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积食吃什么
如何发现宝宝积食?
1、食欲方面:主要是厌食,饭入口后久含不吞,吃一顿饭要很长时间。对任何食物都没有胃口,有时候即使一股脑的吃很多,可是身体却始终干巴巴的不长肉。
2、口腔气味:积食的宝宝一般口腔里会有异味,严重的会出现浓重的酸臭味道。有时候一靠近就能明显的闻到。
3、睡眠情况:睡觉老是不安稳,易动易醒。有时还会伴随着手脚发热、出汗、磨牙等。
4、舌苔面色:鼻梁两侧发青、舌苔又厚又白,整个人看起来面黄肌瘦。
5、精神状况:经常无缘无故的发脾气,容易烦恼,哭闹。
6、大便状况:大便又硬又臭,有时腹泻有时便秘。
宝宝积食了,怎么办呢?
小旗介绍三款食疗配方给大家~
1、糖炒山楂
用料:去核山楂、红糖(或白糖)适量
做法步骤:
2、入锅用小火炒
3、加入去核的山楂适量,再炒5~6分钟
4、闻到酸甜味即可,餐后食用
功效:清肺,消食,尤其对吃肉过多引起的积食效果更好
2、白萝卜粥
用料:白萝卜1个、大米50克、红糖适量
做法步骤:
2、白萝卜切片先煮30分钟,加米同煮
3、煮到米烂汤稠,加糖适量煮沸即可
功效:此粥开胸顺气,健胃。主治小儿消化不良,腹胀。经常食用,有利于调节肠胃功能
3、鸡内金粉粥
用料:鸡内金6克、砂仁15克、柑橘皮3克、粳米50克、冰糖10克
做法步骤:
2、将粳米洗净,放锅内,加水适量,武火烧沸
3、再用文火煮,在粥将煮成时,加鸡内金、柑橘皮、砂仁细末、冰糖
4、再煮沸一到两次
功效:健脾消积。适用于小儿饮食不节制,脾胃受损,腹胀面黄肌瘦。鸡内金有化解食积的作用,橘皮能健脾理气,中和消滞;砂仁有暖脾胃促消化的功效。三药同用,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效果很好。
积食的小儿推拿方法
基本原则|只推左手
小儿推拿只推孩子的左手,刚开始手法以轻柔为主,不要追求效果,用太重的手法,让孩子疼痛或害怕,一开始要让孩子能适应推拿。
推拿频率
基础保健:可每天推拿一次
系统调理:每周一至二次
疾病状态:每天2-3次都可以
1、清胃经
位置:大拇指桡侧面,腕横纹到指尖,脾和胃连起来清。向外清。
作用:清胃热、泻胃火、导积滞、降逆止呕。
次数:约100—300次
2、清大肠经
位置:食指桡侧边缘,自指尖至虎口一直线(从虎口到指尖向外为清)
作用:清利肠腑,除湿热,导积滞
次数:约100—500次
3、揉板门
位置:位于手掌大鱼际中部
作用:健脾和胃、消食化滞,多用于防治食积、腹胀、食欲不振。
次数:约100—500次
4、顺运内八卦
位置:内八卦位于手掌面,以掌心为圆心,从圆心之中指横纹内2/3和外1/3交界点为半径,作画圈状。
作用:宽胸利膈、理气化痰、行滞消食。
次数:100—300次
5、推小横纹
位置:手掌面,食、中、无名、小指关节横纹处
作用:退热、消胀、散结
次数:100~500次。
6、掐揉四横缝
位置:用大拇指的指甲逐个掐揉宝宝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手指第一指关节处的四横纹。
作用:消食导滞,消除积食
次数:来回10次
7、下推七节骨
位置:七节骨位于背部正中线第4腰椎至尾椎上端,成一直线。
作用:泄热通便,多用于便秘、脱肛等症。
次数:100——300次
8、分腹阴阳
位置:腹阴阳即两肋弓下缘(也可以说是自中脘到脐)
作用:健脾和胃,理气消食,多用于防治腹痛、腹胀、消化不良、烦躁不安、夜啼等症。
次数:100——300次
9、摩腹
位置:肚脐周围,顺时针慢慢按摩
作用:消食,理气,通肠道
次数:100-200次
10、捏脊
位置:由尾骨到大椎,从下向上捏脊
作用:强身健体,健脾益气
次数:5次
11、揉足三里【健脾】
位置: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侧,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前缘一横中指。
作用:健脾和胃、调中理气、止泻通便,多用于防治腹胀、便秘、吐泻等病症。
次数:30—50次
防范宝宝积食的妙招:
1、三餐定时定量荤素搭配
不少老人认为,肉类很营养,所以不停喂孩子。过量的高蛋白、高脂肪很容易加重宝宝的肠胃消化负担。要注意荤素搭配。
2、山楂类的消食不能过量食用
山楂吃的多了容易生内热,会增加宝宝患感冒的风险
3、吃饭不能吃太快
让宝宝慢慢吃,食物在口中停留的时间长一些,唾液发挥的作用会更好,有助于消化
温馨提示:
育儿之家 原文地址: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