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综艺《我们长大了》热播,乐妈看到郑爽在节目里说:“自己小的时候从来没有大声哭过,很羡慕那种可以大哭释放自己的人。”
她说:“妈妈从小就告诉她,大哭很招人烦,要哭也不要当着别人面哭,所以,为了不烦到别人,她变得很懂事,从来不大声哭,一般想哭的时候也是憋着哭。”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不禁让人想起前段时间,郑爽被男友张恒冷暴力的事件,整个相处过程,张恒都以冷漠对待,而郑爽则一直主动自我检讨,试图缓和气氛。
连网友都忍不住大呼:“爱的也太卑微了!”
这种讨好型人格的形成,不得不说与她的成长环境有关,郑爽从小就被父母送到外地求学,还曾一度受到同学排挤,几乎是在孤独中长大的。
妈妈从小对她要求也比较严格,甚至有时候母女两个还会因为争吵而冷战。
现代心理学理论认为:父母对孩子的方式和态度,造就了孩子的性格,这一性格具有很大的稳定性,会对孩子的一生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
看过不少有关父母言行对孩子性格影响的故事,太多人在父母行为的暗示下变成了“最体贴懂事”的孩子,却一辈子活不出真正的自己。
1
不是假装很懂事,只是怕失去父母的爱
朋友小琳刚上小学的女儿宁宁,平时非常调皮,最近却一反常态变得愈发懂事,每天会起很早去买早餐,然后叫爸妈起床,看女儿这么体贴,小琳老大快慰,感叹说女儿长大了。
但没过多久,就接到学校老师电话,说宁宁上课总是打瞌睡,小琳这才觉察到女儿的问题,追问之下才知道,小琳和丈夫计划生二胎,不小心被宁宁听到,她觉得是因为自己不够好,爸妈才想再生一个。
知道原因的小琳万分内疚,觉得自己不是一个合格的妈妈,让孩子承受了这个年龄本不应该有的压力,于是她和老公专门抽时间,跟女儿解释了二胎的事情。
并向女儿保证:不需要刻意变得懂事,即使有了弟弟妹妹,爸爸妈妈依然很爱你。
从来没什么一夜长大,凡是突然变得成熟懂事的孩子,大都因为从父母不经意的言行中,预感到要失去某些东西的潜在危机,于是他们本能地学会用讨好来保护那些本该属于自己的东西。
“为了不失去父母的爱,我愿意变得乖巧懂事。”这是很多孩子在讨好型人格形成之初的心声,只是有太多的父母把那些刻意讨好当成是孩子长大的标志。
著名心理学家科胡特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来形容父母对子女的爱:没有敌意的坚决,不含诱惑的深情。
我认为这是对父母之爱应有样子最好的诠释,我无条件爱你,你无需刻意讨好。
2
那个讨父母欢喜的孩子,一点都不快乐
相信大家蒋方舟并不陌生,7岁写作,9岁出书,18岁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这样一个天才少女竟也曾坦言自己多年被讨好型人格困扰。
她说自己五岁开始,讨好型人格就被解锁了,每到过年家族聚会,总是能在察言观色中找到在场最有话语权的人,为了讨大家开心,一个人可以表演整个春晚的节目。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慢慢的,讨好型人格几乎深植她内心深处,长大以后,不管是上学还是工作,经常习惯性隐藏自己讨好别人,甚至连谈恋爱时被对方骂都战战兢兢不敢反驳。
就像她曾经在《奇葩大会》中,说的那样:
做什么事情之前,都会先想别人的反应,考虑所做事情是不是符合别人的期待,并且在跟人交往过程中,经常是一个没有原则和底线的人,自己非常不愉快,也不会表现出来。
其实,讨好型人格又叫屈从型人格,拥有这样人格的人会自觉地尽力做到无愧于别人对他的期望。
因此他往往看不见自己的真情实感,他变得“无私”、“富于自我牺牲”、“无所索求”。
在这样心理下成长起来的孩子,都会下意识地学习,到底说什么才能让大家显露笑脸,察言观色看别人眼色行事变成每天的日常。
所以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真正的自己就消失了。
有很多人,从让父母满意,做一个别人眼中优秀的孩子那一刻开始,就放弃了属于自己真正的快乐,让每个人开心满意仿佛变成了他们的使命,自己喜欢什么想要什么,慢慢变得不再重要,就算觉得重要,也不再懂得怎样才能获取。
最终他们都忽略了,想要变得更优秀的原因,本该是让自己获得快乐满足,而不是把别人的满意建立在自己的痛苦之上。
3
如果你爱他,就让他摆脱“讨好型人格”
相信好的父母都不愿自己的孩子带着“讨好他人”的枷锁过一辈子,如果还在乎他们,你或许可以试着这么做:
·自己要有意识的地改掉讨好型人格
凡是父母具有讨好型人格,孩子都会过得很辛苦,在父母行为不自觉的影响下,有极大的概率会延续这种人格。
在日剧《凪的新生活》中,男主角慎二的母亲从小在意别人对自家孩子的评价,孩子表现稍不满意就会变得歇斯底里,也正是因为太想要迎合别人,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就完全不负责任的加诸到孩子身上。
所以慎二为了让母亲满意,也逐渐变成了一个带着面具讨好全世界的人。
如果你也是像慎二母亲这样的大人,就请尽力改变自己,起码别再要求孩子跟你一起活成别人眼中应有的样子。
你已经活得那么累,那就别再让自己人生中的悲剧,无形中传给自己的孩子。
·停止对孩子的无端责骂
不顾孩子的真实想法用责骂孩子来表达自己的不满,以达到自己满意的目的,是家长最不负责任的表现。
最近大火的电视剧《小欢喜》,乔英子就是典型的讨好型人格,她经常察言观色,生怕惹妈妈不高兴,宋倩带她去看电影,为了让妈妈开心,英子隐瞒了自己已经看过的事实,宋倩发现后当场撕了电影票,朝英子歇斯底里的大喊“我不用”。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宋倩也许不会知道,她的行为会给女儿内心上一把难以打开的锁,从此隐藏真实的自己。
只顾自己想法的无端责骂,会让孩子走向两个极端,要么变得自暴自弃毫不在乎,要么变得小心翼翼,时刻看别人脸色行事。
聪明的父母都应该明白,无论孩子走向哪一种极端都不是好的结果。
·陪伴和肯定,让孩子感受到爱和自信
爱情里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放在亲子关系里陪伴就是最好的教养。
歌手陈美玲,培养出三个孩子都相继考入斯坦福大学,说起教育秘诀,陈美龄说妈妈和孩子的时间,两分钟或者五分钟都是天堂,她会尽可能多的陪伴孩子,并在陪伴的过程中寓教于乐,多去肯定孩子,不与别的孩子作比较。
让孩子感受到爱和支持,会大大保护他们的安全感和自信心,仔细调查就会发现,有太多的人为了求得爱和肯定,一生都在做违心的事去讨好父母而不自知。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父母给予孩子无条件积极的关注态度,获取孩子信赖,有利于激发孩子蕴藏着的自我实现的潜力。
无条件的意思就是:作为父母要告诉孩子,让你做的事你不做我会不高兴,但这并不影响我对你的爱。
武志红说:我们拥有讨好型人格,是因为怕被抛弃。
让孩子在家庭环境影响下怀有这样的心理,是为人父母最大的失职,好的父母会随时避免让孩子感受这种被抛弃感。
面对孩子的成长,你应该告诉他:我无条件爱你,并希望你也可以学会如何爱自己。
毕竟,不去违心讨好的人生,才是属于自己的真正人生。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