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好的“位子”,赶不上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位子;
再好的“为你好”,也赶不上父母的陪伴好。
记得去年春晚,有一个沈腾出演的小品《占位子》触动了很多父母的心。
沈腾在小品中是一位忙于工作而没有时间照顾孩子的父亲,他对孩子的生活完全没有概念,也未曾认真地去了解关心过。
有一次,他去给孩子开家长会,却与另外几个家长因抢位子而发生了争执,最后连孩子上几年级都不知道!硬生生的闹出了一个大笑话!还被其他家长教育了一番。
如果说这位父亲不爱自己的孩子,那也不是,他努力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孩子。他一心想把最好的给孩子,为了孩子,他一天打三份工,天天陪客户,很晚才能回家,回到家时,孩子基本都睡着了,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孩子长大了,可他们却没有真正的见上几面,更讽刺的是,有一天孩子看到他,竟认不出来了。
或许有人会质疑,小品是不是含有夸张的成分,其实没有。
成龙就在自传里写过一件事情:有一次,老婆有事情无法去学校接孩子回家,让他去接。成龙就跑到小学门口去等,可是等了半天都没见到人,最后还是孩子自己回到了家。后来才知道:“儿子已经上中学。”忙于拍摄电影,疏忽了对孩子的教育和陪伴,做父亲的也反思后,特别是在房祖名染上大麻的时候,成龙自责不已,说自己不是一个好爸爸。
在父母的心中,似乎只要给孩子占据了有利的“地理位置”,孩子就可以自然而然的成为“学霸”,进而考上好大学,找到好工作,似乎驾上“风顺”的人生帆船,而自己就可以在旁边坐等孩子凯旋归来的那一天。
天下的父母都有爱孩子的心,但是光有那颗心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不了解孩子内心真正的需要,只是一厢情愿的为孩子提供尽可能好的外部条件,却很少陪伴,导致亲子关系紧张或疏远,那么,父母以“爱”的名义所做的一切,又有何意义?
沈腾在小品中说:“我们总想着给孩子最好的,可是连孩子上几年级都不知道,这才是最不称职的父母。”
缺席的中国父亲,你们去哪儿了呀?
父亲的缺席似乎理所应当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思想,很多人总觉得男人就应该在外面打拼,多赚钱,而养孩子带孩子这样的事情,是孩子妈妈应该做的事情。
教育家孙云晓讲过一件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
有一天傍晚,他打的,出租车司机问他:‘你做什么工作啊?’
孙晓云说:“我是做儿童教育的。”
司机有些瞧不起的说到:“一个大老爷们,怎么还搞儿童教育啊!”
通过聊天,孙晓云知道他家中有一女儿,然后就问:“那么家里,孩子的教育,你不管吗?”
出租车司机有点得意的说:“教育孩子是他妈的事情,我只管赚钱就是了。”
司机的一番话,何尝不是道出了千千万万家庭中,父亲缺席孩子教育的背后原因呢?
尽管最近几年,不管是教育媒体还是学校,都强烈呼吁父亲回归家庭,引导父亲参与到孩子的教育里来,而不是当“甩手掌柜”,但是收效却甚微。
因为观念决定了人们对待事情的看法,也就决定了人们行动的方向。只要人们的观念不改变,父亲就不能轻松自如地回归家庭,做一位孩子的陪伴者。
试想如果男性在家做一个全值爸爸,周围的人会怎么说?肯定会受到各方面的质疑,比如是不是工作不顺利,能力不够?一点进取心都没有,一个大男人成天待在家里带娃能有啥出息?等等,再加上男人天生自尊心就很强,哪里忍受得了这种舆论压力。
在网上看到过这么一个段子:一个男人在网上很自豪的发帖炫耀:“我老婆,可以自己在家里睡觉,可以自己去逛街,可以自己去旅行,可以自己做饭,怀孕时可以自己去产检,可以自己带小孩,你们敢在她面前自称女汉子?”
有个网友回答:“像你老婆那样的,在我们村,一般叫寡妇。”
是啊,在中国,父亲的缺席似乎是刻在骨子里的理所应当,而中国的家庭教育,大多数也就成为了“丧偶式育儿”。
父亲的地位不可替代
上帝创造了男人和女人,就给男人和女人赋予了不同的特征、性格和思维,这也就决定了母教和父教有着明显的区别。
心理学家格尔迪说:
男人较女人来讲,更具有冒险精神、探索精神、宽容精神、求知精神,这些特点,会淋漓尽致地体现在对孩子的教育上。
比如,针对父亲的探索精神,“妈妈总是拉着孩子的手,而爸爸总是让小孩自己在后面走或前面走,在车上也是这样,妈妈一般总是抱着孩子,而父亲甚至允许孩子吊在栏杆上晃来晃去。”
哈佛大学曾对人的发展做过一项研究,发现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会有两个发展的方向,一个是亲密性,母亲的天然属性就决定了她在这方面有足够的优势;另一个是开放性,父亲恰好具有这方面的天然优势。
浙江瑞安市蔡笑晚是父教的倡导者,家中有6个孩子,孩子上中学之前一直生活在农村,可孩子们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曾有媒体采访问:“你的教育秘诀是什么?”
蔡笑晚说:“把父亲角色当事业来经营。”
在他的观念里,既然做父亲,那就得做一位称职的父亲,而那些常常忙于工作而无暇陪伴孩子的父亲,是失职的,哪怕他在外面的事业再风光,他也是失败的。多年里,他一直坚持的原则和理念就是:“父亲是我的终身事业,它在所有日常事务中永远排第一位。”
蔡笑晚在教育方面的成功,让我们看到了父教的重要性,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真正的拼爹来自于教育上的拼爹。
有研究发现:60%的强奸犯、72%的少年凶杀案来自无父家庭,90%离家出走的孩子来自无父家庭,75%的吸毒青少年来自无父家庭。
可见,父教在孩子的成长中,所占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是不可或缺的。
所以,教育家孙云晓说:中国父教的缺失是我们民族很大的隐患。父教缺失,会让孩子一辈子都缺钙。
父亲越参与,孩子越优秀
2016年10月《中国家庭教育现状》中这样描述:父亲的角色,对孩子的学习、性格、情感、品质、体质等方面都有不可替代的影响。
首先,在身体健康方面。
通常情况下,父亲在性格方面比母亲更放得开,体力也比母亲强,父亲会更倾向于以运动的方式陪伴孩子,从而会激发孩子身体健康的发育。相对而言,母亲带大的孩子往往显得更安静,不喜欢运动。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父亲会通过带孩子做一些体力劳动,从而培养孩子坚韧的品格。
男性相对女性而言,更多的表现出一种冷静、理性的状态,而女性就比较容易多愁善感,比较感性,如果父亲能够经常和孩子待在一起,就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理性思维和判断能力,孩子会变得更加聪明、勇敢和坚强。
再次,在社交能力方面。
男性在社交方面的主动性和勇敢,能够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调动孩子与人交往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孩子会变得更加主动和积极,时间久了,性格也会变得更乐观开朗,更容易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所以,父亲在撑起家庭重担的同时,一定要多花时间和精力与孩子接触,陪伴孩子成长,给孩子留下美好的童年时光。
最后,在人格发展方面。
弗洛姆在《爱的艺术》里说:“妈妈代表大自然、大地与海洋,是我们的故乡;爸爸则代表思想的世界,法律、秩序和纪律。”
父亲带大的孩子,在面对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时,会表现出更多的自控意识和自律行为。
在家庭教育中,无论母亲角色扮演得多好,也无法弥补父亲角色的缺失,父亲角色带给孩子的影响是不可替代的。
作为父亲,在孩子的童年里,能做到足够的尊重和陪伴,将会是孩子一生的财富。
愿我们做合格的父母,在孩子的成长和教育中不缺席,用心陪伴、细心呵护我们的孩子,给我们的孩子营造了一个爱的教育的氛围和环境。
精彩评论