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位妈妈带着女儿在商场手工区,手工区摆放着很多过家家用的模型玩具。
那里还有两个孩子,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也在玩。三个孩子都在挑选自己喜欢的模型。
因为玩具有限,所以,三个孩子都怕自己喜欢的、可能会用到的玩具被别人拿走,于是都抢着把玩具往自己的地方拿。
这时,两个孩子中的男孩走过来说:“小妹妹,我们一起玩吧。”
那位妈妈的女儿很爽快地答应了。
另一个女孩走过来说:“你把你拿的玩具让我玩一会行吗?”
“不行,这是我拿的!”那位妈妈的女儿不想给。
“喂,你要分享。只有分享才是好孩子!”那个女孩比那位妈妈女儿的年龄还要小,她突然上前一步,伸出一根手指,指着女儿手里的玩具说。
“对,你要分享,我们都懂得要分享!“男孩也上前一步,同样伸出一根手指指着女儿。
一时间,手里拿着玩具的女儿面对着两个义正言辞的小朋友,有点发愣。
是的,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幼儿园教育,都在教育孩子要学会分享,所以孩子们就会自然地认为:分享才是好行为,好孩子,否则就不是。
当时那位妈妈就坐在旁边,看着这一幕,她没有站起来去裁断,而是要看看女儿的反应。
她的女儿看着两个小朋友,又看看妈妈,呆了几秒钟后,说了句:“我不想分享。”
这时,旁边女孩的奶奶说:“小朋友,一起玩游戏就要分享,你不分享怎么能交到好朋友呢?”
男孩的妈妈也说话了:“来,儿子,人家不想跟你分享,咱们自己玩自己的!”
“对不起,我的女儿不想分享她的玩具,我同意她的做法。分享的前提是自愿和快乐。如果因为别人不想分享就不想在一起玩了,那各玩各的也挺好。”
这时,本来面对强势指责已经有点委屈的女儿看了看妈妈,眼泪一下子流了下来,扑到妈妈怀里哭起来。
二、说到分享,在我们国家可是有着优良的传统,孔融让梨的故事深深印刻在我们这一代父母的心里。
在我们传统的观念里,会分享的才是好孩子,于是,多数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就是:
“有好东西要学会分享啊!”
“你怎么就不能和小朋友一起玩你的玩具呢?”
“把你的玩具给小朋友玩两天,妈妈再给你买一个啊。”
的确,现实生活中,孩子懂分享,旁人会夸赞,这孩子有教养,父母教得好。如果孩子不乐意分享,就会被扣上“小气鬼”,“不懂事”的小帽子。
难道孩子一定要分享才算有教养吗?当然不是!
其实只有我们做父母的先能尊重孩子不愿分享的意愿,孩子对自己的东西有了绝对的话语权,他才会慢慢地学会与人分享。所以,当你的孩子不愿分享时,请默默告诉自己“我的孩子不想分享他的玩具,我同意他的做法”。
主动分享,我们应该鼓励。所谓主动分享,说的是孩子发自内心的有分享的愿意。比如,在阳光明媚的早上,你拿出了两块孩子最喜欢的蛋糕,孩子心情大好,主动拿起一块给你,要和你一起分享,这就是主动分享,你没有要求他分享的情况下,他处于自己的意愿而表现出分享的行为。是的,对这样的分享行为我们应该立马予以肯定“宝贝儿你真乖,懂得和妈妈一起分享好吃的。”
其实,分享的乐趣或许就是如此,当孩子自我满足后,出于爱的表达,他们会主动表现出这种分享行为。
孩子分享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换取快乐,如果分享让他很痛苦,我们为什么要强迫他?
对于孩子来说,分享意味着失去,我们先得要让孩子体会“拥有”的感觉。这个玩具属于我的,我有权利决定是否给别人,同时我也有权利随时拿回来。拥有绝对的话语权,孩子再做分享这件事,才更能体会其中的满足感和乐趣。
我们身边有很多让孩子“被分享”的故事。比如,a孩子想玩b孩子的洋娃娃,a妈妈让孩子拱手相让,可是孩子十万个不愿意,于是a妈妈开始说落孩子:你看你, 这么大的人了,一点都不懂事......孩子经不住妈妈数落,把洋娃娃奉献了出去。最后a妈妈得到了b妈妈的夸赞,你家孩子真懂事。
实质,孩子内心是不乐意把洋娃娃给别人玩的,出于对妈妈的妥协,被分享了出去。虽然得到了赞扬,可孩子并不那么高兴。
很多大人让孩子分享的目的是模糊的,可能他们自己有时候都不知道,当别人家孩子上来索要玩具时,为什么连想都没想就叫自己的孩子分享出去,甚至有的父母是为了自己的面子,牺牲孩子的情感。
三、无论何时,请先尊重自己孩子的物权。
孩子与父母,尤其是妈妈分离,建立自己的世界而不是依附于母体时,孩子对于外界的“安全感”将会有一部分转移到其他物体上,其中最多的就是玩具。我们看到有些孩子必须抱着小熊宝宝才能入睡,甚至依恋一条丝巾,就是这种现象。
也许有的父母碍于面子,当别的孩子要自己家孩子的玩具,自己就替孩子做了主,把玩具给了别人,如果自己家的孩子为此大哭大闹,父母通常的做法是安慰孩子“再给你买一个吧!”,你再给他买一个真的能解决问题吗?其实不是,因为新买的物品即使和原来的一模一样,甚至更好,但对于孩子来讲可能完全不是原来那个物品了。
这些东西对于孩子来说,就是对世界安全感的标志。只要这些物品还在,孩子就会觉得世界是完好的。而一旦被剥夺,孩子则会陷入极大的恐惧和不安。而父母作为孩子最信任的人,结果却强行剥夺这些物品,还将其转送他人,这对于孩子内心来讲是非常大的打击。一方面是最信任的人背叛了自己,一方面是建立了感情的物品被剥夺。所以,作为父母,一定要尊重孩子们拥有这些物品的物权,这也会有利于孩子在心理方面的健康成长。
父母在尊重孩子的物权过程中,会让孩子感到自己是被尊重的,父母是爱自己的,也会慢慢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对父母和家庭也会感激,做一个懂得感恩的人。
父母在使用孩子物品时要征求孩子的同意,不能用哄骗或者强硬的态度去对待孩子,孩子允许后要做到有借有还,这样以后等你需要时孩子会主动提供给你使用,也就做到了主动分享。
父母在尊重孩子的同时也要做孩子坚强的后盾,当孩子不愿意分享时,父母要站在孩子这边,温柔的阻止别的小朋友抢孩子的玩具,加强孩子对这件物品的所有权。
四、孩子尊重其他人的物权的教育照样不可缺失。
有时候父母们会带着自己的孩子去亲戚家做客,会和小伙伴发生挣抢的情况,父母可以在出发前就提醒孩子:想玩玩具应当先征求朋友的同意,若是同意了就一起玩;若是不同意可以找其他玩具玩。别人的东西不能占为己有,更不能去抢、去损坏,这些行为是错的、不美的。
征求对方同意很重要,当孩子在别人家玩时,提醒孩子什么东西可以拿,什么东西不可以拿,最基本的规矩是:想要什么,在拿起来之前,先询问大人或者对方小朋友可不可以。
教育孩子不能顺手牵羊,若是自己的孩子喜欢亲戚小朋友的玩具,并且想要带走,这个时候就要告诉孩子“东西是别人的,若是你拿走了小朋友就会伤心,你若是喜欢妈妈给你买一个一模一样的,这样你们两个就有同样的玩具啦”孩子听到这里,也会放弃拿走玩具的念头,这样一来双方小朋友都没有损失。
所以,分享需引导,但是必须得以孩子自愿和快乐为前提。
该篇内容就是由育儿之家(原文链接:)小编为各位整理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