抗生素、显影剂或其他药物。“如果需要让药物定时与定量进入体内,经由输液注射就是一条路径。先打好点滴,给治疗药物时可直接注射入输液管道内,就不必重复再从皮肤扎一针,这也可说是打点滴的最重要目的”。
“是否需要打点滴?”医师会视患者状况给予适切的治疗,如果有需要,才会让患者接受静脉输液注射。
◆ ◆ ◆ ◆ ◆
当医疗处置与父母想法不一样时
临床上,难免会遇到孩子的状况并不需要打点滴,父母却执意让孩子打的情形,或是必须要打点滴,但父母却不忍心让孩子挨针。“医疗不只是一门科学,也是艺术,更是一门社会学。碰到临床状况与父母想法不同时,医护人员会以安慰、同理心的原则,与父母进行沟通,毕竟每个家庭与个人有不同的想法与个性,相信临床医护人员会以专业进行判断,选择适合孩子的治疗方式”。
◆ ◆ ◆ ◆ ◆
注射过程易遇到状况
一旦确定小宝贝要挨针,父母的心顿时有如刀割一般,心疼之余,不免希望医护人员一针就成功。但帮宝宝打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困难点包括:
.宝宝打针时总是大哭大闹,全身不停扭动而难固定。
.宝宝的血管极细,且常常无法从皮肤表面看到。
.如果宝宝脱水,血管会变得又细又扁,容易戳破。
.如果宝宝全身都肉肉的,很难看到血管。
不论是由临床医师或护理师执行静脉注射,都会依循标准作业流程,再加上个人经验判断,想要成功一针打上,理论上不会有太大问题”。然而,这只是理想状况,往往医疗现场并非如此美好。
“生病的孩子哭闹难免,不过,家长的反应也是医护人员的压力来源”。因为心疼孩子的父母,往往一个眼神或一句话,就为打针的医护人员带来莫大的压力,即使父母默默不语,却在一旁哭泣,甚至不断发出“啧啧声”,也会让医护人员备感压力。就算是厉害的打针高手,一旦碰到在旁边仓皇失措的父母,也容易被影响因而失去平日水平。
◆ ◆ ◆ ◆ ◆
注射过程
因注射过程复杂,本期仅撷取部分重点,让读者大致了解医护人员帮孩子注射点滴的过程:
1.在注射部位上方绑上止血带。
2.以消毒棉棒消毒注射部位。
3.在血管上方将针扎入皮肤。
4.确定针扎入后,取下止血带,并将预备好的静脉输液管路接上,贴上透气保护膜。
5.选择适合的固定板,放置在关节下方。
6.在关节上方及下方贴上透气胶带。
7.打针处露出,以利观察注射部位是否有红肿热痛的状况。
8.标明注射针到期日期(或贴星期贴纸),让医护人员了解更换注射的日期。
看似只需打一针,其实每个过程都需要注意。所以父要相信医护人员的专业,打针的人也有压力,也希望一针就上,父母应避免以负向情绪干扰医护人员的作业,如果可以的话,不妨暂时离开现场。
很多时候,宝宝的情绪会受到父母影响,如果父母离开现场,宝宝在医护人员的导引与安抚下,反而可以好好配合。黄凰瑛护理长表示,虽然她拥有丰富的注射经验,不过,当自己的孩子生病,她的角色就转变为专心照顾孩子的妈妈,至于打针,她就全权交给现场的医护人员。
护理人员的留任稳定度可累积临床经验值,加上家长的正向支持与儿童配合,一针成功不难达成,“如果客观判断宝宝的注射难度颇高时,就会安排更适合的医护人员执行”。
◆ ◆ ◆ ◆ ◆
照顾需要注意9件事
顺利将静脉留置针放入后,如果没有特殊情况,一般可以维持3天,之后如果有继续注射的必要,看状况再换位置打。万一漏针,就要重新注射。“虽然护理人员会定时巡视,但还是需要父母妥善照顾,避免发生漏针状况”。
照顾时需要注意的事如下:
1.不要自己调整速度,以免影响药物作用及安全。
2.注意打针处的反应,小孩的血管很细也很敏感,注射部位有红、肿、热、痛或遇小孩哭闹不安、打针处有异样或点滴不顺畅时,请通知护理人员理。
3.点滴注射时,请勿折到或拉扯点滴管。
4.注射部位于关节处时,请勿随意弯曲该关节。
5.请用未注射点滴的手,拿取东西或做其他的事。
6.只要不影响注射处针头及牵扯或折到点滴管,打针的肢体可以活动。
7.洗澡时请避免弄湿注射部位。
8.维持点滴适当高度:点滴液靠重力流入体内,如果高度无法维持时,常常会有“回血”现象,血液倒流回去到管线内,常引起家长的恐慌与害怕,所以,家长应注意维持适当的距离高度。如果需下床活动时,请使用活动点滴架,点滴瓶的位置请高于注射部位约50厘米。
9.万一点滴管线松脱掉落,请立即通知护理人员处理。可先把靠近皮肤下针处的管线关闭,并把输液瓶端管在线开关关闭。不可直接未经消毒,就把已接触到其他物品的管线接回,会增加感染的机会。
漏针怎么办?
发生静脉注射针在血管内移位的情形可能有三种原因:
.可能是注射部位受拍打、压迫,拉扯注射针。
.可能是血管太细。
.可能是注射针剂时速度影响,导致血管破裂。
通常“漏针”的症状是注射部位会有肿胀、疼痛,摸起来湿湿的情况。一段时间后,漏针部位甚至会有瘀血或硬块产生。初步处理方法如下:
.不要去揉、拍打该部位,以免范围扩散更大。
.该部位不要弄湿或自行涂药,避免再次感染。
.将部位抬高,避免重压。
.如果有药物自注射部位渗出,需考虑药物属性并告知医师处理。
帮宝宝打点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陪同就医的父母,即使爱子心切,仍应尊重医护人员的处置方式。
本文内容由育儿之家(原文链接:)本站为各位整理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