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菈妈
一大早,好友就跟我吐槽,说4岁的女儿昨天第一天分房睡,可没想到彻夜未眠的居然是她老公:
「半夜她哭醒怎么办?会不会害怕?」
「你确定4岁就要开始分房睡吗?」
结果,女儿睡到半夜果然哭醒了,死活要回大床睡,还哀怨地问:「妈妈,你是不是不爱我了?」
好友心疼得要命,不知该如何是好。
她一面要忍受孩子的哭哭啼啼,另一面还要忍受老公的埋怨,心里攒了一肚子的委屈:「不是都说5岁以前,一定要让孩子独立睡觉,不然可能会影响独立性和心理健康吗?我错了吗?」
自从有了孩子,「怎么睡」就成了许多父母纠结的难题。
有人说,三岁四岁不分房,五岁六岁悔断肠;
有人说,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要趁早,越早分房睡越好;
也有人说,越晚分房睡,孩子的安全感越足。
分床、分房睡的时间,也是众说纷纭,5个月、3岁、4岁、5岁……不一而足。
可是,扪心自问,分房睡你和孩子真的准备好了吗?
因为,一刀切式的强硬,很可能会给孩子留下阴影。
前不久,邻居「训练」3岁多的孩子开始分房睡。
结果整整一个星期,孩子每天晚上都要上演「难舍难分」的戏码,不是抱着她的脖子不让她走,就是撕心裂肺地干嚎。
即便是好不容易睡着了,也会在半夜哭醒,还得进行下一轮的安抚。
以至于,每天早上,她都要顶着两个大大的黑眼圈去上班,崩溃至极,最后不得不放弃。
分房睡,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似乎都有不愉快的经历。
有位网友发帖说,孩子4岁生日那天,他们给孩子进行了一个隆重的「独立」仪式,告诉孩子,他长大了,要一个人睡觉了。
孩子似懂非懂地抱着被子去了自己的房间,可是,没一会儿他就跑过来说房间里有虫子,他害怕;一会儿又说他最喜欢的玩具不见了,让妈妈帮他找。
三番五次下来,她看穿了孩子的小把戏,假装生气地说:「赶紧回去睡觉,不然要打你的屁股了。」
之后,孩子没了动静。可当她过了一会儿悄悄推开孩子的房门时,发现孩子抱着枕头和被子,蜷缩在床的角落里,脸上还挂着泪珠。
那一刻,她既心酸又纠结。
作为父母,我们总是容易被各种焦虑裹挟:
「孩子到了这个年龄就要分房睡,再晚就迟了」;
「3岁的孩子就有了性别意识,越早分越好,不然会影响他们的成长。」
……
可事实果真如此吗?
美国有一个关于亲子共眠的长期跟踪调研,他们对200多个家庭的孩子,分别在6岁和18岁的时候,进行了认知、性格和行为等方面的评估。
结果显示,不管是5个月、3岁,还是5岁以后分房睡的孩子,都没有出现因亲子共眠而导致的问题。
而著名的儿童睡眠研究专家James J. McKenna,也曾回应:「没有任何研究,证明亲子共眠有负面的影响,除非它是有心理问题的家庭关系的一部分。」
不要再把没有准备好的孩子,往外推了。那个哭着闹着不想分房睡的孩子,在独自面对黑暗和害怕的时候,该有多无助呀!
育儿本就没有什么「标准答案」,每个孩子的成长节奏不同,没必要为了一个所谓的「标准」,就对孩子的需求视而不见。
对于孩子来说,安全感才是最重要的,强硬的分离,只会让他们更加恐惧和焦虑。
所以,即便是想要分房睡,也要一步一步慢慢来。
闺蜜说,她女儿到了7岁还不愿意自己睡。虽然他们一直都在想方设法地引导,但孩子就是软硬不吃。
去年,孩子8岁生日,闺蜜为女儿庆祝完生日之后,感慨地对她说:「妈妈6岁的时候,有一天,自己决定要一个人睡,就这样抱着被子去睡了。」
「真的吗?」女儿听完后想了想。
「那我决定,后天开始自己睡。」
原本,闺蜜并没有把孩子说的话当真。可没想到,到了那天,她果然抱着小枕头和被子,去了自己的房间睡觉。
就这样,这一天很突然地就到来了。以至于她既惊讶又不舍:「没有想象中的那样难舍难分,反倒是我有些失落。」
其实,就连马伊琍也曾吐槽过:「现在的我,还会期待女儿偶尔有一天会说‘妈妈,我想跟你睡’。」
可见,只要孩子准备好了,迟早都会踏出分离的这一步。所以,我们又何必急在一时呢?
并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在3岁、5岁的时候,从容应付床底和心里的「小怪物」的。这个时候,和爸爸妈妈一起睡,可以给他们足够的安全感。
这种安全感,恰恰是在为他们积攒勇气和力量,为下一步的独立做准备。
每个孩子的成长节奏不同,有的孩子早,有的孩子晚。在他们还没有准备好的时候,我们不妨放下焦虑、顺其自然。
而当孩子准备好分房睡之后,我们只需要坦然地放手。
虽然几岁分房睡,并没有一定的标准,但是,我们可以多给孩子一些鼓励和帮助,让他们能够勇敢地迈出第一步。
潜移默化地为孩子「打预防针」
用孩子比较容易接受的方式,为他们提前灌输独立入睡的思想,比如:讲绘本、看动画片就非常不错。
「你看,佩奇每天跟爸爸妈妈说完晚安之后,都是自己爬上床一个人睡。」
于是,我女儿从小就很羡慕佩奇和弟弟能一起睡上下床,也很期待那一天的到来。
至于怕黑,是小孩子的「通病」,我们可以陪孩子一起看绘本,来打败他们心底的「小怪物」。
绘本《黑暗》,就讲述了一个小朋友克服怕黑的心理过程。
一个叫拉兹罗的小男孩住在一个大房子里,每当夜幕降临他就开始害怕嘎嘎响的屋顶、冰凉的窗户,还有永远黑漆漆的地下室……
有一天,他屋子里的灯泡坏了,他害怕极了。可是,黑暗却引导他走进地下室,并且打开了一个抽屉,那里赫然放着一个明亮的灯泡。
原来,黑暗并没有那么可怕,拉兹罗一下子就释怀了。
当孩子的心被光明照亮时,就再也不会害怕了。
让孩子参与,一起打造属于自己的天地
国外一位母亲,因为儿子喜欢蝙蝠侠,就特意把他的卧室加入了许多蝙蝠侠的元素,给了孩子一个大大的惊喜。
想必孩子睡在这样的房间里,连梦都能香甜许多。
邀请孩子一起装扮自己的房间,无疑是件快乐的事,同时也有助于缓解孩子的分离焦虑。
比如:
一起设计床、书桌等家具的摆放;
挑选孩子喜欢的床单、被套;
在床上摆放一些他们最喜欢的玩偶;
如果孩子怕黑,记得给他放置一个小夜灯;
……
熟悉而温暖的氛围,能够帮助孩子更快地适应自己一个人睡。
不焦虑、不教条,允许孩子反复
我儿子是从分床睡过渡到分房睡的,但即便如此,他还是有些害怕。
于是,我每天都会在睡前和他一起亲子阅读,再给他一个大大的拥抱,然后告诉他,不管什么时候,只要他害怕都可以叫我:
「妈妈的耳朵可灵了,不管多晚,我都能听到你的声音。」
他半信半疑地接受了,在试过几次都得到了我及时回应之后,他就坦然接受了。
可见,及时满足孩子的需求,用语言和肢体给予他们温暖和鼓励,就能帮助他们建立安全感。
当孩子做噩梦、出现反复要追着妈妈睡的时候,也不要强行制止。及时安抚,顺应孩子成长的规律,等他们积攒了足够的勇气,这些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弗洛伊德曾说:「成长的主要动力,来自和父母的分离。」
就像小鸟,终有一天会展翅飞翔一样,孩子终有一天,也会迫切地想去追寻自己的天空。
但在那之前,我们只要给孩子满满的爱,静待花开就好。
作者:菈妈,自由撰稿人,热爱生活和文字、专注科学育儿和亲子情感,愿用一生陪伴孩子共同成长的二宝妈。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