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烧火工》的插画作者BUTU聊天。
她说,她有一个群,群的成员多是自闭症儿童的家长,大家经常在群里交流育儿心得。
在这个群里,她向大家讲了《烧火工》的故事,起初只想安利一下自己的作品,毕竟这是她的第一部绘本。
让她没想到的是,家长们说:“我们就是‘烧火工’啊。”
BUTU插画作品
熟悉浪花朵朵的朋友一定对《烧火工》的故事不陌生。
少年萨沙为了救下心爱的女孩冰儿来到世界尽头的极东岛,因为他听说,每个人的生命都对应着一颗星星,修好星星,人就能恢复健康。
极东岛上的老烧火工会修星星,但作为交换,萨沙必须留在岛上,接烧火工的班。
星星修好了,冰儿的病也好了,一艘船来极东岛接萨沙回家。
然而,本可一走了之的萨沙选择了履行诺言,留在岛上,即使这意味着他将在莫大的孤独中日复一日地艰辛工作,再不能与冰儿相见。
BUTU插画作品
BUTU也是一位自闭症儿童的家长。
BUTU说,未来事务管理局联系她画《烧火工》的时候,她的孩子刚刚出生,她满心欢喜地接过这件事。不久就因发现孩子患有自闭症,不得不停下一切工作。
那时的她面临着山一样的困难,她逼着自己去学习自闭症相关的知识,知道得越多就越抑郁。再加上经济的负担越来越重,有段日子,她的生活完全要用“暗无天日”来形容。
起初,她为《烧火工》绘制的插画,充满了少女般的梦幻,温馨而浪漫。
但在经历了这些后,她推翻了最初的风格。
被BUTU推翻的《烧火工》插画
虽然艰难,BUTU却从来没有放弃过希望,就像《烧火工》中的萨沙,为了救冰儿,真的跑去验证“烧火工修星星”的传说。
BUTU说:“只要你选定一个方向,坚定且认真地走下去,就会走出一条路来。”
所以,我问她:
“《烧火工》大部分画面都很冷,但在主人公决定做烧火工后,画面变得温暖了,你是有意用这种色彩和氛围上的变化,表达感受吗?”
她回答:
“当主人公坚定了信念并开始跟随信念后,就像从隧道中走出看到自己使命的光芒。”
BUTU说,在为孩子的健康奔忙,在帮助其他自闭症孩子的过程中,她感受到自己的力量与价值。
正像《烧火工》的故事里,萨沙决定成为烧火工后,肩负起唤醒太阳的工作后,他的人生一下子变得辽阔起来。他的“爱”,也从对冰儿的小爱,变成了对世界的大爱。
BUTU插画作品
几个月前,我在科幻大会上见到了BUTU的孩子,是个非常活泼的小男孩,正准备上小学。他笑笑地和我打招呼,给我讲他刚刚从书上看到的笑话。他很健康。
BUTU仍然留在自闭症家长的交流群里,每天都会抽出一定时间回答家长们的问题。她说这个群里的“老人”总是自发地帮助“新人”,即便自己的孩子已经摆脱了自闭症的阴霾。
这时,我才意识到,家长们说自己是“烧火工”,与其说是因为“故事里的烧火工会修星星”,不如说“故事里的烧火工一直坚持做着唤醒太阳的工作”,且,“代代相传”。
一位群里的家长说到:
“以前娃三岁的时候,认识一个上小学二年级的家长,那时候感觉她就是烧火工,那份坚定真的让人钦佩。后来,我的娃慢慢长大了,我发现,我也成了烧火工···”
作为一个中文专业毕业且以读书为工作的人,单纯从文学本身的角度说,《烧火工》并不是我看过的最优秀的那类作品。但是,人们喜欢某个故事也并非因为它写得多么高超,而是因为它刚好狠狠地触动了自己。
BUTU插画作品
其实,在现实中修星星比在故事里艰难得多。
现实中,家长们每天都要努力地修星星,却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将星星修好。
故事里,萨沙只要等到恰当的时机上天修星星就好,星星修好了,冰儿一定会好起来。
况且,故事里的“修星星”也只是用蘸着清水的抹布将落在星星上的灰尘擦干净,而在现实中,自闭症儿童的家长不但要付出极大的耐心,还要承担难以想象的巨大压力。
而且,对自闭症儿童的偏见仍广泛存在。就在去年,某小区的业主在得知将有十几个自闭症儿童家庭即将入住自家小区后,拉起了条幅,进行抗议。
自闭症儿童,也被称为“星星的小孩”。
是“修星星”让家长们联想到自己吧。
《烧火工》的最后,主人公萨沙看着自己亲手唤醒的太阳,想:“这阳光也有冰儿一份。”
BUTU插画作品
BUTU和她的朋友们想到的是:“这阳光也有我们家长、医生、科学家、教育工作者、心理学家和广大爱心人士,以及每个孩子一份。”
插图|BUTU职业插画师
向所有烧火工们致敬
一个原本只想擦亮星星的人,
决定用一生来唤醒太阳。
刘慈欣首部科幻童话作品
想要知道更多优质童书
请关注浪花朵朵童书(postwavekids)
转载丨投稿丨合作丨招聘
点个“在看”,向烧火工们致敬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