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过来人的经验,还真不能全信,也有很多不靠谱的“育儿方式 ”仍然在民间盛行,所以家长们可要认真甄别,最好自己主动去学习育儿知识,相信科学,别让过来人的“育儿经”成为“坑娃经”啦。
“给新生儿喝黄连水去胎毒”
民间一直有给新生儿“去胎毒”的习俗,“去胎毒”的做法就是给新生儿第一口喂黄连水,还有的地方流行喂葡萄糖水、荸荠粉水等,这样的事你干过吗
真相: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其实都没有“胎毒”这一说法,黄连性苦寒,小宝宝肠胃这么娇嫩,怎么能经受得住呢。新生儿的第一口是应该是母乳,这个太重要了,初生婴儿刚喝到的是初乳,初乳含更的多免疫活性物质,不仅是能促进排胎便,而且有利于宝宝肠道微生态菌群平衡的建立,为强大免疫系统打基础。
“给宝宝绑腿预防罗圈腿”
这个实在是“太坑娃”了,现在还有很多带小孩的老人会这样做,看到宝宝四肢弯曲就认为不绑腿宝宝以后会是“盘腿”。
真相:由于宝宝在胎儿期就是双手弯曲双腿内收的“蜷缩”姿势,又称“m”“w”姿势(双腿弯曲是m,双手上举是w),出生后也会一直保持这样的姿势,其实这是健康新生儿肌张力正常的表现。随着月龄的增长,四肢会逐渐伸展。而罗圈腿也就是“o”型腿,是由于佝偻病所致的骨骼变形引起的,与新生儿四肢屈曲毫无关系。
绑腿的做法会影响孩子四肢的血液循环,易造成外伤,被捆还会造成孩子手脚活动不灵活,影响孩子生长发育。so!千万别绑啦。
03 “枕秃、爱出汗、半夜爱哭、出牙晚…统统认为是“缺钙””
不知从何时开始,“钙”从所有营养素中脱颖而出,独辟蹊径,所向披靡,成为家长们的“独宠”。真的,中国家长太爱给孩子补钙了,娃的很多问题都能向“缺钙”靠拢,尤其“过来人”也特别爱说这是“缺钙”啊!
判断是否缺钙可参考这几点:1、纯母乳的没有补充vd;2、6个月以上的宝宝添加的辅食很单一,尤其没有富含钙的食;3、1岁以内配方奶量没有达到600毫升辅食也没有高钙食物;4、1岁以上奶量没有达到400毫升辅食也没有高钙食物;(这里只谈小孩不涉及成人)(这篇文章告诉你怎么补:傻傻分不清:补钙还是补vd补vd还是补vad吃鱼油还是鱼肝油吃迪巧还是伊可新)。枕秃是摩擦造成的,无故哭闹很可能是肠绞痛(有一种任何安抚都不能止住的宝宝哭闹,叫“肠绞痛”),爱出汗有生理原因也有病理原因,不能一股脑儿认为是缺钙吧!
真相:真相我就不说了,引用崔玉涛医生的一段话:中国孩子全体补钙造成的伤害太大了,即便没有三聚氰胺事件,中国孩子患结石的比率也是全世界最高的,因为家长全都给孩子补钙啊!千万不要以为钙是什么好东西,补钙多了,轻的是肾结石,重的还可能在大脑心脏中造成钙化,下场很可怕。只要孩子饮食正常,母乳或者配方奶的摄入量都正常,就不需要加钙。有很多医生毫无根据地让家长给孩子补钙,是非常不负责任的。
04
“眼屎多、便秘、有口气、舌苔厚…统统认为是“上火””
本妈觉得“上火”这个词的热衷度大有赶上“缺钙”的节奏啊,经常有宝妈问的问题啥前奏都没有直接问“宝宝上火了怎么办”,说明很多妈妈习惯性自我判断,将很多问题都归结为“上火”!宝宝有眼屎上火!宝宝有口气上火!宝宝便秘上火!宝宝舌苔厚上火!…
妈妈们大多没有寻求专业答案的习惯,而是随意向别的妈妈诉说(这样方便实惠啊),或者在妈妈群里一交流,一致都说上火,过来人更是经验十足的说“上火了”,于是妈妈便忙不迭的去买一些所谓“清火宝”这类下火的给宝宝吃,有的妈妈还自行用黄连片、金银花水等给宝宝“下火”。
真相:很多问题的原因不能笼统的解释为“上火”,更不宜自行用下火的中药去处理,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火没下”,倒把肠胃伤到了。宝宝眼屎多,考虑是否结膜炎,严重的还可能泪囊堵塞,这种要赶紧去医院解决;便秘,如果是母乳宝宝多天不排便很可能根本不是便秘而是“攒肚”(你以为宝宝便秘了,其实很可能是在 “攒肚”),添加辅食的宝宝便秘要考虑为辅食中膳食纤维含量太少,这些都不是简单的吃点“下火的”就能解决,不同症状区别分析,为了宝宝都认真点别这么懒好吗。
05
“6个月以后就要吃盐,不吃盐没力气”
宝宝在添加辅食以后,很多家长就开始纠结是否该给宝宝吃食盐了,特别是老人带小孩的,认为宝宝不吃盐就没办气,很容易早早吃含盐的辅食,包括汤类。
真相:说不吃盐没力气纯属无稽之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有指出给6-12月龄宝宝制作的辅食应尽可能少糖、不放盐、不加调味品,但可添加少量食用油。因为对1岁以为的宝宝奶和天然食物中含有足够的盐(钠),再吃盐容易加重宝宝心肾负担,另外婴儿的味觉还处在发育当中,加盐或其他调味品容易导致孩子挑食或厌食。
认为不吃盐会没力气一般都是家里的老人在说,老一辈子这样认为也可以理解,你想啊,他们年轻时候的那个年代,普遍很穷,吃的少干活还多,干活多出汗了体内的盐分流失的也多了,没有补盐自然会没得身体“没力气”,所以他们相当然的认为宝宝也是一样。
06
“宝宝一哭就抱,会惯坏宝宝”
宝宝一哭就抱认为这样会惯坏宝宝,这纯属想当然。
真相: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给予婴幼儿更多的关注和肌肤接触,有利其身心健康,增强安全感。美国布朗大学发现,在出生头几个月,妈妈积极回应婴儿的啼哭,能加速宝宝日后的语言和认知能力发育。宝宝哭闹时,父母可先了解哭的原因,用试着逗宝宝玩、微笑着跟他说话等方法来安抚孩子。
亲密育儿认为当宝宝和妈妈保持同一高度时,宝宝长得更快,更乐意去认知他/她周围的世界。对宝宝来说,与你一起每天做各种事情比平躺在宝宝床里或童车里更能“见多识广”。宝宝哭得更少,浪费的精力也少了。
07
“乳房软趴趴是奶水不够,需要加奶粉”
母乳妈妈会发现喂着喂着,乳房越来越小,甚至不再涨了,摸起来软趴趴但挤乳头又有奶,这时候“过来人”就说了:这是奶水少,得加奶粉!有时候连妈妈自己也会不自信起来:真的是我的奶水少了吗
真相:宝宝出生后头几个月乳房经常有涨满感,但后面慢慢不涨了,摸上去软啪啪,这都是正常的,不是奶水少了,只是供需平衡了,宝宝能吃多少乳房就产奶多少如此而已,如果认为是奶少了加喂奶粉,才真正可能导致奶水变少,因为吃了奶粉后宝宝对母乳的需求少了,产量自然也就少了。这样做实在得不偿失。
08
“第一次添加辅食要吃蛋黄,因为营养高”
鸡蛋在很多人眼里是非常完美的高营养食物,所以到了给宝宝添加辅食的年龄,先想到的就是要加蛋黄,而且“过来人”也这么说!!!
真相:6个月刚开始加辅食应该注重补铁,宝宝辅食最早添加的应该是含铁米粉,米粉好消化,最不易引起肠道过敏的就是米粉了,同时又补铁。《儿童喂养与营养指导技术规范》有说明:蛋黄中的铁很难吸收,吸收率仅3%,远低于瘦肉和动物肝脏(铁吸收率20%),而且蛋黄是最容易导致宝宝食物过敏的食材之一。
崔玉涛医生的辅食书里有明确写道:为了减少过敏的发生,建议8个月再添加蛋黄,1岁以后再加鲜牛奶及其制品,带壳的海鲜、花生及其它干果。但也有别的 儿科研究机构有别的说法,比如cps(加拿大儿科协会)认为:婴儿半岁后应该尽快开始添加各种辅食、包括高过每性的食物比如鸡蛋、鱼等。综合专家的说法我觉得蛋黄类不必添加过晚也不能过早了,至少最开始添加的应该是含铁米粉而不是蛋黄,其它的可以随后尝试性慢慢添加,每加一种观察2-3天再添加另一种,尤其是易致敏食物应少量循序渐进式添加。
ps:
妈妈们若在生活中已经办了一些“坑娃”的事,也不必太懊恼,老一辈坚持的育儿方式正式我们的成长经历啊,自己就这么长大的(哈哈)。只是现在讲究科学的时代,为了宝宝更健康成长,以前的那些不靠谱能仍就扔吧,别再拿宝宝冒风险了。
育儿之家 该篇文章地址: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