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这个护理很重要,可能救你一命!

育儿之家 https://yuerso.com 2016-11-16 13:41 出处:YEZJ.NET 作者:xmb编辑:@小目标
产后护理有多重要相信每个产妇都知道,其中恶露护理宝妈们也得重视起来,一是避免大人得产褥热,二是避免宝宝亲密接触细菌。...

产后护理有多重要相信每个产妇都知道,其中恶露护理宝妈们也得重视起来,一是避免大人得产褥热,二是避免宝宝亲密接触细菌。

恶露里有血块很正常,但是血块过多或过大的话,还要引起重视。

产后血栓的风险增加,记住几种情况要紧急就医。

我们女人,都是每月流血7天而不死的生物,但和生完孩子相比,流血7天算什么啊!

生完孩子,你可能要一直流血几十天!

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恶露”。

有人可能想,恶露不过就是加长版大姨妈嘛,也没什么了不起的。

确实,恶露本身是没什么,但因为产后的身体正是最虚弱的时候,分娩时的胎盘剥离、产道损伤,都会在我们最隐秘的内在,留下大大小小的创口。

温湿而不止的恶露,正是细菌非常喜欢的生存环境。如果恶露护理不当,很可能引起感染,也就是我们说的“产褥热”。

以前的产妇,因为接生消毒不严、产后护理不洁等,导致产后感染,很多人因为“产褥热”而死。

大作家曹禺的妈妈,就是在曹禺出生后第三天,就是因为产褥热过世的。

恶露里面包括子宫里的羊水、胎盘、胎盘剥离后的血液、细胞组织碎片、脱落的细胞。顺产的妈妈,恶露里还有产道中的受损组织。

如果子宫和阴道里的这些东西不及时排出,就会在体内凝结成块,身体肯定难以恢复。

排出的恶露一般是液状,但里面也有果冻状的血块。

这些血块最大的甚至有高尔夫大小,里面包含黏液或组织,或者凝固了的血液。

恶露里有血块很正常,但是血块过多或过大的话,还要引起重视。

这就要和恶露排出的规律进行对比。

有的人恶露结束得早,有的人则要两个多月才完得了。一般情况是在6周结束。

1、产后24小时:出血通多,恶露呈鲜红色。

会出多少血呢这么说吧,差不多一个小时你就得换一张卫生巾。

偶尔也可能会排出一到两个非常大的血块,可以大到小番茄那样大,或者是接近葡萄大小的许多小块。

2、出生后2至6天:失血减慢,恶露逐渐变成深棕色或粉红色。

恶露不再是鲜红色,这是好事。这说明这些血是陈旧的血,你的身体没有再继续流出新鲜的血了。

这时你可能仍然会排一些小血块,大的可能有铅笔橡皮那么大。

3、出生后7至10天:恶露变成粉红色或浅棕色。

这个时期的恶露量又更少了一些,颜色进一步变浅。

4、出生后11至14天:恶露颜色更浅。

不过,此期你可能身体恢复不少,比较活跃,可能有红色分泌物排出,出血量应低于产后前10天。

5、出生后3至4周:恶露量更少。

但是你可能会有奶油色分泌物,这种分泌物呈棕色或淡红色的斑点或条纹。有些人在这几个星期内出血会完全停止,也可能在这个时候来月经。

6、出生后5至6周:恶露停止。

产后相关性出血通常会在第5至6周停止。但是,你可能偶尔会出现棕色、红色或黄色血斑。

母乳的妈妈,因为哺乳会刺激脑下垂体分泌荷尔蒙,会促进子宫收缩,所以恶露的时间会更短一些。

但如果恶露还没完,就断奶了的话,恶露可能会“反弹”:已经变成浅红色或黄白色的恶露,会再次转为鲜红色,然后再逐渐减少变为干净。

恶露期间最重要的护理,就是保持卫生干净了。

月子期间的个人卫生非常重要,一方面是避免大人出现产后感染,另一方面也是避免宝宝亲密接触的时候,接触过多的细菌。

这段时间,最好使用产后专用卫生巾,保持下体干爽,并定时清洁。

出院的时候,医院会给你一些专门的清洗液。

最好每次排尿后,就要清洁一次外阴。和给女宝宝洗澡一样,一定不要从后往前,免得肛门周围的细菌,带到外阴了。

每次清洁完,换上干净的卫生巾。

虽然产后排出一定程度的血块是正常的,但如果有以下症状,最好去看医生。

以下症状可能是感染或非正常出血的迹象,记住对比,关键时候可能救命!

1、产后第三天还有鲜红色出血

2、呼吸困难

3、发烧高于38oc

4、恶露持续发出恶臭

5、会阴或腹部的缝线崩了

6、产后几天每小时的出血量仍然能浸湿整块卫生巾

7、严重头痛,或者眩晕苍白、发冷,或者冒冷汗、心跳加速,或者发烧、下腹痛等

8、分娩24小时后阴道还排出非常大的血块(高尔夫球大小或更大)

之前孕事写过《29岁妈妈产后不到24小时,遭遇羊水栓塞猝死》,讲的就是羊水栓塞导致血栓的案例。

分娩后发生动脉血栓的风险较高,这些系统性血栓可能会影响血液流动,并导致中风、肺栓塞等重症。

产后系统性血栓的症状包括:

1、胸痛或胸闷

2、身体失去平衡

3、仅在身体一侧出现疼痛或麻木

4、身体一侧突然乏力

5、突然出现剧烈头痛

6、只有一条腿肿胀或疼痛

7、呼吸困难

如果产后出现上面这些症状中的任何一个,都要特别小心,赶紧求医!

因为这些往往都是重病发生的前兆。


这篇内容就是由育儿之家 小编为各位整理 原文链接: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育儿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
0

精彩评论

暂无评论...
验证码 换一张
取 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